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欣賞《小貓圓舞曲》反思
本學期的音樂欣賞活動已經(jīng)落下帷幕,我的音樂活動也在《小貓圓舞曲》的音樂聲中結束了。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組織的整個活動過程,發(fā)現(xiàn)自己有好的一面,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我將詳細闡述我對本次音樂活動的反思:一、活動前“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反思
剛開始拿到教材時,我是被活動中所采用的“橡皮筋”所吸引了,我覺得利用橡皮筋伸縮的原理去詮釋小貓舒張的動作,很形象也很生動,可誰知道在我仔細深思整個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橡皮筋在活動中的作用并不大,特別在我試教的過程中,“橡皮筋”的出現(xiàn)簡直是多余,這讓我感覺它象“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正在我不知所措時,老師們給了我很重要的指導,讓我明白,不論是什么教具,要是不能為你的活動服務就應該舍去它。之前一直被這個問題所困繞著,終于撥開云霧見晴天了。
二、對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的反思
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過多,而消蝕了幼兒的自我表達權,我似乎在充當一個全知全能的角色,沒有給足幼兒思想權、發(fā)問權、話語權。要想把這些權力還給幼兒,作為教師必須從中心退向邊緣,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成為一個自主學習者。并且根據(jù)本班幼兒的經(jīng)驗基礎,這段音樂對我們班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可能也是由于我的圖譜不明確,導致聽課的老師也聽得很模糊!
三、對音樂欣賞過程中“幼兒”的反思
如果要讓幼兒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孩子,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處于交融狀態(tài),教師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使幼兒回歸音樂本身,不能再在音樂的邊緣徘徊。我讓幼兒通過扮演小貓的角色進入音樂,融人音樂,成為音樂的一部分。孩子在表演角色的時候.能很好地利用角色“替代”教程,讓孩子成為音樂欣賞中的真正主人。
四、對音樂欣賞過程中"師幼互動”的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幼兒能感受出二段樂曲的不同特點,但是在表現(xiàn)音樂時,給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的時間和空間不夠,仔細想來,孩子還是被老師”控制“了。
活動結束了,但每天的教育仍在繼續(xù),我將總結自己,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希望在今后的活動中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