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名稱:我是一個中國人5
2、競賽題目
1、提出知識問答賽的要求。
——問答的問題須與國慶有關,分兩隊進行。
2、競賽游戲。
——國慶節是幾月幾日?國慶節是什么節日?——十月一日是哪個國家人民的節日?慶祝國慶為什么要掛國旗?
——外國的小朋友過不過中國的國慶節?外國小朋友有沒有國慶節?——天安門在哪里?天安門廣場上還有什么建筑?
——少先隊員升旗時行什么禮?
——你能講出除了國慶節外的三個中國節日嗎?
3、統計得分情況
——頒獎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兒們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啟發幼兒去探索,并產生聯想尋求答案的愿望。
國慶小導游
10/9下午
1、學習7以內的加減法。
2、在游戲中了解更多的中國旅游景點,增強愛祖國的情感。
集體
1、收集各自的旅游照片,沒有旅游過的幼兒可以收集各地的圖片或畫片。
2、在畫有飛機、火車、輪船、長途汽車、小轎車的卡片上分別貼上試題。
3、不同色紙的“車票”若干張,上面寫有1-7或7以內的加減法。
1、 幼兒將同一地點的圖片歸類后,放在桌上或張貼在板上。
2、旅游者向同伴介紹自己的旅游經歷,其他幼兒用圖片進行補充或詢問。
3、講述去旅游時乘坐的交通工具,教師逐一出示畫有交通工具的圖片。
4、游戲“我是國慶小導游”,玩法:手持同一種顏色,以票子上的數字為得數,去尋找貼在交通工具上的相應試題,以表示旅游中將乘坐哪種交通工具。幾位幼兒分別扮演交通工具的司機,站立在交通工具前發出指令:“嘿嘿,我的就要開,開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請上來。”持有該試題得數“票子”的幼兒,憑票上車,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開走,游戲結束。
把枯燥的計算活動融入到游戲活動中去,孩子們的興趣增強了,學習的效率也提高。這讓我更深的感悟到:新綱要要求學前教育應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又是游戲的主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我們應以游戲的形式來組織孩子們的學習活動。
單元活動方案——多彩的民間活動
活動名稱
活動時間
活動目標
組織形式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反思或記錄
上海叫賣小調(一)
10/10上午
1、初步學會唱歌曲。
2、學習輪唱和伴唱,要求兩聲部較協調一致。
3、感受民間小調的韻味。
集體
——分組
磁帶、錄音
第一教時
1、熟悉歌曲。
——聽歌曲,了解旋律。
——學說上海話
2、學唱歌曲
——幼兒唱歌曲一遍。
——邊看圖形譜邊演唱歌曲;老師手指圖形譜引導幼兒唱準5.555的符點音。
——邊表演邊唱提醒幼兒唱清楚歌詞。
第二教時
1、學習輪唱:
——學習兒歌的輪誦了
——現在我們用兒歌輪誦的方法來學習輪唱好嗎?”
——老師帶幼兒個跟隨錄音,邊看圖形譜邊學習輪唱兩遍。
——看老師指揮的手勢輕輕唱兩聲部的輪唱。
——兩組由兩個小老師帶唱輪唱,提醒聲音要輕,要能聽到另一聲部的聲音。
2、幼兒分成兩聲部
——一半幼兒唱歌詞,一半幼兒用叮的聲音伴唱。
“老師,這首歌曲聽上去怪怪的,唱的是什么呀?”“我好象聽出來是浦東話。”“對,它就是用上海方言唱的。”我糾正說。孩子們很喜歡這首歌。
平時的歌曲都是用普通話唱的,當聽到方言唱的歌孩子們都覺得很新鮮。在學的時候,許多方言說不準。我想在大力提倡說普通話的同時,也應讓孩子學會說方言,畢竟這也是中國的特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