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精選9篇)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詩歌《春雨》從幼兒身邊熟悉的小植物人手,通過簡短的詩句幫助幼兒了解植物和春雨的依存關系,語言簡練,貼近幼兒生活。詩歌用擬人化、動態化的語言將自然界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易于幼兒理解、感受,適合幼兒進行創造性表現。詩歌重復的語句適合幼兒進行模仿,動植物對春雨的需求也給幼兒創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朗誦和創編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理解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芽、生長。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豐富詞匯:滴答、發芽。
2.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嘗試根據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
3.感受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萌發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活動準備:
教師自備雨聲的錄音幼兒學習材料”—《春天你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
活動建議:
1.播放下雨的聲音,引導幼兒猜想,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出示春雨的圖片。)引導幼兒交流:你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2.請幼兒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存天是播種的季節,是力物復蘇的季節,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芽,生長。
(1)播放課作,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
提問;詩歌里說到了誰?它們看到下小雨了,說了什么?它們為什么會這么說? 小結: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春雨可以幫助植物發華,生長。
(2)引導幼兒閱讀《春天你好》第 1 頁,進一步休會種子犁樹,麥,小朋都喜歡春雨的情感。
3.請幼兒完整朗誦詩歌,感受春天動植物的變化,表現不同角色對存雨的喜愛之情。
(1)提問:詩歌里先說了什么?種子,梨樹、麥的、小朋友分別是怎么說的?引導幼兒邊說邊用動作表現。豐富詞:滴答,發芽
(2)通過分角色朗誦分組朗誦等不同形式,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表現出不同角色的特點及它們高興的心情。
4.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句式仿編詩歌內容
提問:春雨還能幫助誰?它會說什么?啟發幼兒用“說‘下吧,下吧,我要’的句式說一說。幫助幼兒整理、提升創編的內容,請幼兒集體朗誦創編的詩歌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有節奏地朗誦詩歌。
2、學習使用相同句式結構創編詩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 活動準備:
與詩歌內容相關的PPT。
三、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引出詩歌主題“水”,并說一說水師:這是什么?你們在在哪里見過?
師:你還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導幼兒初步學習理解詩歌。
1、出示圖片,讓幼兒看各種各樣的水問:圖上的這些水你們見過嗎?叫什么水呢?(協助幼兒認讀)
2、初步感受詩歌《水》
。1) 師:老師將這些圖片上的各種水編成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水》。
幼兒傾聽詩歌一遍.
(2) 師: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些什么?(幼兒自由描述)
3、學念詩歌
。1)、教師念,幼兒傾聽想象。
師: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念的是不是這樣子的。
。2)、幼兒有節奏地念詩歌師:我們說過好聽的詩歌要是按照節奏來念會更加好聽教師出示節奏譜“ X X X X / X X X”
師:這個節奏譜認識嗎?
大家一起拍打節奏問:你們想不想也來有節奏地念一念這首詩歌呀?
問:你們還記得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嗎?
(3)、幼兒集體朗誦。
問:剛才我們在念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一個“X”對應一個字)4、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問:我們剛才念的這首詩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幼兒自由提問,教師或幼兒回答。目的:協助幼兒理解難詞難句。)問:你見過噴泉嗎?為什么詩歌里說它是跳舞的水呢?
6、 幼兒集體朗誦詩歌。
。ㄈ 、學習仿編詩歌
1、師問:我們在生活中除了有剛才說到的這些水,還有些什么水呢?
問:剛才我們說到的這些水,他們是什么樣子的呢?
2、鼓勵幼兒做小小詩人,動腦筋編詩歌。
師: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編進我們的詩歌中去嗎?
3、師:今天回家把你編的這首好聽的詩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3
活動名稱:
詩歌“綠色的世界”(小班)
活動要求: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詩歌所展示的大自然的美和快樂的情趣。
2.引導幼兒用詩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大膽進行想象。
3.學習仿編詩歌句,體驗創造的快樂。
教案準備:
1.教學用書——“綠色的世界”
2.綠色的眼鏡,幼兒每人一副。
3.紅、黃、蘭色的玻璃紙。
教案過程:
。ㄒ唬┯^看無色彩的圖書——“綠色的世界”
1.圖書上有什么?
2.這些畫都是黑、白顏色的,有什么辦法讓它變成彩色的?
3.我想了一個辦法,請你們來看一看!
。ɡ蠋煷魃弦环G色的眼鏡)
4.請你們猜一猜,現在我看見的畫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
5.請你們也戴上綠色的眼鏡來試一試
。ǘ┬蕾p詩歌——“綠色的世界”
。ɡ蠋熍錁防收b)
提問:
1、這首小詩說了什么?
2、綠色的世界都有些什么?
3、為什么一切都變成綠色的呢?
(三)學念詩歌——“綠色的世界”
讓幼兒帶著綠色的眼鏡讀念詩歌。激發興趣。
(四)仿編詩歌句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看看、聽聽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仿編詩歌,體驗仿編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家的背景圖; 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 ;各種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熟悉詩歌內容。
1、利用背景圖導入,學習詩歌的規范詞匯。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副美麗的圖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畫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樹林、河水、花兒、幼兒園)
2、根據自己已有經驗,說說它們的特征。
天空是什么樣子的?樹林長得怎么樣?河水是什么樣子的?小草是什么樣子的?花兒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園你覺得怎樣?大家一起說一遍。
。ㄈ纾核{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河水等)
二、初步引出詩歌:
1、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都是一個個的家?那么,它們都會是誰的家呢?”教師給出詩歌中的語句。
2、給貼絨動物找家
(1)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小圖片,看看它們都是誰?” 教師出示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的貼絨。
(2)給貼絨動物找家,并說清楚誰是誰的家。
二、完整傾聽、朗誦詩歌
1、師:“小圖片們都找到家了,他們好開心啊。老師告訴你們,把這里所有的‘家’連起來,就是一首好聽的詩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 聽!
2、教師朗誦。
3、教師與幼兒一起朗誦。
4、這個詩歌還沒有名字呢,我們一起來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5、再次朗誦一遍。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清清的小河還會是誰的家呢?現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張小小的圖片,請你們說說誰是他們的家(要求幼兒把話說完整)并相應的貼到家里。
2、幼兒有感情地朗誦編的新詩。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常見的工具名稱和用途。
2、根據情節的發展,感知小矮人不斷地克服困難、開動腦筋造房子的過程。
3、愿意參與閱讀活動,對一些工具產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對勞動工具有一定的認識:杠桿、輪軸、滑輪、螺旋等工具。
2、小矮人蓋房子PPT。
三、活動過程:
1、談話“蓋一座小木屋,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1) 師:在森林里有一群小矮人,他們想在高高的大樹上蓋一間木屋,蓋木屋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呢?蓋房子的時候需要哪些工具呢?
(2)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2、采用提問的方式、討論等方式,引導幼兒有序觀察、閱讀PPT,感知、理解小矮人蓋房子的過程。
。1)教師:森林里有一群小矮人,他們想蓋一間木屋。這些大樹怎么推都推不倒,怎么辦呢?用什么工具解決這個問題呢?
。2)木頭很重,怎么推都推不動,怎么辦?(出示杠桿圖片)
(3)木頭又大又重,怎么搬都搬不動,怎么辦?(出示輪軸圖片)
(4)樹太高,木頭運不上去,怎么辦?爬上爬下,好麻煩,怎么辦?(出示滑輪圖片)
。5) 教師在相應圖片的出示后做簡單的工作演示。
3、師幼完整地閱讀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1)與幼兒一起邊看畫面,邊閱讀講述故事《小矮人蓋房子》。
(2) 師:小矮人想造房子,遇到了哪些困難?小矮人是怎么想到辦法解決的?你喜歡小矮人嗎?你喜歡他們什么地方?
a、幼兒自由結伴交流討論;
B、個別幼兒講述。
C、 教師小結:小矮人在造房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們不怕困難,還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利用斧頭、鋸子、杠桿、斜面、輪軸、滑輪等工具材料,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后建好了自己的小屋。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小矮人學習,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
4、律動《蓋房子》
師:“小矮人蓋好了自己的大樹木屋,我們也來為沒有房子住的小動物們蓋房子吧!
師幼一起歡快地律動《蓋房子》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念詩歌。
2、感受大家庭的溫暖,從而引起孩子愛家的思想。
活動準備:
紙、筆、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詩歌欣賞。
1、老師朗讀詩歌一邊。
2、媽媽在詩歌中都做了哪些事?爸爸又做了哪些事?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事呢?
3、我又能做些什么?媽媽和爸爸是怎么說的?
二、 讀詩歌。
1、教師引導幼兒有感情的念詩歌。
2、老師讓幼兒知道這首詩歌是由問答句組成的,并讓幼兒討論用怎樣的語氣來念問答句。
3、將幼兒分成數組用幼兒討論出的方法分別來念問答句。讓幼兒說出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在用正確的方法集體念一邊。
三、 仿編詩歌。
1、 想一想,在家里爸爸和媽媽分別都干哪些事?
2、幼兒仿編詩歌,并把自己家的事加在詩歌中。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詩歌《吹泡泡》篇幅短小,共四句,詩中意境優美,有一定的韻味,適合中班上學期教學。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走入這個活動,也為了取得好的互動效應,我在班內區域中投放了玩“吹泡泡”的游戲材料,班中孩子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自由活動或吃過午飯后,他們幾個人一組興致勃勃地玩著,一邊吹一邊交流著自己的的發現:“我的泡泡多大呀!”“我的泡泡是彩色的”“我的泡泡是小魚吐的泡泡”``````中班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詞語,在此基礎上,他們愿意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對事物的理解、發現、想象,基于此,我把《吹泡泡》納入了活動課程。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詩歌優美、抒情的語言,能在學念的基礎上,大膽進行彷遍、想象。
2、懂得自然界中許多事物存在著相互關系。
三、活動準備:
1、孩子已有吹泡泡的經驗 。
2、詩歌圖片幾幅。
3、優美的音樂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小朋友,上次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你們都吹出了泡泡,好玩嗎?
2、有一個小朋友看見我們這么好玩,她也想玩了,她是誰呀?(看圖片)
3、這個小妹妹一邊玩,一邊還在說著“吹泡泡”的詩歌呢,聽聽小妹妹是怎么說的。
。ǘ、傾聽,感知理解詩歌內容
1、師朗讀詩歌一到二遍
2、小妹妹說了什么?
3、師根據幼兒說的隨即貼上圖片
4、我們能不能跟著小妹妹一起說一說詩歌
5、為什么星星是月亮吹的泡泡?(雨點、小魚、果子)
(三)、彷編詩歌
1、小妹妹還要吹很多泡泡,看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會不會用“誰是誰吹的泡泡”幫小妹妹說一說。
2、小朋友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3、幼兒彷編,根據孩子彷編的詩句,幼兒互相學習,
。ㄋ模、延伸活動
把我們剛才編的詩歌畫出來,貼到圖上去,讓全班小朋友看看說說。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家有了初步的認識,情感發展逐漸形成,并且他們也正逐漸開始使用一些豐富的、完整的語言來表達想法,故事中出現的“高高的大樹,深深的地底,綠色的森林”都是幼兒可以值得學習的短句!短鹈鄣募摇,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于是,設計了中班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簡短對話,感受小房子的情緒變化。
2、懂得愛家,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簡短對話。
活動難點: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愛家。
活動準備:
1、小房子(一座貼有傷心的表情,一座貼有高興的表情)圖片;小鳥、小老鼠、大象、北極熊圖片各一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音樂:讓愛住我家。最后一個環節提升活動時播放,目的是渲染愛的氣氛,讓幼兒充分體驗有家的溫暖和甜蜜。
活動流程:
理解——感知——體驗——提升
一、理解:沒有家的孤單
1、出示圖片:傷心的小房子
提問:這是誰?它怎么了?它為什么會這樣?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傷心的表情直觀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鳴,掀起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決定去找家。我們來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誰了?小鳥是怎么說的?小老鼠是怎么說的?大象又是怎么說的。
3、小房子知道它們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沒有,它感到怎么樣?
這幾個提問都是圍繞目標1設計的,幼兒理解故事之后,再學習簡短的對話,解決重點。同時讓幼兒去理解小房子沒有家的孤單心理。
三、體驗:有家的幸福
通過以上兩個片段,幼兒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傷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誰住進來了?
2、這時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樣?(同時出示高興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會高興,才會幸福。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去體驗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悅和幸福。這是一直被糾著的心總算舒緩了,孩子們會跟著小房子一起喜悅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嗎?你的家里有誰?
2、你愛他們嗎?是怎樣愛他們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樣?
這是活動的難點,有了對故事的理解后,再去進行情感上的遷移,會比較順其自然,從而也突破了難點。
3、播放“讓我住我家”的音樂,幼兒繪畫一家人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這種情感,不但要讓孩子說出來,還要讓他們深刻地記住,因此,我最后讓他們來畫一畫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場景。這樣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他們也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家和家人。
活動反思:
《甜蜜的家》就是以家這個現實為基礎,通過想象,把小房子擬人化描寫他想成為一個甜蜜的家,它向好幾只小動物詢問要不要一個家,但結果都被拒絕了。直到有一天,北極熊一家搬進了小房子,終于讓它擁有了一個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覺。故事情節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我們可以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緒變化,正是通過小房子的情緒變化,蘊涵著一個教育價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們每個小朋友幸福的港灣,我們要愛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溫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們是體會不到沒有家的孤單的,自然也不懂得去愛家,甚至關愛自己的家人。因此,這樣的情感教育對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義的。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 篇9
幼兒園中班詩歌教案:老鼠坐上火箭炮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幽默、有趣的情節,學習有表情的念兒歌。
2、在老師引導下,初步懂得大與小、強與弱的關系并不是固定不便變的。
二、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可操作的大象、老鼠
三、活動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討論。
設問:大象和老鼠誰大誰小?誰怕誰呢?
2、師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設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老鼠作上“火箭炮”是什么?老鼠怎么會坐上火箭炮呢?
討論:大象怕不怕老鼠?為什么?
3、師邊操作邊朗誦兒歌,幼兒體驗理解。
設問:大象最怕什么?老鼠在什么?老鼠坐上火箭炮會怎樣?
你認為大象和老鼠誰厲害?
4、幼兒學念兒歌。
5、遷移經驗,進行創編兒歌。
設問:老鼠坐上火箭炮會發生什么事?請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