大班語言:兒歌《搖籃》
教材分析:
《搖籃》是河北省幼兒園領域活動課程新編大班語言中的一首經典的兒歌。它的句式整齊,音律和諧,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作者運用擬人、比喻等藝術手法,將大海、天空、花園、手這些美好的景物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大班幼兒在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發展,具備了一定的想象、遷移能力。他們喜歡嘗試仿編活動,而兒歌《搖籃》正是一篇適合大班幼兒欣賞的佳作!毒V要》語言實施細則中提出,幼兒能夠喜歡文學作品,較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初步感知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并培養對藝術語言的敏感性。處于大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正是接觸文學藝術語言的最佳敏感期,因此,我根據幼兒的需要把這次活動的重點定為理解兒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兒歌;活動難點為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進行創編。
設計意圖:
孩子們喜歡讀兒歌,并且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好奇,經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見所想。在語言區里,常常看到他們自編自創小兒歌。如: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感受兒歌韻律美,體驗創編的樂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設計思路:
開始部分以圖片導入,引入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静糠謬@“搖籃”分為五個步驟:一是教師有感情的完整朗誦,幼兒初步感知,之后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使幼兒初步了解兒歌大意。二是結合flash課件進行欣賞活動,再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三是圖文結合,分段理解,使幼兒知道這些寶寶是怎樣睡著的。四是配樂朗誦,陶冶情操,五是借助各種動物圖片幼兒大膽想象,創編兒歌。結束部分:師幼在愉快的談話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寧靜、溫馨的意境,激發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理解兒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兒歌。
3、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進行創編。
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兒歌。
活動難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進行創編。
活動準備:
1、《搖籃》flash動畫,《搖籃曲》音樂。
2、一張搖籃圖片,四幅自制教學掛圖。
3、創編時所用圖片:鳥寶寶,龜寶寶、熊寶寶、蝴蝶寶寶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老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新朋友,孩子們快來看看,是誰呀?
寶貝們好!我的名字叫搖籃。你們認識我了嗎?
師:搖籃有什么用呢?
師:搖籃是小寶寶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2、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關于《搖籃》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二、欣賞詩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賞(教師朗誦,引人入境)
提問:
(1)兒歌的名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