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桂花教案(精選2篇)
幼兒園大班桂花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詩歌《桂花甜甜》講述了小螞蟻、小蜜蜂、小松鼠、老奶奶采桂花回家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節。詩歌內容通俗易懂,語言朗朗上口,充分表現了桂花時節,給人們和小動物帶來的甜美生活。因此,活動中通過角色扮演、激趣講述、動作表現等, 不斷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感受制作分享桂花食品的快樂心情以及桂花制品帶給大家的幸福體驗。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用桂花制作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的有趣情節。
2、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用桂花進行制作的快樂心情。
3、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
2、活動前了解桂花的.作用。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了解桂花的作用。
提問:你見過桂花嗎?桂花有什么作用?
2、欣賞詩歌,理解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用桂花制作食物和物品的有趣情節。
(1)結合課件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提問:都有誰在采桂花?用來做了什么?
(2)欣賞教師完整講述,感受采桂花的快樂心情。提問:老婆婆和小動物采桂花做了什么?
(3)分段欣賞故事,感受詩歌中老婆婆和小動物制作的有趣情節。提問:小螞蟻、小松鼠、小蜜蜂、老婆婆為什么要采桂花?
小螞蟻用桂花做了什么?制作成功后它又是怎樣做的?為什么?
小結:原來桂花可以做成桂花糖,桂花蜜,桂花枕,桂花糕等。桂花是“秋”的使者, 也是大自然贈予人們和小動物們的秋的禮物。
3、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并用動作、表情等表現用桂花進行制作的快樂心情。
(1)師幼交流。提問:大家在采摘、制作時是什么心情?
(2)鼓勵幼兒隨音樂大膽表現詩歌內容,進一步感受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桂花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桂花是桂林是的市花,桂林市一到秋天,整個城市都飄灑著清香。真可謂“桂林秋天到,桂花香味飄。”我們鐵西幼兒園的桂花今年遲遲沒有開,真是讓人等得著急------
昨天它終于盛開了!本班的幼兒早上一到幼兒園就興奮地叫個不停,有的小朋友問我:“桂花怎么這么小呢?”“桂花和其他的花有點不一樣。” 不少小朋友跳著去摘,還有個小朋友搬來椅子踩在上面一邊用手去撥弄著桂花,一邊自言自語地說:“桂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看到這一切我沒有直接去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確定設計這一活動,讓幼兒自己去觀察“桂花到底長樣子?有什么用?”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聞聞、摸摸、嘗嘗等活動讓幼兒了解桂花的特征和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桂花的特征和用途。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深入細致地觀察。
活動準備:
1、桂花及桂花制品(糖、餅、香水、茶、酒等)
2、制作特產的材料和工具(紙、筆、膠泥、桂花香包等)
活動流程:
“郊游”引出課題→幼兒觀察了解桂花的特征→了解桂花的用途→品嘗使用桂花制品→動手制作特產送客人.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郊游”進入課題。
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這兒和我們教室有什么不一樣?”是什么東西這么香?(桂花)它長在哪里?
二、幼兒觀察,了解桂花的特征。
1看一看。
教師提問:你看到的桂花是什么樣子的?什么顏色?
2、聞一聞。
教師提問: 聞起來有什么感覺?
3、比一比。
教師:我請小朋友看桂花和有什么不一樣。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我看見的桂花——它的花瓣很小,而且一支有很多朵小花”教師適當補充。
三、了解桂花的用途。
1、引導幼兒說出桂花的用途。(觀賞、制作吃的、用的、還可以當藥材等)
2、教師小結(強調桂花是桂林的特色,是值得大家、驕傲的)。
四、品嘗試用桂花制品。
1、幼兒自由選擇物品嘗一嘗、用一用。
2、引導幼兒說一說味道和感受。
五、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特產”送客人。
1、幼兒自由選擇工作車間,要求仔細聽技術員介紹制作方法,安靜地工作。可分成三個車間:制作明信片、桂花糖、桂花香包。
2、幼兒動手教師巡回指導。
六、幼兒給客人送特產,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