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瓜》教案(精選12篇)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練習鉆的動作,鍛煉追逐,躲閃等動作的敏捷性。
2.體驗活動的驚險與快樂。
3.能根據(jù)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田鼠偷瓜的樂趣。
活動準備:
若干只皮球。貓頭鷹頭飾若干,田鼠頭飾若干。六把椅子和一根牛皮筋圍成的瓜地。里面放上皮球,表示西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念“小老鼠,吱吱叫,愛吃麥子愛吃米,吱吱叫,這邊找找,吱吱叫,那邊瞧瞧!”邊念邊做基本動作。
T秋天來了,瓜地里豐收了,到處都是又香又大的瓜果。小老鼠眼饞嘴饞,紛紛出來活動了。他們念著,“小老鼠,吱吱叫,愛吃麥子愛吃米,吱吱叫,這邊找找,吱吱叫,那邊瞧瞧!”
T:小朋友來跟我一起念這個小兒歌。
T: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是一只只小老鼠,那小老鼠們,我們現(xiàn)在要去干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用兩把椅子拉一根高度為80cm 的皮筋。提問:前面有個洞,我們怎么樣才能通過它呢?(引導正面鉆的動作)
2.幼兒嘗試鉆過山洞。提示動作要領;身體和頭都不能碰到山洞的石壁。
3.教師逐步降低山洞的高度。直至50cm。引導幼兒不斷壓低自己身體去鉆爬。
T:對啦,我們要去偷瓜了。我們要去一個大瓜地偷瓜,可是我們在去大瓜地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大山洞,我們應該怎么辦?
T我們要爬過去,但是也要記得不能碰到山洞石壁的,不然我們是不是就要受傷了呀
T哎,現(xiàn)在山洞變得更小更低了,我們要壓低身體才能過去。在過山洞的時候,頭和身體都不能到山頂?shù)呐?/p>
三、游戲“田鼠偷瓜”。
請一名幼兒戴上貓頭鷹頭飾,蹲在地瓜周圍假裝睡覺。其他幼兒假扮田鼠,一邊念兒歌“貓頭鷹,睡大覺,田鼠輕輕鉆進田,偷了西瓜快快跑。”一邊念,一邊鉆進田地抱起一個西瓜就跑。兒歌念完的時候,貓頭鷹驚醒,大叫一聲“是哪個在偷瓜!”站起來去抓田鼠。被抓住的田鼠停止游戲一次。跑回田鼠家的田鼠繼續(xù)游戲。
T:好了,我們現(xiàn)在終于來到了這片大瓜地上了。上面有好多大大的西瓜呀!小老鼠們想不想去偷瓜呢?!
T可是有貓頭鷹在旁邊守著呢,這可怎么辦呢?!
T:好,我們現(xiàn)在先請新老師來幫我們示范一下,怎么樣可以偷偷地不被貓頭鷹發(fā)現(xiàn),進入瓜田偷瓜!
(一個老師當貓頭鷹,其余做小老鼠,念兒歌“貓頭鷹,睡大覺,田鼠輕輕鉆進田,偷了西瓜快快跑。”念三遍,貓頭鷹醒了,叫一聲“是哪個在偷瓜!”站起來去抓田鼠。有一只田鼠被抓到,停一次游戲,其余沒被抓到的回到老鼠家。)
T:剛才新老師在玩的時候是不是從柵欄下面鉆過去的呀?小朋友待會兒鉆過這個線的時候,要跟過山洞一樣,不能碰到繩子。我們在鉆的時候還要念“貓頭鷹,睡大覺,田鼠輕輕鉆進田,偷了西瓜快快跑。”念三遍。三遍之后誰醒了呀?對,貓頭鷹醒了之后要說什么?說了之后才能去抓老鼠的。
T:如果被貓頭鷹抓的老鼠,就要把西瓜放回瓜地,然后站到旁邊去,停止游戲一次,其他的沒被抓到的老鼠呢,就回到老鼠家,把西瓜放好,再回來偷瓜。
T:好,小朋友先來跟我念兒歌“貓頭鷹,睡大覺,田鼠輕輕鉆進田,偷了西瓜快快跑。”
T好,下面老師再請三只小老鼠,一只貓頭鷹,先來玩玩看這個游戲。
T:好,現(xiàn)在呢,我們先請小黃鼠來來玩這個游戲。小紅鼠呢在旁邊為他們念兒歌,再看他們有沒有什么地方犯規(guī)了。待會兒我們再輪換過來。
教學反思:
《田鼠偷瓜》是大班的一節(jié)體育活動。本活動重點是要練習幼兒正面屈膝鉆的正確姿勢。作為大班的幼兒,對鉆的動作應是不陌生的。根據(jù)他們的身體發(fā)展情況,雖有了一定的動力定型,但還不鞏固。肌肉感覺有了發(fā)展,控制能力有了加強,大、小肌肉群也發(fā)展地較好。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許多幼兒非常愛鉆洞。雖然在動作上表現(xiàn)比較放松、協(xié)調、連貫和準確,但是多為手腳并用貼地爬行,或者橫沖直撞不管不顧,很少去注意對身體的控制,并運用技巧爬行。所以我將本活動重點定位于:探索正面屈膝鉆的動作。把難點定為:能有意識地控制身體,保持身體蜷縮狀態(tài)鉆過山洞。
小百科:田鼠是倉鼠科的一類,包括五屬,與其他老鼠比較,田鼠體型較結實,尾巴較短,眼睛和耳較其他鼠科小。田鼠可在多種環(huán)境中生活。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技能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村淳樸熱情的民風,體會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充分朗讀感受農村淳樸熱情的民風。體會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西瓜嗎?夏天,瓜地里結滿了又大又圓的西瓜,
真惹人喜愛。到了夏天的晚上,在瓜地是看瓜可有意思了,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看瓜》。(出示惹人喜愛的西瓜圖片)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由啟發(fā)談話導入,同時輔以課件,由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讀書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觀察思維能力。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哪位同學愿意告訴大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二、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回答得真不錯,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的記憶力怎樣?是不是也很棒?
(出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指名分段讀課文。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fā)現(xiàn)者。學生自主
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jīng)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非常高。因此,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索,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品讀重點詞句,體味文章
1、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2、集中交流,檢驗討論效果
(1)“我”喜歡幫爺爺看瓜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我”喜歡看瓜?解釋“自告奮勇”,誰能自告奮勇地讀讀這句話?指名讀、評
(2)小組討論:“我”和爺爺看瓜有什么不同?出示要求:我是怎樣看瓜的,用“——”劃出相關的句子。全班匯報交流:瓜被偷了,“我”中了調虎離山計
什么是“調虎離山計”?用文中的話來說。誰能生氣地讀讀這一句?(小黑板出示句子)
板書:“我”生氣
師指導讀
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的過程,成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習探究,體會了主動探究、合作探究的快樂。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體驗了成功帶來的喜悅,讓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和收獲,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為什么爺爺說小伙伴的行為不算偷?
4、瓜被偷了,爺爺?shù)膽B(tài)度怎樣?
出示要求:瓜被偷了,爺爺態(tài)度怎樣,用“~~~~”劃出相關的句子。師:和你旁邊的同學討論讀讀爺爺?shù)脑挘纯茨阕x懂了什么。
指名匯報交流板書:爺爺寬容
5、小結:爺爺把“孩子們”“河里搖船的人”都當做朋友或者客人,愿意用自己的瓜款待他們,為他們解渴。所以爺爺種瓜不僅是
板書:種瓜不僅是為了賣錢,也是為了方便別人
6、“我”從爺爺?shù)膽B(tài)度中受到了什么影響?齊讀最后一句。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我的心情。自主討論的方式
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訓練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從讀中理解。學生在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過程中,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同時強調自讀自悟,引發(fā)學生的想象人物的內心世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增強學生的感悟,豐富學生體驗,并從中受到人物優(yōu)秀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鞏固課文內容,加深理解
1、默讀課文
2、復述故事
回歸整體,認真品味,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五、拓展延伸
爺爺多么了不起啊,種的瓜大、甜,待人還如此熱情、寬容。同學們,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指名說。是啊,幫助了別人,快樂的是自己!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播撒快樂的種子,讓身邊的人快樂起來。
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讓教育回歸生活。現(xiàn)實生活如果與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就變成課程資源。尋找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通之處,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農村淳樸熱情的民風,體會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充分朗讀感受農村淳樸熱情的民風。體會爺爺?shù)膬?yōu)秀品質。
教學難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愛吃水果嗎?在夏天里我們常吃的一種水果是——西瓜。(畫出西瓜)今天,我們和一個小朋友要去瓜地執(zhí)行任務——看瓜。(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誰能告訴老師看瓜的“看”是什么意思?這個字還有另外一種讀音,讀什么?
二、初讀課文,提出要求。
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三、教學生字。
剛才,同學們在讀課文時是不是發(fā)現(xiàn)有許多陌生的面孔?哦,原來還有生字朋友沒認識呢?我們趕緊認識它們吧!
課件出示:看 瓤 暑 假 催 巡朦 朧 中 調 嚷 偷 嘛 賣
1、指名讀,開火車讀。
2、請小老師教學生字。
3、區(qū)別形近字。
瓤嚷買賣
4、 出示詞語,結合課文理解。
暑假朦朧巡視
讀詞語,并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學生自學詞語意思。
5、找學生板書生字“渴、摘”。
交流要注意的筆畫。
四、再讀課文,指導朗讀。
1、同學們一會兒認識這么多生字真了不起。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誰的課文讀得好。
指名分段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標段落序號。
2、生評價讀書效果。
五、自由讀文,理清思路。
1、生自由讀課文。
2、讀完課文,你弄明白一些問題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
(1)我問什么去看瓜?你從書中什么地方讀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此句。
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指學生理解“自告奮勇”。
理解了詞語,指導學生朗讀爺孫對話。
(2)我接受了任務,緊接著發(fā)生了什么事?生回答問題。
我為什么說自己中計了?結合書中語句來回答。
中計后,我的心情怎樣?誰能讀出這種語氣?
(3)我看到他們這樣做很生氣,那爺爺是什么態(tài)度呢?他是怎么認為的?
自讀下面的內容,找出關鍵語句讀一讀。
課件出示整段話。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4)我明白了爺爺?shù)脑拞幔磕銖哪膬嚎闯鰜淼模?/p>
(5)那我為什么還要看瓜呢?
六、拓展延伸。
聽了爺爺?shù)脑挘沂窃趺醋龅模恐该x最后一句。
假如第二天四喜、水生又來了,我會怎么做呢?大家想象一下。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這首兒歌的題材源于生活,句子簡短、語言樸實又非常具有韻律美,這樣的兒歌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也符合小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各種瓜類,知道它們的名字。
2、能力目標:能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正確發(fā)音guā。
3、情感目標:喜歡念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重點:能有節(jié)奏、完整地朗誦兒歌。
難點:能清楚、正確地發(fā)準guā音。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吃過、見過多種瓜類。
2、材料準備:
(1)娃娃木偶一個。
(2)冬瓜、西瓜、甜瓜、南瓜、黃瓜、苦瓜、絲瓜、哈密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看木偶表演
1、“娃娃去買瓜,想買什么瓜呢?”(請幼兒自由表述,啟發(fā)幼兒說出自己吃過的、或在菜場、或在水果店里看到過的瓜。)
2、“聽聽,小娃娃到底買了什么瓜?”(教師邊操作木偶,邊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一遍。)
3、“你剛才聽到小娃娃買了哪些瓜?你認識這些瓜嗎?”(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瓜的圖片,要求幼兒能用兒歌里的句子進行回答,如果孩子沒有回答完整,師再示范朗誦一遍。)
4、教師再次完整朗誦,請幼兒說說:“小娃娃先買了什么瓜再買了什么瓜?”(請幼兒上來幫助給小圖片按順序排好隊,教師有意識地把圖片按段落進行擺放。)
(師:調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參與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傾聽、問答、觀察、排圖等活動,說出各種瓜的名稱,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幼:能根據(jù)兒歌內容進行回答,借助圖片復習對各種瓜的認識,初步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二、學習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
1、“瓜娃娃買了什么瓜,我們一起來說一說。”(請幼兒看小圖片跟著老師一起按兒歌韻律有節(jié)奏地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2、“兒歌的名字叫《瓜娃娃》,我們看著圖片完整地來念一念。”(師幼一起學念2—3遍,放慢速度,指導幼兒念準guā音。)
3、“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了,你能把藏起來的瓜娃娃大聲地念出來嗎?”(根據(jù)孩子記憶的情況,師逐一撤掉圖片,如先藏起一個、兩個,再藏起三、四個,直至把小圖片全部撤掉。)
4、請幼兒完整地邊念兒歌邊拍手。
(師:運用手指點圖拍節(jié)奏、“捉迷藏”、邊念邊拍手等方式,激發(fā)幼兒參與朗誦的熱情,以幫助幼兒有效地記憶與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幼:從依賴圖片朗誦,到撤圖朗誦,在挑站自己過程中學習獨立有節(jié)奏地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三、根據(jù)圖片,給水果、蔬菜分類
1、“朗誦這首兒歌,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啟發(fā)幼兒說出:有許多瓜)
2、(出示許多瓜的小圖片)“這么多的瓜,你知道哪些瓜是水果,哪些瓜是蔬菜嗎?”(請幼兒按水果、蔬菜給瓜分分類。)
(師: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給水果和蔬菜分類,向幼兒初步滲透水果和蔬菜的概念。
幼:知道兒歌中的各種瓜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
活動延伸:
在會念兒歌的基礎上,嘗試用打擊樂器為兒歌配上節(jié)奏。提供各種瓜的替代玩具(或小圖片)和小籃子,鼓勵幼兒進行情境表演。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幼兒對家鄉(xiāng)的揚子鱷,銀杏都了解!那我想讓幼兒對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首先知道吊瓜長在什么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么播種及收獲,知道吊瓜子從哪里來并經(jīng)過一定的加工才能吃,并對于家鄉(xiāng)人種特產(chǎn)產(chǎn)生自豪感!
活動目標:
1、認識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吊瓜,知道吊瓜生長地方。
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形狀。
3、品嘗吊瓜,產(chǎn)生自豪感。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圖片
2、經(jīng)驗準備:到網(wǎng)上或書上查找圖片
活動重點:
知道吊瓜長出吊瓜子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導入課題
1、出示各種瓜子,你們吃過這些瓜子嗎?它們長在什么地方呢?(逐一提問)最后出示吊瓜子,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瓜子嗎?那它長在什么地方呢?
2、認識吊瓜出示吊瓜圖片。我們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你們想知道吊瓜長在什么地方嗎,請幼兒把了解到的吊瓜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觀看錄象,農民伯伯種吊瓜
1、完整播放錄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長的地方剛才我們看到農民伯伯種吊瓜,你看到吊瓜長什么樣了?
2、進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征吊瓜是什么形狀,它的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呢?了解吊瓜長出之前吊瓜架上的葉子
3、播放農民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從吊瓜里撥出來,認識吊瓜子的形狀
4、觀看錄象吊瓜子撥出之后經(jīng)過加工包裝變成我們現(xiàn)在吃到的吊瓜子!
三、品嘗吊瓜子
1、幼兒自己嘗試撥吊瓜子,請個別幼兒示范
2、教師示范撥吊瓜子
3、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品嘗說說吊瓜子的味道!
四、小結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去實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種或者到加工廠看看!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幼兒尋找和介紹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贊美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推銷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等活動,讓幼兒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chǎn)知識,充分讓幼兒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美麗與富饒。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師生合作中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
2、幼兒進一步學習保持自己的聲部,并與其它聲部協(xié)調一致;
3、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木瓜恰恰恰》,并能達到簡單的分聲部演奏。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磁帶,打擊樂器。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了解有關印尼的風俗民情以及生活習慣。
活動重難點:
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能進行簡單的分聲部演奏,在保持自己聲部的同時,與其它聲部協(xié)調一致。
活動過程:
1、入場:《加沃特舞曲》,以節(jié)奏為主線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課件欣賞:印尼風俗民情,調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導入新課。
3、印尼舞蹈:《東方之珠》,感受印尼歌曲的風格。
4、幼兒整體欣賞音樂,進一步熟悉音樂結構。
5、在教師的提示下,按樂曲結構,看圖譜拍節(jié)奏,并在“恰恰恰”處邊拍邊念。
6、幼兒分聲部練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練習不同聲部的節(jié)奏型。
7、指導幼兒根據(jù)形成的節(jié)奏方案設計出配器方案,并嘗試演奏。
8、組織幼兒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此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鼓勵幼兒為樂隊做指揮。
9、活動延伸: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表現(xiàn)這首樂曲,在輕松歡快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樂曲《木瓜恰恰恰》是一首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的曲子。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兩段體AB,節(jié)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A段旋律優(yōu)美,表現(xiàn)印尼人民豐收喜悅的心情;B段的旋律活潑、明快,作者以切分音的方式體現(xiàn)豐收后人們聚集在一起歡快舞蹈的場面。整首樂曲旋律簡潔、節(jié)奏明快、樂段清晰、富有感染力,所以以《木瓜恰恰恰》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 的合作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它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段落清晰,意境優(yōu)美,很有感染力,非常適合大班幼兒進行打擊樂演奏。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7
活動內容:
種瓜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知“胖和瘦、又大又圓和又長又細”,學習其他反義詞。
2.借助教師提問和畫面提示,比較故事畫面中的異同,感知黃瓜和西瓜的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征。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會玩瓜瓜蹲的游戲。
2.故事ppt。
3.胖奶奶和瘦爺爺指偶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分別用左右手手指操縱胖奶奶和瘦爺爺指偶,通過情景對話引出故事。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爺爺:嘿!我是瘦爺爺。
胖奶奶:我最愛種瓜。
瘦爺爺:我也愛種瓜。
胖奶奶:我種的瓜又大又圓
瘦爺爺:我種的瓜又細又長。
胖奶奶和瘦爺爺中的是什么瓜呢?他們的瓜是怎樣長大的呢?
二、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1.教師播放ppt講述故事。
2.請幼兒根據(jù)圖片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種的各是什么瓜。
出示實物香瓜和黃瓜,請幼兒觀察后說說西瓜和黃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可以從外形、色彩等方面比較)
3.教師朗誦詩歌第二遍,邊講邊提問并在黑板上用簡單的圖示表示西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
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種在泥土里。
瘦爺爺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種在泥土里。
胖奶奶的瓜子發(fā)了芽,瘦爺爺?shù)墓献幽兀?/p>
胖奶奶的瓜藤兒王地上爬。
瘦爺爺種的瓜藤往哪里爬?
胖奶奶種的瓜開了花,瘦爺爺種的瓜也開了花。
胖奶奶種的瓜,花兒謝了結了小瓜。瘦爺爺種的瓜,花兒謝了也結了小瓜。
長呀長呀,哇,胖奶奶種的瓜和胖奶奶一樣,又大又圓,那是什么瓜?(西瓜)
長呀長呀,嗨,瘦爺爺種的瓜和瘦爺爺一樣,又細又長,那是什么瓜?(黃瓜)
提問:香瓜和黃瓜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
三、瓜瓜蹲游戲
1.請男孩當黃瓜,女孩當西瓜,玩瓜瓜蹲游戲。
2.男女生互換第二次游戲。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能說出西瓜皮像什么,并拓展想象西瓜皮的用途。
2、運用多種方法讓瓜皮越變越小。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想象、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從中體驗創(chuàng)新操作的快樂。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xiàn)自己。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有關于小螞蟻和西瓜皮的課件。
2、課前組織幼兒吃西瓜或與家長聯(lián)系把吃剩的西瓜皮讓幼兒帶到幼兒園。(最好是半個西瓜皮)。
3、西瓜皮若干、火柴桿若干、木板、米飯、鐵絲、木棍、木漿、臉盆、水、吸管、水龍頭、小水桶、花繩、花、牙簽、積木、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認識半個西瓜皮,并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1、結合課件(小螞蟻在春游的過程中遇到了半個西瓜皮),讓幼兒從準備的西瓜皮中間找出哪些是半個西瓜皮。
2、幼兒發(fā)揮想象盡多的說出西瓜皮像什么?
過渡:你們想知道小螞蟻遇到西瓜皮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嗎?
課件展示小螞蟻:小朋友,我用它制作了很多好玩、好用的物品,你們也快動手做一做吧!
二、幼兒分組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西瓜皮的用途。
1組:利用材料發(fā)現(xiàn)西瓜皮能當翹翹板底座、飯碗、滑梯。
2組:利用材料發(fā)現(xiàn)西瓜皮能當太陽傘、船、房子。
3組:利用材料發(fā)現(xiàn)西瓜皮能當大水缸、花籃、花盆、淋浴器等。
三、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用西瓜皮和其它輔助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課件展示小螞蟻制作的物品,同時對幼兒作品的肯定。
五、課件展示小螞蟻: 小朋友,你們能幫我想出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嗎?
組織幼兒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更多讓西瓜皮變小的辦法。(切、掰、摔、壓、踢、踩)
六、對幼兒進行講衛(wèi)生的教育。(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小百科:蟻科通稱螞蟻,節(jié)肢動物門,多為黑色、褐色、黃色或紅色,體軀平滑,或有毛刺、刻紋和瘤突。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有關注植物生長變化的興趣和觀察、比較能力。
2、能尋找合適材料測量黃瓜的長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和表達測量的結果。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觀察植物的變化,找好室外觀察測量的場地,在合適位置擺放筆、紙、板以及漿糊、膠帶、釘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塊,黃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測量引發(fā)興趣
1、這個蔬菜叫什么?在哪兒見過?你們發(fā)現(xiàn)他的成長過程中有什么變化嗎?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黃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辦法告訴他們?
二、準備測量工具
1、討論: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測量出黃瓜的高度呢?
2、幼兒在教室里尋找合適的測量工具。(如:水彩筆、長紙條、筷子、數(shù)學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難的幼兒可以請老十伙小朋友幫忙。)
三、測量黃瓜并作記錄
1、幼兒帶好測量工具和材料,進行現(xiàn)場測量。(老師觀察幼兒如何測量,并在測量范圍內準備一些工具,便于又需要的幼兒調換。)
2、交流測量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并解決測量中的問題。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測量的起點在哪里;測量工具和黃瓜不一樣長怎么辦等。
3、再次測量并作測量紀錄。
4、討論如何記錄測量結果。
5、幼兒繼續(xù)測量黃瓜并用自己的方式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四、交流、分享
1、介紹各自選用的工具及測量結果。
2、與幼兒共同總結:使用了哪些材料作測量工具、用什么方法紀錄的。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測量結果會怎樣。
2、比較黃瓜的高矮,并嘗試分析原因。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當中,幼兒的興趣很高,在分組活動中,有個別幼兒還不是準確而又清楚地將第一次測量的終點緊挨作為第二次測量的起點。基本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大綱,在動手操作中不僅能獲得知識經(jīng)驗,而且還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提高。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觀察、觸摸的方式,初步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感知瓜皮光滑的特征。
2、在品嘗西瓜的基礎上,知道吃西瓜是消暑解渴的好方法。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西瓜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
活動過程:
1、觀察西瓜的形狀:
今天飯后吃的是大西瓜,看到西瓜,孩子們象往常一樣興奮。引導幼兒觀察西瓜的外部特征:"西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西瓜是圓形的,我還見到過橢圓形的西瓜呢。"
"西瓜是綠顏色的,我還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紋"。
"他的一還有細細的尾巴。不對不對,那是西瓜藤,我見過西瓜地里的西瓜。"我贊許的向他翹翹大拇哥。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孩子們明白了,原來西瓜是長在地里的,有長長的藤。
2、觀察西瓜的內部特征:
教師將西瓜切開,請幼兒仔細觀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樣:西瓜里面紅紅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我還吃過黃瓤的西瓜呢,可甜了。那為什么我媽媽說西瓜的瓤紅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對這個問題有了疑惑,我就鼓勵他們回家再向家長了解一下,讓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幼兒繪畫,欣賞
活動反思:
西瓜是幼兒在夏季接觸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兒較熟悉、感興趣,生活經(jīng)驗較豐富,在預設方案的基礎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種類,獲得了新的學習經(jīng)驗。《甜甜的西瓜》,整節(jié)課是以觀察西瓜,教師示范畫西瓜、幼兒動手畫西瓜以及對幼兒的作品進行評價這四部分組成。首先我是以實物西瓜為例,增強了幼兒學習的欲望與積極性,通過觀察西瓜來進一步認識西瓜是以紅紅的西瓜瓤、綠綠的西瓜皮和黑黑的西瓜籽組成的,并通過直觀的觀察來畫出西瓜。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學習兩個人合作用兩根棍子運球,不讓球掉下來。
2、通過教師語言提示和伙伴的示范,逐漸掌握運西瓜的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學會控制,有耐心地把西瓜運到終點。
4、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人手一只球和一根棒,筐兩只,音樂,錄音機,行進路線標記。自制的路障(欄桿、障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隊形練習
幼兒聽信號變換隊形——大圓——螺旋走——兩路縱隊——開花走——兩路縱隊。
2、球操練習
幼兒聽音樂做球操。
二、基本部分。
1、分別出示球和棒,請幼兒說說玩法。
2、幼兒人手一個球和棒自由探索玩法,教師觀察并及時引導。
3、集合幼兒,請幼兒反饋各自的玩法,教師幫助總結集體學習。
4、幼兒在已有基礎上繼續(xù)探索玩法,教師不斷肯定和引導。
5、幼兒集中在一起說說玩玩探索的方法,教師及時肯定。
6、學習并討論兩人合作運球的好方法,個別示范,教師講解。
7、游戲“豬八戒抬西瓜”。
(1)師:豬八戒打來電話請我們幫他運西瓜,并告訴幼兒運西瓜的要求,看標記走路線越過障礙,兩人合作運西瓜,不讓西瓜掉下來。
(2)幼兒練習游戲。
(3)總結運西瓜的好方法后進行比賽。
三、結束部分。
1、玩“別踩到地雷”的游戲。
2、打掃戰(zhàn)場(收拾整理材料)。
【活動反思】
孩子們非常地感興趣,通過本次活動,我們也知道了只要幼兒感興趣地東西,他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地驚喜,所以,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從幼兒地興趣出發(fā),來提高活動地質量,因為興趣是幼兒最好地老師。
小百科:西瓜(學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 et Nakai)一年生蔓生藤本;莖、枝粗壯,具明顯的棱。卷須較粗壯,具短柔毛,葉柄粗,密被柔毛;葉片紙質,輪廓三角狀卵形,帶白綠色,兩面具短硬毛,葉片基部心形。雌雄同株。
幼兒園大班《瓜》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一、理解并學唱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感受歌曲詼諧有趣的風格。
二、能在歌曲間奏和結尾處合拍地用肢體動作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歌曲磁帶、鋼琴、有關歌詞內容圖片、豬八戒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做律動進活動室。
二、發(fā)聲練習。
三、幼兒學唱歌曲《豬八戒吃西瓜》。
1、幼兒傾聽歌曲《豬八戒吃西瓜》一遍。
教師提問:歌曲里面唱的是誰?豬八戒干什么了?
2、教師范唱歌曲一遍。
教師提問幼兒歌詞內容,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3、幼兒跟著音樂小聲哼唱。
4、幼兒跟著音樂有表情地歌唱。
四、肢體動作創(chuàng)編。
1、讓幼兒聽辨間奏并練習用小手合拍地拍間奏。
2、引導幼兒在間奏處用肢體創(chuàng)編動作。
3、讓幼兒邊唱,邊在間奏處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進行表演。
4、組織幼兒討論:
豬八戒吃完西瓜,把西瓜皮丟地下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
豬八戒為什么會摔跤?引導幼兒認識到瓜皮不能隨便亂扔。
5、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豬八戒摔跤的動作,啟發(fā)幼兒用“很痛”、“懊惱”、“生氣”等表情,去感知、體驗、表現(xiàn)豬八戒滑稽可笑的形象。
五、幼兒表演
幼兒戴上豬八戒頭飾有表情地進行表演《豬八戒吃西瓜》。
六、結束部分
結束語:小朋友們今天表演得很棒,但我們可不要學豬八戒亂扔西瓜皮,亂扔西瓜皮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應該把瓜皮扔到哪去呀?那現(xiàn)在我們把《豬八戒吃西瓜》這首歌帶回去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寶寶,和老師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