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總結:淺談教師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域活動
淺談教師如何有效指導幼兒區域活動
10月30日,我有幸觀摩了我園小、中、大班三個區域活動視頻,為自己的一片“凈土”(對區域活動的指導知之甚少)汲取了水分和養料,望其三位老師的“拋磚引玉”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區域活動理論學習和區域指導實踐中,變成一片“沃土”。
區域活動對于我園教師來說,都還處在探索學習階段,感謝曹興莉、杜娟、舒萌三位老師為我們獻上的三節觀摩活動,且不提活動的指導成熟與否,單就三位能夠有勇氣開啟這扇緊閉的“窗戶”已足以讓人佩服。不提他人,我,做不到!通過觀摩,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感受:
一、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和介入因年齡段而異。曹興莉老師的小班美工區指導,或許放手太多,畢竟孩子才剛滿三歲,也才適應幼兒園生活。如若放開手讓他們自己用橡皮泥做出自己喜歡的食物,似乎有些遙不可及,令他們無所適從。因此,小班區域活動的指導,教師應更具體一些,目標可以細化,必要時,教師可以示范操作。中大班的活動指導則可以放手一些,不能介入太多。舒萌老師在指導大班美工區活動時,便有意放手孩子自由創造,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制作“菊花”。盡管孩子們在老師沒有任何提示,同伴間沒有任何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了精美的創作——各種材料精彩紛呈的菊花,但這真的是我們所期待的常態化區域活動嗎?越是完美越容易暴露瑕疵。即使是大班,區域活動指導仍然需要孩子交流,甚至爭論,這也正是區域活動被大家認可的功能意義之一。教師的放手不代表沉默,適時的點撥、偶爾的建議……是哪個年齡段都需要的。
二、區域活動要圍繞一個主題。三節活動都有各自的主題,無論是小班的“好吃的食物”,中班的“我們的城市”還是大班的“重陽節的菊花”,均能引導孩子圍繞同一個主題開展活動。但相對而言,中班和大班的主題更鮮明一些,無論是材料的投放,還是教師的開場引導都能喚起孩子的參與意識,每個孩子都很明確自己今天要完成一項什么任務,為達到目標才能做出相應的回應和努力。小班的“好吃的食物”這一主題對于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動手能力來說,有些偏大。教師可以具體說說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食物,糖葫蘆?湯圓?棒棒糖?面條?……或者指定一種食物,請小朋友做出不一樣的花樣,或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當然,曹老師指導的美工區活動很接地氣,回歸本真,這正是我們如今在區域活動中共同存在的問題,值得探討,值得商榷。
三、區域活動是培養孩子語言和交往能力的一大契機。區域活動之所以被國內外幼教人士廣為認同和推廣,其原因之一便是“區域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孩子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有效促進了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蔽覀冃老驳目吹街邪嗪⒆釉诨顒又心軌蜃杂山涣,暢所欲言,而且是有些稚氣有些拗口的普通話。小班的孩子比較吵鬧,但自顧自地吵,沒有說普通話的意識;大班孩子在活動中基本沒有交流,即使偶爾的交流也是方言。作為教師,我們應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交流,在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他們語言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