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動物(通用2篇)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動物 篇1
主題的由來:
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孩子們在一起津津樂道地議論著暑假中的活動,有的說:“我去過中華恐龍園,那里面的恐龍各種各樣,我還買了一張介紹恐龍的碟片。”有的說:“我們家的小狗生病了,爸爸在為他藥,……” 什么家里的小貓怎樣怎樣了,烏龜怎么怎么的。有些孩子還拿來了動物玩具:小兔、恐龍、熊、老虎、袋鼠,孩子們之間對于動物產生了許多的話題。觀察到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我就決定以“動物”為我班這學期的探索性主題。另外,我又考慮到我班幼兒在團結友愛方面有所欠缺,同伴間經常有矛盾出現,為了一些小事情,不肯原諒對方。為此,最后結合兩方面的考慮我設計了《我們的好朋友----動物》這一主題,意在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動物的知識,愛動物,知道要保護動物,通過培養對人類的朋友----動物的喜愛,間接教育幼兒們與同伴交往時也要與同伴友好團結。
活動處處現 環境悄悄變
網絡圖:
我們的好朋友 ----動物
環境悄悄變
我們好朋友 ----動物
1、積極參與各種有關動物的教學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2、通過活動增長有關動物的常識。
3、學習在活動中與同伴友好的相處,感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1、將幼兒在美工活動、區角活動中自己創作的紙工、泥工、繪畫等動物作品,經過教師的加工布置,張貼于教室、走廊的墻面。
2、通過不斷的更替作品使環境不斷變化,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更有興趣去了解動物。
資料收集
爸爸媽媽齊參與
1、教師認真做到活動設計中出現的動物知識的正確性。
2、教師從網上、科普讀物中收集好有關動物的圖片、書籍、vcd等資料。
3、動員家長為主題服務提供所需動物的圖片、書籍、vcd資料。
4、向幼兒征集動物的玩具作為模型供大家欣賞。
1、家長在家中為孩子講述有關動物的知識。
2、家長為主題提供相關的動物書籍、vcd、圖片等資料。
3、家長來園觀摩幼兒的半日活動。
4、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使幼兒體驗到父母的快樂,加深對動物的印象。
活動處處現:
本學期的教學活動有:
故事:蛤蟆吃西瓜 紙工:小貓
常識:青蛙和蛤蟆 繪畫:老虎
繪畫:蛤蟆(青蛙) 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常識:鴨子的朋友----鵝 謎語:鵝
欣賞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故事:微笑
常識:可愛的大熊貓 繪畫:烏龜
故事:小烏龜看爺爺 韻律:小兔和小烏龜
常識:龜 故事:小雞過河
常識:狗兒汪汪 繪畫:小狗
詩歌:大樹和小鳥 故事:大獅子和小老鼠
繪畫:恐龍
看圖講述:大羊和小羊
故事:胖胖兔減肥
故事:小狐貍的槍和炮
手工:動物賀年卡
(選取了其中的幾個活動)
活動一:小烏龜看爺爺
一. 活動目標:(1) 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間的親情。
(2)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圖意。
二. 活動準備:故事掛圖;樂曲磁帶(一):烏龜;樂曲磁帶(二):兔子;烏 龜、兔子模具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 音樂導入
1.出示烏龜、兔子模具,教師:“瞧,烏龜和兔子。請小朋友們來幫個忙聽聽放出的兩段樂曲中那一段比較象烏龜?那一段比較象兔子?” à 放樂曲(一)、(二)
2.教師:“第一段象誰?” “為什么?” “第二段象誰?” “為什么?”
<二> 理解故事
(引導幼兒理解小烏龜因爬行速度慢,經歷了很長時間才到達爺爺家,所以蘋果樹都慢慢開花結果了。)
1.教師:“讓我們再來聽一個《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 à 講述故事配以出示掛圖:
《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a.插問:“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了哪里?為什么?”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
b.插問:“走啊,走啊蘋果樹發生了什么變化?”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
c.插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小烏龜行動緩慢?”
(要求幼兒在講述中可用故事中的語句來回答。)
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三> 完整欣賞故事
1.故事: 《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
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2.(完整欣賞完故事后)教師:“小烏龜不僅給爺爺帶來了蘋果樹,還帶來了什么?爺爺的心里會怎樣?”“你會為自己的爺爺或奶奶帶去怎樣快樂?”
<四> 延伸活動
1.教師:“你們喜歡小烏龜嘛?讓我們聽著樂曲來做小烏龜。”à放樂曲(一),請幼兒聽著樂曲來表現小烏龜的不同動作,引導幼兒做出背著東西、慢慢爬行等動作。
活動二:《大獅子和小老鼠》[第一教]
一.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看圖進行簡單的講述,理解故事情節,懂得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應該互相幫助。
2.豐富詞匯:獅子、和、老鼠、大、小
二.活動準備:大班幼兒的繪畫作品;故事磁帶;詞匯卡片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動物 篇2
活動目標:
1、提高腿部肌肉力量及協調能力
2、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只布袋。
2、皮球若干、障礙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活動過程:
1、跟音樂活動身體教師扮演袋鼠媽媽,幼兒扮演小袋鼠,邊聽音樂邊活動身體
2、幼兒學習雙腳行進跳幼兒練習,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示范雙腳行進跳"怎樣才能跳的又快又穩呢?"(幼兒交流討論)個別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雙腳跳,并進行簡單的追族游戲。
3、幼兒游戲"孩子們,你們的本領練的真棒,媽媽現在請你們到河對岸收糧食。"交代玩法:幼兒將雙腳放進布袋,進行游戲。游戲時袋鼠運球必須先跳過障礙物,到前方拿一個皮球裝進布袋,然后跳到"家"里將皮球放在塑料筐里。
4、結束游戲,放松身體集體活動二(10.25-10.55)音樂;《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目標:
1.積累一定的語匯,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蘊藏的內涵。
2.發展幼兒感受的能力,激發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錄音機一臺、樂曲磁帶幾盒、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反思:
動物是小朋友們最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動物,小朋友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怎樣讓幼兒了解動物,進而能根據它們的特征、生活習性進行分類,并簡單的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呢?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新課程里設計關于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貼近動物、愛護動物。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讓幼兒觀察獅子、牛、燕子、雞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給孩子們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自己總結出動物的分類,使他們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征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野獸、家畜、飛禽、家禽的概念,進行一個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們對于動物的喜愛程度是根據小動物的可愛程度來決定的,我們班的孩子喜歡兔子、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通過游戲的形式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以游戲的身份介入游戲中,既便于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動物找家》游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游戲中,教師可以增加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膽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能直接在游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在游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有三個家的布置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場所的特征應更加的明顯些,這樣“小動物”們就不會進錯“家”了。教師應該真正的參加游戲,以獵人的身份去抓捕動物,這樣孩子們才會對游戲更感興趣,才能起到預設的效果。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孩子們應該保護它們,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了解了動物為什么會越來越少的原因,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真正了解到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在教學中,我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嘗試用這種形式來開展以后的教學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