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幼兒安全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顯而易見,綱要指明了安全保護是幼兒園的重要工作之一。
由于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極度有限,基本上沒有安全防范意思,缺乏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對幼兒來說,安全事故隨時可能發生。為了保護幼兒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在工作中,我們必須將安全教育與日常的保教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安全教育貫徹于幼兒每天的生活細節之中,最好做到“三勤”。
(1)勤想:在開展教學活動前,不僅要精心準備好教學的內容、講授方法、規則和場地,而且要更多考慮到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并事先想好安全對策。
(2)勤講:教師要苦口婆心地講,不僅要想得周到,關鍵還要時時提醒。
(3)勤查:教師要有敏銳的眼光,洞若觀火,善于發現安全隱患,將險情扼殺在萌芽狀態。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健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天中,最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環節莫過于在幼兒來園、離園、開展戶外活動、入廁、洗手、上床和吃飯的時段。所以我們在組織幼兒從事以上活動時,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譬如,建立嚴謹的接待和送離制度;填寫晨檢登記表、孩子用藥情況登記表,需要家長和教師在表上共同簽字確認,以便消除安全隱患,分清安全責任;再如加強午檢,仔細檢查幼兒的衣袋,不放過任何一個影響安全的因素;在幼兒入廁、喝水時,教師應讓幼兒排隊有序地進行,以免發生碰撞、滑倒甚至踩踏;另外,在開展戶外活動前,必須對場地、幼兒衣服、鞋子作具體要求,并且至少配備兩個教師才能組織活動。
(2)盡力讓幼兒在實踐中掌握安全知識
許多安全知識僅靠講解,很難讓幼兒形成深刻印象,只有讓幼兒親自實踐,才能可能真正學會自我保護。眾所周知,幼兒的模仿力很強,所以經常帶領幼兒參觀各種安全防護設備、設施,組織幼兒進行逃生、自救等模擬訓練,對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社會教育中,我們還可采用角色扮演法,通過讓其扮演相應角色,當其面臨困難和危險時手把手地教其使用相應的解決辦法,只有經過一系列的反復練習、實踐和強化活動,幼兒才有可能將模仿行為轉變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平常,我們也應告誡幼兒不能玩弄燈頭、電線,更不要讓幼兒接近明火,以免燒傷、燙傷。另外還要教育幼兒:在打雷時,不要站在大樹下、電線桿旁和高層建筑下避雨,以免遭雷擊觸電。
(3)增強幼兒體質,加強其動作敏捷性和靈活性訓練
常識告訴我們,容易受傷的往往都是些平常很老實、不愛活動的孩子。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孩子的動作不夠敏捷和靈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班上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發展評估標準和體格鍛煉計劃,來增強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并定期進行檢查評估,避免安全事故發生。增強幼兒動作能力是減少幼兒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徑。
(4)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關鍵時期更不能掉以輕心
每年三月和九月,幼兒剛入園時,一般情緒都不太穩定。許多幼兒由于不能及時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很容易發生碰傷、抓傷等事故。尤其是每逢六一、國慶、元旦等重大節日時,幼兒情緒大都比較活躍,由于教師忙于準備慶祝活動,一旦放松對孩子的安全管理,極易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