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通用12篇)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動目標:
1、會從結果出發,提醒自己要忍住,并學會等待與分享。
2、通過實務活動中抗誘惑經驗的積累,進一步體驗抗住誘惑所得到的良好結果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小兔頭飾;新鮮的水果、餅干、糖等若干零食;手機、音樂。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小兔子過生日的情境(幼兒隨音樂進場)
1、認識桌子上的東西,引起幼兒的食欲。
2、提問:小兔子不在我們該怎么辦?為什么等?
3、小結:小朋友真棒,知道到別人家做客吃飯,要等主人和客人都到齊了才能吃,即便是很想吃也要忍一忍,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二、幫小兔布置餐桌
1、請幼兒幫小兔子布置餐桌。
2、提問:我們用什么辦法忍住不去動呢?
三、招待客人老師,忍住食物對自己的誘惑。
小班健康活動《小豬變干凈了》公開課視頻PPT課件教案音樂下載中國傳統餐桌禮儀幼兒園主題班會ppt模板(編號03)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下期,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但他們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需要加強鍛煉。本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群,性格比較孤僻。本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調性,引導離群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目標
1、練習甩布塊,鍛煉上肢力量,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2、讓幼兒體會到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的培養鍛煉。
難點: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個別幼兒協調性的培養。
活動準備
氣球10個、青蛙頭飾、一塊大布、活動音樂
活動過程
1、開始:
青蛙媽媽帶著孩子跳入場地,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2、游戲:
(1)荷葉與風(布塊的游戲)
教師出示布塊,引導幼兒將布塊展開變成大荷葉。幼兒分別站在布塊的外邊,根據教師的游戲指令做布塊游戲。
(2)荷葉與露珠(氣球的游戲)
教師將氣球放在布塊上(模擬露珠出現了),引導幼兒數一數露珠有幾顆。觀察它的大小,模擬露珠在荷葉上輕輕滾動。
(3)青蛙躲雨(躲在布塊下的游戲)
教師:“哎呀,下雨了,怎么辦呢?”
引導幼兒提出到荷葉下躲雨的方法。引導幼兒將布塊高高拋起,鉆到荷葉(布塊)底下躲起來。
3、活動結束。
1、幼兒在活動中大部分能主動參與進來,個別甚至能主動協助老師完成活動;有些幼兒在活動中能自主創造一些動作,使得整個活動能很好的發展下去;幼兒的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得到了鍛煉;一些平時不合群的幼兒也能參與到活動中,孤僻的行為有所改觀。
2、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對老師的指令理解不清時,我親自到其身邊進行解釋和示范,對個別不能達到要求的幼兒降低對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兒都能配合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因此活動也得以順利開展。
3、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得相對較簡單,因此出現了個別幼兒的熱情持久度不高的現象,在今后的活動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4、如果以后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在基本活動的過程中適時的提高一些活動的要求,讓發展較快的幼兒能全程投入到活動中來,比如:讓他們來發號指令,指揮幼兒的活動節奏等。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合作能夠省時省力。
3、樂意在日常活動中與同伴合作,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錄音故事《拔蘿卜》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了解什么是合作。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拔蘿卜》,請你們聽一聽,誰在拔蘿卜?他們是怎樣拔蘿卜的?答案就在故事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幼兒傾聽故事后,提問:
誰要拔蘿卜?他拔出來了嗎?后來他想了什么好辦法?
教師小結:蘿卜太大了,老爺爺一個人拔不出來,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貓咪、小老鼠一起拔就拔出來了,這是為什么呢?
(幫助幼兒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創設情境,幼兒嘗試合作搬運蘿卜,體驗合作的好處。
先請一個幼兒去搬所有的蘿卜,當幼兒一次搬不了時,再請四名幼兒一起去搬運,讓大家比較一個人搬與五個人一起搬哪個更好,從而深入理解合作搬省時省力。
3、遷移經驗,進一步加強合作意識。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問題,冰冰要將桌子搬到窗戶下,他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小玲不小心將圖書架碰倒,圖書撒了一地,怎么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用合作的方法幫書中的`小朋友解決了問題,希望你們自己遇到問題時,也請別人幫忙或主動幫助別人,記住合作力量大。
活動反思:
《合作力量大》是南師大版的小班社會領域內容,小班幼兒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已有分享意識。《綱要》中指出:“兒童的自主活動不是單獨的個體活動,而是以同伴、教師及其他人共同生活為背景的”而合作又上幼兒來發展適應社會的不可缺的重要素質,所以這一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并通過自身的游戲體驗來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在環節設置上,遵循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故事導入——理解合作——游戲體驗——經驗提升的漸入來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合作的理解。以故事導入,幼兒在有趣易懂的故事中,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形象的角色,重復和語言對白,適宜小班幼兒的直觀感知的特點。運用游戲“搬蘿卜”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合作的意義。正如華盛頓少兒博物館上的一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做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幼兒經驗的獲得要將之運用。《綱要》中也指出,注重幼兒在生活中的學習,老師運用多種情境的呈現,讓幼兒去判斷和探索在實際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景,該如何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發展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合作能力,理解幫助別人或別人幫助自己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融入他人,融入社會。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4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有自己的獨特香味。
2.能辨別出水果的氣味并能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水果-柑橘類
2.不同香味的水果(葡萄、鴨梨、哈密瓜、香蕉),洗好或切好各裝一盤分別放在盒子里。
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幻燈片認識水果
讓幼兒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
提問:你知道這些水果是什么味道的嗎?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個有趣的水果盒,老師想請小朋友用鼻子聞一聞,猜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水果。
2.聞一聞是什么水果的香味
出示一個水果盒,請幼兒聞一聞。
先請說對了的幼兒品嘗,讓后再請沒有說對的幼兒品嘗。
3.逐一出示水果盒,用同樣的方法,感知水果的香味并品嘗。
4.通過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感知水果的香味,知道水果有自己獨特的香味。
5.評價:
能大膽地講出自己聞到的結果,并能辨別水果的不同氣味。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基本學會穿脫鞋襪。
2.培養幼兒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手眼協調性。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石頭路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兩只小口袋,天天隨身帶, 要是少一個,就把人笑壞。
(襪子)
二、認識鞋襪各部分名稱
1.小鞋子在哪里?
引導幼兒做各種動作:搖搖鞋,踏踏腳等。
2.觀察鞋尖、鞋后跟、鞋底、鞋面。
三、教師示范講解脫鞋
1.手放在鞋后跟向下脫。
幼兒練習脫鞋。
2.脫鞋后,讓幼兒摸摸襪尖、襪后跟、襪筒。
3.指導幼兒脫襪:
手放在襪筒,向下脫。
四、游戲:小腳丫
師生共同光著腳丫去,手拉手,走在石頭路上,體驗光著腳踩石頭的感覺。
五、學習穿鞋襪。
1.請幼兒談談光著腳丫踩石頭的感受。
2.習穿襪:先把襪子放平,手拿襪筒,套在腳尖上,向上拉。
3.學習穿鞋:手拿鞋底,腳伸在鞋中,提上后腳跟。
4.幼兒穿上鞋后,體驗穿上鞋踩石頭的感受。
馬路上的車(小班社會教案)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楊柳雪鎮實驗幼兒園 馬桂芳
設計意圖: 設計這一節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了解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活動目標:
1、掌握常見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簡單的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各種車圖片、交通信號燈圖片、《汽車開來了》游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提問:今天早上你坐什么車來的幼兒園?啟發幼兒說說車的名稱、特征和用途?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車?
小結:馬路上的車很多,有大車,有小車。
二導入新課
1、請看課本彩圖《馬路上的車》讓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觀察車的特點,并學習兒歌:“大的車,小的車,大車小車來回跑,丁零零,自行車,嘟嘟嘟,大卡車。嘀嘀嘀,小汽車。刷刷刷,掃路車。索----來,索----來,灑水車。”
2、認識交通信號燈
各種各樣的車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方便。但是路上一定要安全行駛,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出示交通標志:紅綠燈)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三、經典游戲:交通信號燈(指導幼兒聽音樂做游戲,鞏固對紅綠燈的認識)
小朋友今天老師指揮交通,小朋友當司機,我們一起到馬路上瞧一瞧:請你做好準備,汽車馬上開了。(幼兒邊唱歌曲《汽車開來了》,邊模仿小司機的動作。)“叭、叭、叭,汽車開來了,看見紅燈不能走,看見綠燈快快走,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汽車開來了。”
活動延伸:
這節課小朋友懂得了許多道理,還認識了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那么你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車?請你動手畫下來,好嗎?開車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同伴間相互謙讓的美德。
2、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記憶重點情節。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課件《小熊的客人》、小熊、大象、倉鼠頭飾圖片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三只熊》,引起幼兒興趣
"嗨,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熊。今天我請來了兩位客人,它們是誰呢?"出示小倉鼠和大象圖片,引出活動內容、
二、展開
1、老師通過提問:"如果有一大一小兩個凳子請他們坐,誰坐大的、誰坐小的?"設置情景引導幼兒進入故事情節。"我們小朋友真棒!知道小倉鼠要坐小的,大象要坐大的。那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的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小倉鼠和大象去小熊家做客的`事。我們來看一看,事情是不是像小朋友講的那樣呢?小熊為他們準備了好多東西呢,它們又是怎么分的呢?"
2、放課件,講述故事《小熊的客人》。
3、出示掛圖,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今天,我還請來了我的好朋友一起來做客。"喵,喵,喵,"小貓說:"小熊你好!"小熊說:"小貓,請你吃魚!""汪,汪,汪,"小狗說:"小熊你好!"小熊說:"小狗,請你吃肉骨頭!""篤,篤,篤,"小兔說:"小熊你好!"小熊說:"小兔你好,請你吃蘿卜!"小貓、小狗、小兔對一起對小熊說:"謝謝你,小熊!”
4、小熊請來了那些客人呀?(幼兒回答)
5、你覺得客人們和小熊有禮貌嗎?你從哪里看出有禮貌的呀?(幼兒回答)那我們要不要向他們學習啊?
6、繼續欣賞故事。
7、提問:"故事中是不是小倉鼠坐了小板凳,大象坐了大板凳?"
8、"小熊還為他們準備了什么?這些東西他倆是怎么分的?"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記憶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可以邊提問邊放課件中相關的情節)解決活動的重點。
9、提問幼兒"你喜歡哪個動物,不喜歡哪個動物,為什么?"通過引導使幼兒懂得同伴間要相互謙讓,團結友愛的道理。解決活動的難點。
10、"我們小朋友是不是都愿意做一個謙讓好寶寶呀?""那我們平時吃飯的時候,放在盤子里的包子、油餅能不能挨個摸呀?請小朋友拿勺子的時候能不能挨個挑呀?玩玩具的時候能不能搶呀?"讓幼兒明白這些都是不謙讓的行為。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給故事起個名字
四、結束
教學反思:
幼兒天生就具有主動探索的精神,他們有無數的“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這就是等待他們發現的“小秘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現、去探索、去嘗試、去判斷,讓孩子們成為活動的主人。
小百科:主人,漢語詞匯。拼音:zhǔrén主要有三個意思:接待賓客的人。與"客人"相對。財物或權力的支配者。動物或古代仆人的供養與控制者。這些人都被稱為主人。
幼兒園小班社會優秀教案《小主人和小客人》含反思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7
設計意圖:
春游總是令孩子們興奮不已。那么,春游到底應該帶哪些東西呢?如果問幼兒,他們可能會說得頭頭是道。如要帶白開水、消毒濕巾等,少帶零食……可是他們的這些“健康認知”真能轉化為“健康行為”嗎?我通過和一些孩子的父母交談發現,很多孩子所做的和所說的往往脫節。他們出去玩就要帶飲料,零食更是越多越好。基于這種情況,我設計、實施了本次活動,希望幫助幼兒整理、分享相關經驗,并在幼兒的“健康認知”和“健康行為”之間搭建橋梁,為春游活動作準備。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游戲式、體驗式的學習對他們會更加有效,為此我創設了小熊春游的情境,由教師扮演小熊,每位幼兒充當一種物品,共同開展游戲活動。活動中所有的物品都裝在小熊的“大背包”里,由小熊背著去春游。同時,我們用玩具等物品搭建了一個春游場景,在小熊春游的過程中不斷出現不同的情景,以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物品在春游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知道春游時需要準備哪些物品,并了解它們的作用。
2.樂意參與活動,嘗試用動作或語言表現自己所代表的物品。
3.體驗和教師、同伴一起為“春游”做準備的快樂,從而積累幼兒的生活經驗。
4.幼兒學說完整話及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大膽地表達對春游中各種趣事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出游經驗。
2.用橫幅做的“大背包”一個,掛飾15個:蘋果、梨、香蕉、餅干、面包、水壺、濕紙巾、毛巾、野餐墊、帽子、太陽鏡、球鞋、風箏、球、玩具汽車。活動前讓每個幼兒掛一個掛飾。
3.布置春游場景。
活動過程:
1.說說“我”是誰。
師:我是小熊,你們都是誰呢?請你們做個自我介紹吧。(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自己所代表的物品,并在與小熊的互動中大膽說出“我是”。)
2.誰能和我一起去春游。
(1)師:我要去公園春游了,你們想和我一起去嗎?
(2)師:這是我的大背包,只有對春游有幫助的物品才能裝進我的背包里,和我一起去春游。
(3)你們都是對我有幫助的物品嗎?你對春游有什么幫助?(說出者跳進小熊的大背包。)
(4)幫助表達有困難的幼兒說出自己所代表的物品的用途,并請他們跳進大背包。
3.在情境中體驗不同物品在春游中的作用。
情景一:背著大背包準備出發
師:就要出門了,我還穿著拖鞋呢。誰第一個來幫助我?(引導代表球鞋的幼兒說:“我是,穿上鞋球走起路來又軟又舒服。”)
師:穿著球鞋果然很舒服,走起路來又快又穩。
情景二:到達公園
師:太陽好刺眼呀,誰來幫助我?(引導代表太陽鏡和帽子的幼兒說:“我是,我可以幫助你遮住刺眼的陽光。”可一邊說一邊用動作表現。)
師:太陽鏡、帽子真管用,現在太陽再大我也不怕了。
情景三:來到草坪上,輕輕放下大背包
師:多好的草地,我玩點什么好呢?
(引導代表汽車、皮球和風箏的幼兒積極表達“我是”,并在小熊做出拍皮球、開汽車、放風箏的動作時表現相應的動作。如皮球跳一跳,汽車往前跑,風箏伸開雙臂做飛行狀。)
師:這幾樣玩具真有趣,我玩得好開心。
情景四:出汗了
師:玩了這么久,頭上都出汗了。誰來幫我擦擦汗呢?
(引導扮演毛巾的幼兒一邊說“我是,我來幫你擦汗”,一邊做給小熊擦汗的動作。)
師:頭上沒有汗,干干爽爽真舒服。
情景五:口渴了
師:我真渴。誰能幫我解渴呢?(引導扮演水壺的幼兒一邊說“我是,請你喝口水”,一邊做提水壺給小熊喝水的動作。)
師:白開水就是好,喝了我就不渴了。
情景六:肚子餓了
師:哎呀,我的肚子咕嚕嚕叫了。誰能幫幫我?(引導扮演食物的幼兒說出:“我是,我來幫助你。”)
師(一邊伸出臟手一邊說):你們看,我的手這么臟能吃東西嗎?誰來幫我把手擦干凈?(引導扮演濕紙巾的幼兒一邊說“我是,我來幫你擦”,一邊做動作。教師做擦手、吃東西動作。)
師:我吃飽了,肚子不叫了,謝謝你們。
情景七:太陽落山,該回家了
師:(大屏幕上播放黃昏的畫面)天要黑了,我該回家了。先要把背包整理好。哎呀,這些垃圾怎么辦呢?(啟發幼兒把垃圾撿起來投進附近的垃圾箱,以此引導幼兒理解保持公園草坪的整潔是一種人人需要遵守的社會公德。)
4.整理相關經驗。
師:剛才小熊去春游時帶的東西有吃的、用的、玩的,可真多!小熊背得累死了。現在請你們將吃的東西擺在一起,用的東西擺在一起,玩的東西擺在一起。
師:我們來看看吃的東西有幾樣,它們都必須帶嗎?用的東西有……(引導幼兒認識吃的東西可少帶,只要夠吃就行;用的東西必需品不能少;玩的東西帶一兩樣就行,小朋友可交換著玩。)
5.結束。
師: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去春游了,到時候我們看看誰準備的東西最健康、最有用,不多也不少。
延伸活動:
請家長配合孩子做好春游活動的準備。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8
目標:
使幼兒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培養合作精神。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準備:
各種頭飾、道具、布帶若干。
過程:
活動(一)
1.講故事《拔蘿卜》。講完后,引導幼兒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主題。
2.故事表演《拔蘿卜》。體會團結的重要性和合作成功的愉快。
活動(二)
游戲《兩人三足走》。兩人一組并肩站好,將兩人靠近的各一只腳用布條捆住,形成“兩人三足”,讓孩子分散練習,熟練后,可兩對兩對比賽。
建議:
1.此類活動可在日常活動中隨時進行。如組織大型積木建筑比賽,共同移動重物等。
2.幼兒進行活動(二)若有困難,可換其他活動,以免出危險。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語言表達方面:有大部分幼兒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游戲體驗后能獨立表達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兒需要聽同伴分享總結后才能自己理解總結,幼兒初步認識到了團結的力量。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需要提煉提問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兒小組活動中還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特別是個別表現稍微弱一點的孩子給予鼓勵,讓整個活動能順利進行。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玩具小汽車、擬人化的紅燈、綠燈、黃燈各一個,電視機、DVD各一。
【活動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張好看的圖片,想不想看?(想)
1、播放圖片(紅燈、綠燈)幼兒觀察提問:(1)看到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2)在哪里見過紅綠燈?(幼兒自由回答)
2、播放(等紅燈)圖片幼兒繼續觀察圖片師:紅燈亮了停一停
3、播放(綠燈行人走)圖片幼兒觀察師小結:紅、綠燈是指揮交通的,告訴我們紅燈亮了停,綠燈亮了行,是讓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如果沒有紅綠燈,汽車通過十字路口時就很亂,容易發生危險,我們按交通規則行走才會安全的。(引出自制紅綠黃燈教具)師;老師這里也有紅、綠、黃燈,小朋友想不想看?(想)
4、出示(自制教具)找個別幼兒說出紅、綠燈的作用
師:我的還有一盞黃燈呢,誰知道黃燈是告訴我們什么呀?師引導說出黃燈的作用。
1、小游戲:“開汽車”
找個別幼兒模仿“開車”,師分別出示紅、綠、黃燈。(分組進行)引出玩具小汽車,師唱出:小汽車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嘟嘟……師:是誰在唱歌?假裝找一找6、出示玩具小汽車、十字路口背景圖師:滴滴,滴滴,什么聲音啊?我來找一找(1、)師邊演示邊表演:(出示玩具小汽車)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制造廠里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么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么嗎?
2、提問個別幼兒:
(1)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么?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么呢?
(2)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么樣?
(3)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3、游戲:紅綠燈聽口令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4、小結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小朋友們我們開車也累了,我們也休息一會吧?(好)
教學反思:
1、大部分幼兒都能明白紅綠燈的意義。
2、下次再上這堂活動時,應注意樹立榜樣,利用榜樣引導幼兒遵守秩序。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好吃的東西要一起分享,學習與他人分享。
2.學說分享的禮貌用語“請”,“謝謝”。
3.體驗和他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請幼兒洗干凈手。
2.自制PPT。
3.桔子、托盤、濕毛巾、獎章。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要到小豬的果園里去參觀,來,讓我們坐上小汽車,一起出發吧!教師:小豬的果園到了,你們看。播放ppt,參觀果園(桔子、梨、柚子、冬棗、等),認識秋天豐收的水果。教師:這是什么水果?你吃過嗎?味道什么樣?
(二)創設情境,學習禮貌用語。
教師:小豬有這么多的水果豐收了,它會怎么做呢?出示小豬打電話給小兔PPT教師:小豬的會怎么做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出示小豬打電話給小猴PPT教師:小豬又打給誰了?出示小豬打電話給小熊PPT教師:還有誰也是小豬的好朋友?教師:小豬們,你們打完電話好朋友都來了,你們開心嗎?
(三)感受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1.出示小動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畫面。教師:瞧!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小動物們的心情怎么樣?你覺得小豬的心情會什么樣?討論:小豬是什么樣的小豬?你們喜歡它嗎?教師:原來把好吃的東西拿出來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樂很幸福的事情。教師:你有好朋友嗎?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師示范剝桔子。教師:小豬給老師也送來了一個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們一起分享這個桔子,這么多人,只有一個桔子,怎么吃呢?教師示范剝桔子過程教師和幼兒一起分享品嘗桔子。
教師:我們一起分享桔子,我真開心,你們開心嗎?我們應該感謝誰?
3.幼兒拿桔子和別人分享。教師:小豬也給我們小朋友送來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盤里,請你們每人去拿一個跟客人老師一起分享吧!教師:在家里你有好吃的會跟誰一起分享?結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兒園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分享呢?讓我們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動反思:
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家長在家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會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區域活動:提供各種水果的輪廓圖,幼兒進行涂色,鞏固對水果的認識。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11
設計意圖
小班教案《媽媽上班我不哭》適用于小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初步培養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在上班,能高興地等待媽媽來,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媽媽上班我不哭》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在上班,能高興地等待媽媽來。
2、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毛絨玩具小猴子若干、籃子、音樂磁帶、FLASH猴媽媽上班、錄像我的媽媽在上班
活動過程:
感知體驗
通過猴寶寶哭了的情境創設,引導幼兒幫助猴寶寶,讓幼兒感知寶寶上幼兒園,媽媽要上班。
1、是誰在哭呀?(猴寶寶)它為什么哭?(幼兒泛議)
小結:猴寶寶在幼兒園想媽媽了。
2、那么猴媽媽送好寶寶上幼兒園,又到那里去了呀?它在干什么呢?((觀看FLASH)
小結:猴媽媽去上班了。它在果園里忙著摘果子、分果子,還要賣果子賺錢,很辛苦的。它也很想寶寶的,下班就來接寶寶。
3、(出示許多猴寶寶)哎呀,這么多猴寶寶都在哭,我們來抱抱它們吧!(發現、引導幼兒的動作與語言)
小百科:“媽”,即媽媽。是對母親的口語稱呼。“媽”從造字上看,媽是形聲字,從女,馬聲。本義是稱呼母親,重讀仍為原義。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系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關于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范文 篇1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教育幼兒通過生活實踐,與老師初步建立親密關系。
2、培養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能力。
3、學習基本的生活常規。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兒歌《老師像媽媽》
3、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幾朵小花。
活動過程1、情境表演《老師教我插花籃》。
(1)一位老師和大班小朋友上場,坐在桌前,教師教小哥哥用積塑拼插小花籃,拼插好后,放上幾朵小花,做成一個裝滿鮮花的小花籃。
(2)組織幼兒觀看之后,提問:老師用什么玩具教小哥哥拼插花籃?你喜歡這只小花籃嗎?老師能干不能干?
幼兒回答后,老師拼插一只小花籃,也裝上小花,讓幼兒欣賞,允許他們自由講述。
4、指導幼兒閱看幼兒用書第5-7頁。提問:(講故事)(1)老師教小朋友在活動室內干什么?
老師知道你們喜歡聽故事,現在老師講個故事給小朋友聽(老師講一個短小生動又有趣的故事給小朋友聽)。
(2)老師坐在鋼琴前,他要教小朋友干什么?(唱歌)幼兒回答后,教師演唱《我上幼兒園》或其他的歌。唱歌時要有感情,可反復唱幾遍。也可以組織幼兒唱在家學過的兒歌,讓孩子們感到快樂、有趣。
(3)老師帶小朋友在戶外玩什么游戲?你們喜歡玩積木嗎?
幼兒回答之后,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去玩游戲,或者玩積木,讓孩子們玩得開心,激發幼兒喜歡過集體生活的情感。在游戲過程中,要教幼兒一些基本的規則,使幼兒初步學會遵守紀律,能在和睦友愛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樂趣。
5、學習兒歌《老師像媽媽》。
老師朗讀兩遍后,教幼兒學習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