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神奇的石頭》說課稿
主要做法有:
1、談話法: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充分感受石頭的多樣性。
2、歸納提升法:將石頭擬人化,以小石頭的口吻將石頭的特征和用途進行總結, 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幼兒將經驗集中、提升。
3、直觀演示法:利用ppt圖片演示,讓幼兒直觀欣賞不同石頭帶來的美妙感受,了解石頭的豐富多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發進一步探究自然的愿望。
三、說學法:
針對幼兒年齡小、喜歡操作和游戲的特點,我運用了以下學法:1、自主探究法:通過充分的擺弄石頭、玩石頭,去尋找石頭的特性。
2、觀察法:通過反復操作、比較、觀察石頭的不同的特征。
3、講述法: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和看法,尊重幼兒的感受,讓他們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四、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談話交流:石頭在哪里?你都知道哪些石頭?
2、觀察石頭:主要引導幼兒以觀察形狀、大小、顏色、花紋的不同為主。
3、玩石頭:通過幾種不同的玩法,分別感知石頭的其他特性。
4、賞石:通過總結石頭特性引出石頭的用途,感受石頭的豐富多彩。
5、結束:欣賞歌曲《雨花石》。
首先第一環節:談話交流:
我以一個卡通的小石頭形象引出課題,擬人化的方法能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啊?這是一顆小石頭。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你們收集了很多小石頭,對嗎?還記得你們是在哪里找到的嗎?都找到什么樣的小石頭呢?”(請幼兒充分說一說,都有哪些石頭,這里可以讓幼兒初步感知石頭的常見和多樣性、部分名稱以及用途。)
幼兒交流后進入第二環節:以小石頭的口吻:“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別看我們小,我們的身上有很多小秘密呢,我們每個石頭都和別的石頭有不一樣的地方,需要你們用心觀察才能發現。”教師:“那你們帶來的小石頭在哪呢?在盒子里,打開以后拿出小石頭仔細的看一看,它們身上有什么小秘密呢?看誰發現的最多。”請幼兒翻開盒子的蓋子。讓幼兒自由觀察2分鐘。教師不打擾,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教師巡回觀察個別引導。
兩分鐘后,教師請每位幼兒挑選一個小石頭,盡量和別人拿的不一樣,剩余的放回盒子。來,每人一個小石頭,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些小石頭身上有哪些小秘密?你發現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從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分別說一說。在形狀部分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一下自己手中的石頭像什么?花紋部分請幼兒仔細觀察,互相看,找花紋。
第三環節:玩石頭:
“你們發現了小石頭身上的秘密,小石頭可高興了,它說想和你們一起玩游戲,你們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請大家再把小石頭的伙伴們取出來玩一玩,但是注意,一定要注意安全。”(幼兒再次嘗試發現石頭的特性,給幼兒兩分鐘的時間:教師分組引導幼兒摸一摸、握一握、敲一敲、掂一掂、滾一滾小石頭)。兩分鐘后,再組織幼兒一起來玩一玩:摸一摸:你手中的石頭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光滑的舉一下,粗糙的舉一下。握一握,能感覺到什么?涼、硬。敲一敲?響、不易碎、堅硬。掂一掂,比相同體積的物體重。最后一起在桌子上滾一滾,發現什么樣的能滾動?什么樣的不能滾動?“小石頭累了,我們把它送回盒子里休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