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我想(通用2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想 篇1
觀察背景:
在科學區經常看到孩子們一起操作探索好玩的小實驗。今天,林林選擇他很喜歡的電路玩具。在他自己嘗試后燈泡沒有亮他卻依然堅持沒有放棄去換玩具。
觀察目標:
幼兒在科學區游戲中專注情況分析。
觀察過程:
林林選擇了科學區電路玩具,認真操作著,選了一張提示卡,并按照提示卡上電路擺放位置往底座上插著,一次又一次的擺弄、嘗試、失敗在嘗試。科學區里其他小朋友在玩紙杯游戲,熱鬧環境下他也只是看了看,接著玩他自己的。
王梓洋走過來看了一會說:“咱們兩一起玩多米諾吧?”,林林搖搖頭仍沒有放下自己的玩具,還是努力按照提示卡在研究著。這時,滿意走過來,林林邊擺弄玩具邊和滿意說自己在玩的玩具,但是從他們聊天中沒有聽到林林說燈泡不亮的原因,兩人反復嘗試直到最后也沒有成功。
觀察分析與反思:
1、經驗預測———5—6歲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是刨根問底,幼兒多次嘗試沒有成功,可見對操作材料正確使用方法不清晰。
2、邏輯推測———在游戲中老師發現他不斷地擺弄、嘗試失敗后仍然在堅持,旁邊幼兒也沒有影響到他,受到同伴邀約時也沒有放棄自己游戲,有良好的學習態度。
3、嘗試驗證———從整個觀察來看,幼兒能夠堅持動手動腦尋找問題的答案。另外教師沒有提供輔助性材料,(如:不同難易程度提示卡)幼兒無法獨立完成體驗成功。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1、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教師應給予幼兒及時的幫助,引導啟發幼兒進行自主探究,教師有效介入指導是促進幼兒自主探究的關鍵,可選擇平行介入的方式參與到幼兒游戲中,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2、大班幼兒應有動腦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教師可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思考原因,為幼兒提供支架、有效的線索引導幼兒有依據的猜想。在操作環節,教師應近可能創設安靜的氛圍給予充足操作時間和機會,滿足探究需求幫助幼兒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
3、教師應針對班級幼兒不同的游戲水平,調整不同層次、難度的游戲操作材料,在區域小結時,對在游戲中幼兒堅持、遇到困難不放棄的學習品質給予肯定。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想 篇2
目標:
通過故事理解小紙人想飛的愿望,感受幫助別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準備:
故事ppt,小紙人(手工紙、卡紙、瓦楞紙各3個)
過程:
一、欣賞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內容(幻燈、討論)1、小紙人會不會飛?它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最后成功了嗎?
2、它為什么想要飛?
3、你們有誰知道飛在天空中是怎樣的感覺?
4、看來小紙人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飛不起來的,你們愿不愿幫助他?
二、幫助小紙人試飛1、幼兒兩兩合作幫小紙人試飛。
2、交流喃三、聽賞故事后半段,感受小紙人實現愿望后的喜悅心情。
由于大家的幫助,小紙人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他說什么了?你們聽了高興嗎?
提升:是呀,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都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四、看PPT,討論如何幫助貧困兒童1、小紙人會飛之后,認識了許多朋友,也幫助了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它很快樂。可是昨天它給我寄來一封E—MAIL,說有些朋友需要幫助,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怎么辦?
2、幼兒看PPT,對比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解貧困山區的窮苦,激發幫助他們的愿望。
3、討論如何幫助他們。
五、討論:
為什么他們這么苦,還要堅持念書?
我們馬上要念小學了,應該怎樣做呢?
小結
教師對活動進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