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總結:談談小班新生家訪的那些事
談談小班新生家訪的那些事
大家都知道,教師這個職業頭頂上是有光環的--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在我看來,那不僅僅是光環,更是一顆心,由細心、耐心、愛心這三心匯聚成的一顆心。小班幼兒的年齡處于3周歲到4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育都尚未成熟,自理能力更是薄弱,在大多數家長看來,這是一個需要完全保護的年齡段,所以老師擁有這三心就更加重要了。
今天我就結合小班新生的那些事兒,談談我對這三心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點感受:夠細心,大家才放心。
與其他年齡段相比,要做好幼兒園特別是小班的工作,必須要做到老師、幼兒、家長三方放心。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就是要夠細心。
小班的工作是從家訪開始的。所以,自從拿到小班分班花名冊,為了讓自己在家訪時做到心中有數,我和搭班的馮婷老師就家訪事宜進行了規劃。比如,我們首先規劃了一下家訪時行走的路線,以及家訪時必帶的物品,經過細致地考慮,我們家訪進行得很順利。同時,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還在仔細思考了與家長交流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孩子初入園或多或少會產生焦慮感,不適應感,我們也一直針對這種情況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而我覺得緩解焦慮更應該從家長入手,有時家長會比孩子表現得還要焦慮。可能我家孩子剛剛才從幼兒園畢業,他剛上幼兒園時,作為家長的那種心理,我印象還比較深刻。作為家長,會特別想知道教我們家孩子的老師會是誰,開學時需要帶上些什么東西,到了幼兒園孩子會不會不適應,在家應該怎樣應對等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與家長聊天過程中,我著重介紹了班級里的一些生活設施,消毒設備,還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讓家長對幼兒園有初步的了解。還給家長建議,在家可以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逐步適應分離恐懼以及熟悉自己的學名。同時也針對幼兒初入園會有的一些反應進行了溝通。比如,經常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在家的時候很少生病的,怎么一到幼兒園就老生病了。"我就用自己孩子的事例跟家長說明,讓家長明白孩子不一樣,表現出來的情況也不一樣。幼兒第一次離開家進入幼兒園,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出現。有的孩子是哭鬧,有的孩子是生病。有的可能哭鬧一兩天,有的可能哭得時間很長。有的一來就生病了,有的可能一個月后才表現出來。同時也要讓他們了解,孩子表現出來的各種情況都很正常,大人不要驚慌,要以平常心去對待。作為家長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和引導--上幼兒園不是受苦受難,而是一件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在幼兒園會有很多好朋友和好玩的玩具;也要讓孩子們知道上了幼兒園并不是爸爸媽媽不要他了,反而,爸爸媽媽會更愛他。
最后,家訪不僅是讓家長放心,更重要的是讓幼兒熟悉老師,畢竟是幼兒與老師相處。細心的觀察能幫助拉近與幼兒的距離,讓幼兒更容易接納我們。比如,我們家訪到一個叫做賈子淇的小朋友家。孩子一看見我們,起初是趕緊往奶奶身后躲。我們跟他說話,他不理我們。后來我看到他手上拿著吹泡泡的玩具,于是就跟他說:"賈子淇,你的泡泡槍好漂亮啊,能借給我玩玩嗎?"聽到這句話,小家伙開口了"我家還有個泡泡槍的,是粉紅色的。我最喜歡那個了。"借助泡泡槍,我們打破了僵局,小家伙一下就跟我們聊開了。他還拿出好多其他的玩具跟我們玩,特別活潑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