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游戲:河-山-橋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對玩沙游戲興趣濃厚,玩沙時,他們總是東挖西掘,跑來跑去,樂此不疲。但由于玩沙時的目的性不夠明確,也不知如何玩,因此,總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甚至有個別愛搗亂的孩子還將沙撒到別人的身手。那么,如何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提高玩沙水平,培養合作能力呢?偶爾的一次意外發現,引發了幼兒進一步深入游戲主題的興趣。
游戲目標: 1、學習通過討論形成新的主題。 2、能用挖、堆、架高等技能構建河流、山、橋等,并練習使用輔助材料。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互相協作,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游戲準備: 1、主要材料:玩沙工具 2、樹、籬笆等輔助玩沙材料 3、半成品材料:皺紋紙做的花、草等游戲過程: 一次玩沙游戲時,我看到幾個孩子在用鏟子拼命地挖,已經挖了很深的一個坑。于是,我就問那幾個孩子:"這么深的一個動,你們看像什么呀?"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是一條河。"我就有意識地引導:"這條河如果能再長一點就能讓更多的人喝到水了。"他們一聽就更起勁了,一會兒功夫,一條長長的河就完成了。那天,許多孩子都和小伙伴一起挖了一條長長的河。 (自評:幼兒的活動由于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興趣更濃,積極性更高了,以后的玩沙游戲中,幼兒經常挖河流。為了引起更多幼兒對活動的投入,在第三次活動后,我組織了幼兒討論:挖出來的沙可以做什么?幼兒各抒己見,最后,達成統一的意見:可以堆成一座山,于是,新一主題邊誕生了。教師的作用在于及時引發幼兒討論,形成新的主題。)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練習用堆的方式堆成小山,并學會了將沙拍緊,不至于往下滑,但是他們發現這樣的山一點也不美,總像缺了些什么。我就啟發他們想想:山上有什么?許多聰慧的孩子一下子就想起來了:山上光禿禿的,需要樹、花、草等作點綴。于是,他們就找來了輔助材料進行裝飾。 (自評:幼兒的興趣之所以不斷提高,主要是孩子的活動在前,教師的啟發引導在后,所以他們的興趣沒有減退,游戲水平逐漸提高。)接下來的一次活動,他們沒有等老師布置玩沙任務,就已經熟門熟路地將河挖好,并很快在河的兩邊堆了兩座小山,作好打扮。他們欣賞著自己的杰作,忽然,一個幼兒說:"河上怎么沒有橋?""對呀,沒有橋怎么過河呢?"可是用什么做橋呢?有的說:用樹枝,有的說:用積塑橋。可是,樹枝太細,怎么看也不像橋,積塑橋太短,根本就不能用。結果,有一個孩子不知從哪里找來一塊木板,架在上面正合適,而且人還能在上面走呢。全班的幼兒一致歡呼通過,還排好了隊輪流過橋呢! (自評:老師的啟發是幼兒探索的動力,教師的作用是為幼兒提供不斷探索的空間,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