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第一次(通用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第一次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旨,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其立足點。
2.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3.學會在經歷“愉快”之后的思考和“不愉快”之后的反思,認識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了解作者思想情趣。
難點:
1、對“愉快”或“不愉快”經歷進行思考和反思。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教學構想:
抓住“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這個中心,把握“好”的真正含義。體味作者所說的“好”為什么值得珍重,作者所說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引導學生自發追問為什么一些壞事也值得珍重,從而達到反思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目的。當然,有些第一次不提倡經歷。
一課時。
[新課導入]
上堂課我們學習了《行道樹》,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主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引發學生集體回答)贊美無私奉獻者。很好。在現實社會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引發學生回答)有。那么比如發明電燈的科學家愛迪生能否算是其中一個?他為了給人類帶來光明,在發明像我們現在這樣性能穩定的電燈之前做了五千多次試驗,這五千多次失敗中的每一次對這項發明來說都是第一次(在黑板上書寫“第一次”),那么這每個第一次有沒有意義和價值?是否值得珍重?好不好?周素珊先生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等一下我們再做分析?
[單堂授課導語](上課前準備一只西紅柿)同學們,這是什么?(拿到同學們中間,船給同學們觀看辨識)(同學們回答)西紅柿。是嗎?誰敢嘗嘗?(讓勇敢的學生品嘗,如果沒人品嘗,由教師掰開給學生再一次確認)的確是西紅柿。大家想一想人類第一次吃西紅柿要不要勇氣?那么這個第一次嘗試好不好?(在黑板上書寫“第一次”)(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簡明地給同學們講一講第一次吃西紅柿的故事。參見《安徽省普通話測試與訓練》)周素珊先生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等一下我們再做分析?
[文學常識]
作者:周素珊
選文:本文節選自《無言歌》
[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表現和語速。聽讀時在黑板上記下錯讀和誤讀的字詞。
范讀,糾正字音。
2.賞讀課文:
出示簡答題:
①作者認為第一次怎樣?
②課文選取了幾個第一次,哪幾次是詳寫的?
③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作者所說的是哪一種?
④課文的中心思想(中心句)是哪一句?
個人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認為第一次真好(在新課導入時書寫的第一次后添寫真好二字),課文總共選取了8個第一次。(板書8個第一次具體內容)其中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孵小鳥兩件事。大家知道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的補充。第5自然段6個第一次之后有一個省略號說明第一次有很多很多次,作者在這里只選取兩個第一次來重點描寫,前者是植(靜)物,后者是動物;前者感情沒有什么變化,一直保持喜悅和新奇,后者先是驚奇,再是惡心,后來喜愛,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這說明這兩次都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這種用個別對象代表普遍意義的寫作方法就是“以小見大”。作者選取的第一次都是以有益身心為出發點的,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研討與探究]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研討與聯系”,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
出示思考題,合作探究:
1.為什么說是“一副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或風光畫?
2.“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別?
3.“我喜愛他們由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4.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體驗與反思]
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經歷,在理解研討探究4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深化理解。
1.任選兩名同學講述自己的“第一次”?
2.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嘗試?“愿你珍重第一次”,是作者對讀者的希望,“珍重”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第3問:不斷開拓有益身心健康的新的生活領域。
[拓展質疑]
由同學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由其他同學解決回答,解答不了的,有教師明確。(根據情況限時限量)
[課堂小結]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意思是第一次遇到的挫折會使你增長勇氣和才干。“不愉快”的第一次如此,“愉快”的第一次更應如此。生活閱歷越豐富,我們的生活就越多姿多彩。希望大家珍視你所經歷的第一次,不斷開拓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領域。
幼兒園大班教案:第一次 篇2
設計意圖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繼承并發揚這種傳統美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而當今的“獨苗苗”沉浸在祖輩們的關愛中,習慣接受愛,不懂得付出愛。怎樣引導孩子關心老人、做老人的“開心果”,是我園教師長期探索的教育問題。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榜樣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繪本《第一次》生動地講述了小鼴鼠關心熊爺爺,幫助孤獨老人重新獲得快樂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鼴鼠不就是孩子們的好榜樣嗎大班備課組的老師發現這個好教材后,經過多次研討,精心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賞析繪本故事,感受幫助老人的快樂,知道周圍的老人需要自己的關愛。
2.通過討論、歌唱等活動,尋找讓老人快樂的好辦法。
3.在生活中努力做老人們的“開心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故事《第一次》PPT(故事內容附后)、歌曲《好娃娃》的音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會唱歌曲《好娃娃》。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導入故事
1.回憶自己的“第一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車……你記得哪些第一次你第一次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原來第一次會有各種不同的感覺,有的害怕,有的快樂,有的緊張,有的難過……
2.導入小鼴鼠的“第一次”。
出示PPTl,故事封面:有一只可愛的小鼴鼠,它的名字叫阿土,阿土的第一次跟你們都不一樣,它的第一次是要幫助別人。
出示PFl2,熊爺爺圖像:小鼴鼠要幫助誰仔細看一看,認真想一想,熊爺爺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呢(幼兒討論后講述)
阿土會怎樣幫助熊爺爺呢讓我們走進故事去看一看吧!
二、賞析故事,表演、討論
1.教師講述故事(PPT3-6)。
在森林樂園的盡頭,住著一位熊爺爺,他什么都做不動了,……板著臉說:“因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①熊爺爺聽到敲門聲,是什么態度(不耐煩)這樣的態度會用什么聲音說話,誰來學一學(個別幼兒表演)
②小鼴鼠用什么聲音回答的,你們能學一學小鼴鼠的回答嗎(幼兒集體表演)
③熊爺爺聽了這樣的回答心情怎樣他的聲音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學一學熊爺爺的問話。
④分角色表演。老師和一部分幼兒扮演熊爺爺,其余幼兒扮演阿土,表演“阿土請求散步”的對話。
⑤熊爺爺答應阿土去散步時,表情是怎樣的為什么是這樣的表情
2.幼兒觀察圖片(PPT7)。
①阿土和熊爺爺到了哪里它們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會做些什么
②現在熊爺爺的表情怎樣心情又如何呢
③阿土的“第一次”心情怎樣為什么會快樂(理解成語:助人為樂)
3.教師講述故事(PPT8)。
第二天下了一陣小雨,雨后……小路上留下了他們一大一小兩串腳印。
①三天阿土會怎么做呢
②出示PPT9:仔細看一看、想一想,和同伴說一說,這些是什么特別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小溪邊散步、第一次打傘散步、第一次穿紅鞋子散步)
③引導幼兒想象:如果你是阿土,除了這些,還會想到什么樣的第一次
④經過這么多次的散步,熊爺爺會有什么改變
4.教師講述故事(PPT10)。
漸漸地,熊爺爺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好了,身體也越來越棒了,遇見他的人都說:“熊爺爺年輕多了。”
①在,熊爺爺看到阿土心里覺得怎樣
②你喜歡故事里的阿土嗎為什么
三、生活經驗遷移
你們家里都有老人吧,在你們身邊有像熊爺爺這樣的老人嗎你愛他們嗎除了散步,你有別的辦法讓老人高興嗎(唱歌、跳舞、說笑話、玩游戲……)
四、改編歌曲《好娃娃》
1.你們真厲害,有這么多的好辦法讓爺爺、奶奶快樂起來呀!有一個小朋友他把自己的辦法唱到了歌曲里,請你認真聽一聽他用了什么好辦法(播放歌曲《好娃娃》錄音)
2.誰來說說歌曲里的好辦法
3.你們能把自己的辦法也唱到歌里去嗎(幼兒自由嘗試)
4.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幼兒演唱改編的歌曲)
5.找個好朋友,把剛才編好的歌,你唱給我聽,我再唱給你聽。(幼兒兩兩結對演唱改編的歌曲)
五、激勵幼兒做“開心果”
老人養大孩子,辛苦了一輩子,退休以后會覺得孤獨,以后我們每天都用說的、唱的、看的、玩的各種辦法讓老人快樂起來,做他們的“開心果”,好嗎
六、生活延伸活動
“我是爺爺、奶奶的開心果”:鼓勵幼兒堅持做讓老人開心的事情,并及時記錄下來(填寫記錄表),一學期后,老師根據記錄表進行評比,選出優秀的“小小開心果”,發獎狀給予獎勵。
幼兒園大班教案:第一次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第一次”所帶來的快樂。
2.圍繞故事大膽想象,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體驗助人為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畫flash、熊爺爺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是我和小朋友們第一次在這里上課,我感到很高興,這是我開心的第一次。你們有哪些有趣的、開心的、難忘的第一次嗎?幼兒相互交流,教師也參與交流。
二、播放課件、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們這里還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他是誰?鼴鼠阿土也發生了一件有趣的第一次呢,你們想聽嗎?
三、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
1.小鼴鼠去邀請熊爺爺散步,你們覺得熊爺爺會同意嗎?為什么?
幼兒討論,并且說出自己的理由。
2.第二天小鼴鼠會怎么說呢?熊爺爺會同意嗎?為什么?
幼兒再次討論,再次說出自己的理由。
3.這一次小鼴鼠又會說什么呢?(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四、幼兒創造性的表演故事
幼兒討論:“假如你是小鼴鼠,你會想什么辦法去邀請熊爺爺出來散步”?
幼兒相互交流,思考。
幼兒講述并表演。(個別幼兒表演小鼴鼠、教師參與。)
五、理解故事內容,提問
1.故事最后熊爺爺的脾氣和身體都變的怎樣了?(引導幼兒與之前的熊爺爺進行對比)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2.小鼴鼠用了什么辦法?(很多的第一次)散步有什么好處?(心情好、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美麗景色等等)
3.既然熊爺爺的脾氣不好,為什么每次都要答應阿土呢?熊爺爺是只怎樣的熊?(有愛心、善良)
4.阿土通過想出這么多“第一次”散步的這個辦法,讓脾氣不好、身體不好的熊爺爺都變好了,小鼴鼠是只怎樣的小鼴鼠呢?(聰明,善良、樂于助人)
教師小結。
六、討論:
想一想,你們的身邊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將怎樣幫助他?
與客人老師互動。
七、教師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第一次 篇4
學習目標:
1.聽故事,體驗小美第一次買東西時由害怕到成功內心情感的變化。
2.知道遇到困難不能害怕,勇敢面對就能成功。
3.能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想象,大膽表述。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有沒有獨自一個人上街買過東兩?請說說你的感受。
2.師:有個小女孩叫小美,她第一次上街買東兩順利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里怎么說的。
教師出示句卡“第一次買東西”。
二、猜猜講講
1.出示第一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小美最后會買到牛奶嗎?為什么?
(2)教師出示表情卡,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表情卡分別代表什么樣的心情。
(3)請猜測小美能買到牛奶的幼兒坐到貼有“高興”表情卡的一邊,請猜測小美不能買到牛奶的幼兒坐到貼有“沮喪”表情卡的一邊。
2.出示第二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
(1)師:小美摔了一跤,買牛奶的錢還掉了,小美的心情怎么樣?她會怎么做?她還能買到牛奶嗎?為什么?
(2)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后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自己的猜測重新選擇座位,
3.出示第三幅圖,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1)師:小美被擠出了小店,她的心情會怎么樣?她會哭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小美最后能買到牛奶嗎?為什么?
(2)學生再次與同伴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自己的猜測再次選擇座位。
4.出示第四幅圖,講述故事第四段。
師:小美為什么松了口氣?又為什么會掉眼淚?
5.出示第五幅圖。
(1)師:小美最終買到牛奶沒有?她的心情怎么樣?
(2)教師講述故事第五段。師:讓我們替小美歡呼吧!
三、體驗內心情感變化
(1)師:等會兒老師把故事再完整講一遍,小朋友仔細聽一聽,小美在買牛奶的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話的聲音有什么不同。
(2)提問:你們聽出來了嗎?小美在買牛奶的過程中說過什么話?兩次說話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從中可以看出她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3)師:第一次買東西,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只要勇敢去面對,就會獲得成功。相信經過這一次,小美會變得更大膽、勇敢、自信!
四、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1、師:在故事的最后,講到了小美買完東西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那現在讓你來想想看,媽媽看到小美自己一個人成功買了牛奶后,會有什么反應呢?會跟小美說什么呢?(抱抱小美,親親小美,表揚她)
3、建議孩子們能像小惠一樣幫家長分擔家務。
2、小練筆
把你打算幫媽媽做的家務事畫出來,或者把做家務的感受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