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詩歌《搖籃》說課稿
(二) 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制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幼兒的學習總是伴隨著特定的情境。針對幼兒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設了《搖籃曲》溫馨、寧靜的情境,導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設了《送寶寶回家》的游戲情境。幫助幼兒理解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為,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針對幼兒動作思維占優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制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形象,增強幼兒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幼兒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幼兒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幼兒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幼兒學習:
1.游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應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幼兒玩“送寶寶回家”的游戲,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么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幼兒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幼兒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于通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幼兒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幼兒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