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務總結:讓幼兒在自信中快樂成長
從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出,幼兒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感,能夠幫助幼兒增強自信,從而促進其他方面的發展。平時,我們經常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給幼兒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如讓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幫助老師整理玩具、分發物品;讓幼兒當“小老師”,帶領大家復習兒歌、古詩等等。集體生活是鍛煉幼兒的最好時機,是幼兒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集體中給他們提供表現自己、展示特長和優點的機會,有利于進一步強化自信意識,提高他們的能力。因此,對能力差的幼兒要給予更多關注,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增強自信。
三、家園配合,擁有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樹立幼兒的自信心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光有幼兒園中教師的鼓勵、表揚,而家長卻時常隨意貶斥、否定幼兒,是無法實現培養和建立幼兒自信心的。因此,我們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家長的教養態度,親子互動方式等情況,并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家長進行指導。此外,要鼓勵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自信心表現,以利于教師了解情況,更好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通過家園之間的交流,做到雙方心中有數,便于共同培養,樹立幼兒自信心。
我們班的可可,父母中年得子,因此特別溺愛孩子,吃飯、穿衣舍不得孩子動手,吃水果也要為他剝好皮、切成塊,平時很少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總是以安全為由,對其行為有諸多限制,總是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結果,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特別差,也不會和同伴交往,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反應遲鈍,做任何事都不敢大膽嘗試。為了讓孩子擁有自信,我們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注,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及時鼓勵、表揚,努力為其創造條件獲得成功,幫助他逐漸樹立自信心。同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首先從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入手,多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多一些尊重和信任,遇到問題要盡量讓他嘗試獨立解決,同時鼓勵他說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及早解決。同時,我們也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創造一些和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對這些缺少自信的孩子,老師和家長要對他們多一份關心、愛心和耐心,更要對他們有信心。幫助他們克服生活上、學習中的困難,使幼兒走向自信。
自信心是幼兒成長道路上的基石,是學習過程中的潤滑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氣。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兒期是幼兒初步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從各方面加強幼兒的自信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在自信中學習,在自信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