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海洋――幼兒區域活動的嘗試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要求:“教給幼兒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技能,注重發展幼兒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長期以來,課堂上的教學大多以集體教學為主,過分強調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教,幼兒背的局面,使幼兒失去了在學習中探索的機會,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與《綱要》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
我在長期的教學中,意識到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要遵循教育的規律,把幼兒學習的內容和最感興趣的話題,與幼兒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發展水平結合起來,進行教育。這樣才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區域活動是一種集活動、游戲、學習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他帶給幼兒的是一種輕松、活潑、靈活的學習方式。因此也是體現上述教學方法的有效形式。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幾個幼兒聚在一起看著一本圖書,上面畫的是海洋里的鯊魚,還有其它的魚類。幼兒看到我就指著圖上的魚問我:“老師這是什么魚呢?我們怎么沒見過呀?”我仔細一看,這不,好多魚我都叫不上名來呢?怎么辦,我又不能不懂裝懂,就對幼兒說:“其實,海洋里的生物是多得數也數不清的,很多魚和生物,老師是真的不認識,你們要是喜歡,老師就找些這方面的內容,我們一起來學。”幼兒高興極了。
過后,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個別差異,精心設計了區域活動――“美麗的海洋”
一、創設與教學相適應的環境。
注重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良好環境,能促進幼兒智力和語
言能力的發展,鍛煉幼兒思維的敏捷性。我找了幾間書店,買了一些與海洋有關的書籍、圖片、還有魚類的玩具模型,我參考書里各種魚類的圖形,繪畫成一幅幅可以單獨觀賞,又可以連成整個海洋的圖片,張貼在教室里,以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興趣。
在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我布置了于海洋有關科學活動角、觀察觀賞角、美術角、語言角、計算角等,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和圖片里的內容,我在每一個活動區里,都準備了很多供活動用的材料,如:沙、面粉、顏料、竹子、紙張、畫筆和其他形形色色的用品,讓幼兒隨心所欲,制作海洋里的一切。我還為每一位幼兒做了一張卡片魚,每個幼兒別在衣服上以表示自己在海洋里是什么?讓幼兒與海洋融為一體,更自覺自由地學習和探索海洋世界里的奧秘,使幼兒的智力、操作能力都得到發展。
二、靈活、自由的學習空間,
我讓幼兒自己去尋找與海洋有關的內容,如讓幼兒晚上觀看電視播映的海洋世界節目,把家里養的水中的動物、拾到的貝殼,有關海洋的書料等,拿到幼兒園來,大家一起觀賞學習。每天,我結合圖片給幼兒講解海洋里一種生物的特點和特征,講一個有關海洋的故事,使幼兒對海洋里的生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教認識鯨魚、海馬、鯊魚、飛魚、食人魚、海豚等二十多種水生動物后,幼兒都能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并能把它們畫下來。通過學習,幼兒慢慢掌握了很多水生動物,能說出兩棲動物有海獅、海豚、海豹,哺乳動物有海馬、鯨魚、盤魚、海豚,食肉動物有鯊魚、食人魚、魟魚等,還能說出產魚最多的地方是中國臺灣、日本、我國的瓊州海峽、南沙群島等。一學期,幼兒認識了很多海洋里的生物,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