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分析草原上的生態平衡關系和沙塵暴成因,知道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思想。(2)向學生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義。知道運用法律手段,有效地遏制我國部分地區生態進一步的惡化。
教學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提問: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現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再發表意見。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在書19面表示出來。(可啟發;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思考交流:課件出示一組因人類不當行為造成生態破壞后引起嚴重后果圖片。
(1)讓學生看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2)人為破壞生態環境引發嚴重后果。如果我們不引起重視,對破壞環境的不正當行為不能制止,對不法行為不予懲戒,后果會怎樣?
(3)如何制止這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4)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義。知道運用法律手段,有效地遏制我國部分地區生態進一步的惡化。
4、小結:生態系統配合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5、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8、維護生態平衡
草原的生態平衡: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生態系統配合發展是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2
當人類開始注意生態環境的時候,熱愛自然、探索自然是我們必須深植于心中的觀念,環境教學可能的任何形式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教師還需要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五官去探求自然之謎,與幼兒共同欣賞、發現、尊重和關懷生命與環境,并且建立重視環境保護的觀念。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初步建立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謎。
3、鼓勵幼兒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4、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與家長共同為幼兒準備野外生活所須攜帶的物品,每人一個背包。
活動過程:
這組活動可安排在春季或初秋時節進行,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到野外去露營。
一、摸摸大自然,聽聽大自然的聲音。
1、找一塊安全地帶,幼兒自由結伴二人一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兒帶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東西,感覺一下大自然中各種東西是干燥的還是潮濕的;是硬的還是軟的,(當不用視覺時,觸覺會更加靈敏,小花小草青苔石頭樹根等都能給幼兒帶來不同的感受。)然后互換角色,分組討論觸摸大自然時體會到什么?請幼兒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較清靜的地方,教師和幼兒一起坐下來,將眼睛閉上一兩分鐘,讓心慢慢靜下來,讓幼兒仔細聽周圍有什么聲音,用語言表達個人感受。(風聲、鳥鳴、水聲......)教師可以隨身帶錄音機,把自然的聲音錄下來,準備回去聽。
活動反思:
從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導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過程中,融入了科學、語言、健康、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興趣很高,整個過程都是在具體有趣的活動中實現的。
幼兒在活動中觀察能力、思維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在活動中的體驗是快樂而滿足的!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感知覺。
3、在游戲過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長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彩筆、紙等
活動過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跡
1、帶幼兒尋找各自喜歡的樹,每選擇一棵用彩筆把樹皮和紋理拓印在白紙上。每位幼兒可拓印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教師可以鼓勵他們來尋找不同種類的樹干或樹葉來拓印。
2、找一棵大樹。教師可以讓幼兒討論,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樹圍住?還可以仔細找找看,有哪些動物是把這棵樹當成“家”的?樹上樹下有小鳥、螞蟻、毛毛蟲等居住嗎?讓幼兒表達觀察這棵樹的感想:大樹有多大年紀了?身旁可能發生什么故事?最后,教師讓幼兒用白紙把樹圍住,各自拓下樹的一部分紋理,這些紙可以帶回去后平排連結起來,向幼兒展示樹的圓周長度。
二、呼吸樹的游戲
1、讓幼兒在大樹蔭下作深呼吸,自由地與幼兒討論樹的功能:它可以供人們遮蔭遮雨、供給人們食物,也是許多動物的家;樹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時,才不會造成洪水和山崩。另外,樹還可以使空氣清新。“呼吸樹”的游戲,就是讓幼兒了解,樹林對于我們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兒扮演樹木,以各種姿勢站立;另一部分幼兒扮演各種動物,教師則當砍樹的樵夫。
3、“動物”們只有站在“樹”的旁邊才能呼吸5秒鐘(既慢數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與閉氣直到跑到另一棵樹旁才能呼吸(因為每個數釋放出來的“氧氣”有限)。當幼兒在大樹之間移動時,教師開始“砍樹”,被砍倒的“樹”要假裝倒下,這樣動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樹呼吸了。
4、游戲過程中,樹逐漸減少,幼兒會感到“呼吸”愈來愈不容易,當“樹”全被砍倒時,“動物”們也就會昏倒了。
5、游戲結束后,教師可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活動反思:
《動物世界》的主題已進行了一個月的時間,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孩子們在其中快樂的暢游著,說要結束似乎大家都有些戀戀不舍的感覺,當然對自然、動物的探索還遠遠沒有結束,對孩子來說對動物的探索只是真正的剛開始,我們只能說暫時告一個段落。
孩子對動物有著天然的熱愛之情,從開始到結束始終都非常投入,這次和家長搜集材料也是前所未有的認真積極,集中學習時間大家踴躍的想表達自己對動物的新見聞,新問題,或者能圍繞一個中心話題進行談論,在談論中進行充分的交流和分享。
在此期間,福鼎還舉辦了動物標本展覽會,大大拓寬了孩子的見識,從中了解到很多動物的知識,包括動物的化石,孩子參觀后到班上交流,大家足足興奮了一天的時間。
在區域中,孩子能不斷的探索。語言區中,孩子從各種資料中和同伴的交流中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很大的進步。美工區中,孩子搜集了各種廢舊物品包括紙盒、雞蛋殼等進行制作小動物,并在欣賞各種動物的外形美中審美能力得到逐漸的提高。特別在戶外體育游戲中很喜歡做有關動物的游戲,在散步時,孩子們更加關注小動物,經常蹲在草叢邊觀察螞蟻、螳螂的生活習性,看到草地上的小麻雀也非常的友好,找到樹上的鳥窩,都決心要保護他。在飼養角中,孩子們飼養了魚、烏龜、小鳥、松鼠等動物,并每天喂養它們,增進了對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23章第2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第1課時(本節共需3課時),第二節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整個八年級下冊的重點,學生在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的基礎上,要繼續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只有深入了解了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才能更好的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本節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本節實際生活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在學完本節知識以后,就可以將這些知識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可以信心十足的參與社會上有關生態學問題的討論,例如有關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有關生物入侵的問題等。
2、教學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理解生態系統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系,理解營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系。
(2)通過指導學生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分析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培養學生分析綜合和推理的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生態系統各組分的相互關系及食物網,滲透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的教育;通過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滲透“人是生態系統中一員”的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生態觀點的教育。
3、教學重點:由食物關系構成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4、教學難點:本節安排的各項活動。
二、說學法
本節課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孩子們,雖然在七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上冊就已經接觸過一些生態學的知識,但在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方面還有許多盲點,孩子們都很活潑,感性認識能力強,也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接受新事物比較快。根據孩子們的這些特點,我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每一步都安排了分析討論活動,加強他們對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關系的感性認識。并采用了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如分組討論法、邊學邊練法、觀察法、提煉總結法等,讓孩子們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同時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小老師”作用,最終達到共同進步;
三、說教法
建構主義認為,新知識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同化和順應,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以轉化和發展而獲得的,因此在課堂上,我著力于構建具有知識性、創造性、體驗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互動式教學法、引導啟發法。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七個環節:
(一)、溫故知新知識遷移
復習:1、什么叫做生態系統?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為什么?
2、生態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成分具有什么功能?
構成生態系統需2個因素,既生物和環境,研究生物和環境的科學稱為生態學,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林德曼曾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
(二)、創設情境朗誦導入
學生朗誦林德曼描述的場景: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飛來落在鮮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不防背后劃過一道綠色刀影,轉眼之間,蝴蝶已在螳螂的綠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嘗美餐,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射長舌,一下子把它卷入口中。蛤蟆還沒來得及吞咽螳螂,悄悄爬到近旁的長蛇猛地一竄,準確無誤地一口咬住蛤蟆。正在這時,盤旋在天空中的鷹一個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緊緊攫住蛇。在大自然里,這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場面。
通過朗誦激發學習興趣,適時提問:
1、此場景包含了幾種生物?生產者是?消費者是?(介紹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
2、各種生物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物之間的聯系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體現了一定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生態系統的結構。
(三)、觀察思考探求新知
(通過4個觀察思考和:4個互動使學生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這樣設計活動,符合認知規律。)
1、預習課本P74-76,完成以下兩個任務
(1)寫學案P21填空題
(2)觀察思考3:活動:分析草原生態系統
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
下圖是我國北方草原生態系統中生存的部分植物和動物。仔細觀察此圖,討論有關這個生態系統的幾個問題。
、、草原上的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什么作用?
②、草原上的各種動物與草原的植被有什么關系?
、、草原上的各種動物之間具有什么關系?
2、無論是捕食還是競爭關系,都是因食物而發生的關系,這就構成了食物鏈
(1)記憶食物鏈的概念
(2)觀察思考B:以上圖中的草、鼠、蛇、鷹為例,請同學們分組討論食物鏈的寫作特點。
提示: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食物鏈的起點和終點;二是箭頭方向;三是食物鏈的組成。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由各組推薦的代表回答,最后老師匯總出食物鏈的寫作特點。)
食物鏈寫作特點:
①食物鏈由生產者和消費者構成,它的起點是綠色植物,終點是消費者。
、谟眉^表示捕食關系,被捕食者在前,捕食者在后。
③食物鏈表示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沒有分解者。
知道食物鏈的寫作特點后,介紹捕食食物鏈和碎屑食物鏈。
3、互動一:寫出林德曼場景中的食物鏈
(1)此食物鏈包括幾個環節?介紹營養級
(2)捕殺鷹后,蛇的數量如何變化?食物鏈中數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3)如果在食物鏈中加上人的話,處于第幾營養級?數量如何?
聯系實際:人類居于最頂端,數量理應最少,現實中全球約70億人口,說明什么問題?超出地球的承載能力,這也就是我國為何一直控制人口數量的原因。
(4)某一生物所居營養級是否固定?為什么?
4、觀察思考C:下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部分生物,你最多能找到幾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之間有聯系嗎?
以組為單位討論、總結出食物網的概念和網中生物之間的關系。(對食物鏈有深刻的認識后再學習食物網,水道渠成。)
互動2:我來露一手:根據文字描述繪制食物網,加深對食物網的認識。
互動3:曾有一段時間,人們非常喜歡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殺野蛇,對幾種生物有影響?會帶來什么后果?
互動4:是分析思考,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增強保護生物的意識。自然界的生命是普遍聯系的,在這張生命的大網中,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人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員,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規律,這其實是尊重人類自己。
(四)、經過“交流互動、自主探究”和“4個互動環節”能及時反饋,查漏補缺,可以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的重點。
(五)、總結提升構建整體
通過暢所欲言這一環節構建整體,由學生總結本節的重點,教師適時點撥補充完整;回答學生心中的疑問,把知識進行延伸,提高興趣,最后教師總結本節和下一節的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反映了生物之間因食物關系而形成的復雜關系,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基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就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物之間進行運輸和傳遞的。本節是下一節的基礎,下一節是本節的提升。
(六)、作業:
①、學案P23
、、以小組為單位,按照書上要求,動手制作生態瓶,為第三節課做準備。(老師提供3條小魚和水草)
(七)、板書設計
§23.2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1.食物鏈(1)定義:
(2)寫法:草→兔→狐
2.食物網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2、了解并區分概念“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能夠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2. 為維護生態平衡,明確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學重點】 :應用已學知識解釋維護生態平衡的原理。
【教學難點】 :解釋并推斷破壞草原生態系統平衡的原因,繼而進一步解釋并推斷我國北方頻繁引發沙塵暴的原因。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圖片導入:
1、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幾張美麗的大草原,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草原上,綠意盎然,到處都是生機,你們說說看,有哪些動物生存在這片草原上呢?
預設:兔、牛、羊、老鷹、禿鷲、狼
2、嗯,有如此多的動物生活在這片草原上,我們能想象它們生活得怎么樣子?
預設:很快樂,很自在,很和諧,
3、對,他們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相互關聯,已經形成了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我們把這樣的一個生物群體稱為了生物群落。Ppt出示生物群落概念。
二、區分生態系統和生物群落:
1、它和我們之前學得那個概念比較像?
預設:生態系統。
2、好的,我們把它也請出來,一起來區分辨認一下。
生匯報:
3、那誰包括得范圍更大呢?
預設:生態系統。
三、生態失衡原因分析
1、好的,我們繼續回到這片草原,假設這里只生存了草、兔、鷹三種生物,(板書草兔鷹),它們有什么關系呢?(食物鏈),在自然狀態下,不受人類干擾的情況下,可能鷹少了,那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兔子多了,草少了,兔子又減少了,很長一段時間后,它們又達到了平衡)同樣,如果兔子少了,會怎么樣?(一部分鷹因為吃不到食物,餓死了,而草得變多了,兔子的天敵少了,食物豐富,兔子逐漸增多,慢慢地,又達到了一個平衡,)是的,那時,它們三者總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當中,這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生態平衡。
2、現在請大家再來看一張照片,你知道她們之間的關系嗎?
預設:同一個地方。
3、對,這就是這片草原的最新寫真,兔子、鷹還能很好得生存在這里嗎?現在幾乎連草也生活不了了。由于我們人類為了眼前的金錢利益,過度開發,造成了兔鷹無家可歸。那到底人類的哪些行為會導致草兔鷹無法生存呢?下面給大家5分鐘,請各小組討論,完成上面這個表,當你們小組完成任務是請向老師揮手示意,如果你們聽到老師擊掌聲,不管有沒有做好,請你們坐端正等待匯報,聽清楚了嗎?好,開始。ㄕ埓蠹易⒁,我們要找的是人類的哪些行為導致草兔鷹數量的減少)
4、大家討論得非常激烈,下面我請第一小組來和大家分享下他們的結論。其他同學注意傾聽,要補充的請舉手等待,ok?
生匯報。(注意強調過度)
5、是的,大家都講得很好,確實存在那么多的惡劣行為,陳老師這里也帶來了幾張照片,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PPT
6、那我們的這些惡劣行為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呢?
預設,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沙塵暴,
7、看來大家的環境意識很強烈,我們的過激行為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泥石流,土地荒漠化,典型的例子就是沙塵暴。你見過沙塵暴嗎?對沙塵暴了解嗎?
8、下面我們在一段視頻中來認識下沙塵暴,請大家帶著問題仔細聽,沙塵暴它是什么? 預設:生聽完,沙塵暴是惡劣天氣。
9、剛才大家講得很好,過度開發會導致破壞生態系統,那我們把一個不屬于這個生態系統的生物帶人原來平衡的生態系統中,這樣好嗎?為什么?你有好的例子嗎?
8、資料出示:
野兔入侵、水葫蘆、牛蛙
四、維護生態平衡
1、人們的種種過度行為最終得到了報應,生態在不斷的破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離我們遠去,地球媽媽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維護什么啊,生態平衡。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我們該怎么做呢?
2、大家說得都非常好,我們國家也行動起來了,為了保護我們的生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我們一起來看看,成效如何?Ppt
3、好吧?同學們,為維護生態平衡,我們做的可大可小,剛剛同學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都說得很好,這里呢,老師也為大家羅列了一些我們現在就能做的事,大家一起來讀一下,好嗎?
4、生朗讀。
五、小結及課后鞏固
精彩的時間總是匆匆而過,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那我們來課后鞏固一下。
。1)舟山漁場的深海中,各種魚類、蝦、藻類等生物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這是( B ) A.生態系統 B.生物群落
(2)東海里,各種海洋生物有的遨游在海面上,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有的潛伏在海底,吞噬著泥沙,悠閑自得,我們把這片海洋整體稱為了:( A )A.生態系統 B.生物群落
(3)用你今天學習的知識解釋下,舟山在6月至9月實行禁漁休漁方針的科學原因。
結束語:同學們,在浩瀚的宇宙中,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家園。本期討論雖然結束了,但“維護生態平衡、愛護地球家園”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地球媽媽一定會重新披上綠裝,變得更美麗!
【板書設計】: 維護生態平衡
草→兔→鷹 動態平衡
過度開發
導致生態失衡
外來物種入侵
維護生態平衡
幼兒園大班生態文明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2.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能力目標
1.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強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1.生態系統的組成。
2.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難點
1.增強愛護動物和保護動物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2.理解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人類必須保護生態平衡。
●教學方法
"自學--引導"式教學。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準備一個水族箱或制作一個生態小瓶,里面有小魚、小蝦、水草、假山等。一段可以反映食物鏈和食物網的錄像片。以及森林遭到砍伐、草原因過度放牧而沙漠化的多媒體或圖片。
2.準備學生:記錄近日所食用的食物的名稱。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質疑引入)
生態系統的概念
教師:(展示水族箱)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水族箱,你們都發現了什么?
學生:小魚、小蝦、水草、假山。
教師:很好,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我們看不到的一些物質和能量;貞浺幌挛覀儗W過的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
學生甲:還有空氣、光照。
學生乙:還有水。
學生丁:還有水中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教師:非常正確。就像水族箱這樣,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我們從這個小水族箱感受到了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那么,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究竟有何關系呢?
[講授新課]
一、布置自學,交流提高
生態系統的組成
教師:請大家來仔細閱讀,思考書中22頁中的兩段文字,認真讀圖(書中23頁的資料分析)并討論回答問題。
學生:(觀察、討論、分析)
教師:哪位同學回答一下,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和真菌分別扮演著什么角色?
學生甲:在生態系統中,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不僅養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學生乙:動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因而叫做消費者。
學生丙:細菌和真菌能使動物體和植物體的造體和造物分解,所以它扮演的是分解者。
教師:非常好!我有一個提議,一組的同學扮演植物,二組的同學扮演動物,三組的同學扮演細菌、真菌,四組的同學扮演非生物因素。每一個扮演者展示出所扮演對象的特點,注意,要發現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生:分配角色并討論臺詞:扮演成動物的同學說,我們動物家族可龐大了,我們的食物可豐富了,有各種各樣的青草和甜美的果實,還有香噴噴的肉,別以為我們只知道吃,我們還能捎帶為植物傳播種子呢。
扮演植物的同學說:我們的數量最多,我們形態各異,沒有我們就沒有綠色的大自然,沒有甜美的果實和好聞的花香。雖然動物們要把我們吃掉,可是不要緊,我們有扎在地下的根,有到處傳播的種子,過不了多久我們就又郁郁蔥蔥的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呀;
扮演真菌的同學說:自然界中每天都有許多垃圾,比如:動物的尸體,腐爛的植物,如果沒有我們,它們將堆積如山,想想看那將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只有我們慢慢地分解它們,才會使它們變成營養豐富的養料,為植物提供營養,使它們健康地生長。
扮演非生物因素的同學說:你們都說自己很重要,但是沒有我們給你們提供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礦物質、還有氧氣你們能生存下來嗎?由此可見,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
教師及時評價總結:大家表演得非常好,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能夠制造有機物,為消費者提供食物和棲息的場所;消費者對植物的傳粉、受精、種子的傳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分解者能夠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殘骸就會堆積如山,生態系統就會崩潰。所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緊密聯系,缺一不可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以外,還有非生物部分,如陽光、空氣和水等。
二、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師:我們知道,動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所以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關系總是吃與被吃的關系。比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當然這里的泥巴指的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泥巴,而是一個水生的微小生物,大家還能想出其他的例子來嗎?
生:(討論)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教師:很好。像這樣,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叫食物鏈。我們用箭頭把它們連起來,注意箭頭要指向捕食者。下面我們就來把書中25頁這幅圖連接一下,看誰連的快。
學生:(連圖)
教師:大家在連的時候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學生:這些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了一張網。
教師:這位同學觀察得非常仔細,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學說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近日所吃的食物都寫下來,然后寫出每種食物分別來自哪種動物或植物。對動物還要標明它們所吃的食物,別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寫上,然后用箭頭連起來,你們能發現一些什么問題嗎?
學生:(做練習)我們發現自己處于食物網的最高位置。
教師:現在你看到自己在食物網中的位置了吧。由此可見,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級的消費者,在食物鏈或食物網中,一種生物數量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其他生物數量也發生變化,如果人們大量捕捉青蛙,導致害蟲數量增加,從而危害農作物。誰還能舉這方面的例子?
學生:人們大量捕鳥,就會導致害蟲增加,使樹木受到毀壞。
教師:非常正確。人類應當保護地球上每一個物種,否則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三、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調節能力
教師:在一片草原上,當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時,草木生長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數量急劇增加,兔的數量會無限制地增加嗎?
學生:(熱烈討論)不會,當兔的數量增加時,草的數量就會減少,兔由于缺乏食物也會減少。兔子減少了,草的數量又會增加。如此循環反復,所以兔子的數量不會無限制增加。
教師:這說明了生態系統具有怎樣的特點?
學生:自動調控能力。
教師:對,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教師:在草原上適度放牧,草場會由于牧草的不斷生長而基本維持原狀。但是,如果放養的牲畜太多了,草場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這些變化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學生甲:草場被破壞,草不等長出來就被牛羊吃光了,最后變成一片沙漠。
學生乙:這說明草原如果被過度利用就會超出它的自動調節范圍,破壞生態平衡。
教師:非常好!那么什么樣的生態系統不容易被破壞呢?
學生:(討論)那些生物種類多,數量多,自然條件好的生態系統不容易遭到破壞。
四、環保教育
教師:要使我們周圍的生存環境變好,我們每個人必須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幅圖片(書中26頁),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學生:(分析、討論)在食物鏈中,有毒物質會隨著食物鏈積累,如果人吃了大豆的話,會中毒更深危害人的健康。
教師:非常棒,那么這些有毒物質是從哪里來的呢?
學生:工廠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廢物被丟入水中……
教師:這說明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威脅人類自身,所以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地球的健康,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珍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