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精選16篇)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四個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了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準備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
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么了?蒲公英為什么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兒回答后教師歸納,然后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么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欲望
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蒲公英圖片,設置情境,猜測蒲公英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傷心難過的心情,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擔心,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激發幼兒幫助蒲公英的愿望。懸念的討論,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同時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二、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整個活動中,我采用的是一種視、聽、講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注重提問的啟發性、開放性與各問題彼此之間的銜接,對于孩子的回應給予積極的應答,及時整理幼兒的回答予以適當地提升,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小朋友們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愿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會怎樣?自然而然地讓幼兒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然后再自然地導入接下來的故事。在最后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祖國有什么美麗景色,孩子們經驗不足,回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如果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家鄉有哪些美景,對他們而言,家鄉才是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應該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2
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中,我沒有利用教學材料圖譜,而只是在黑板上貼了一張大大的鉛畫紙,我想將本次課堂與班級特色繪本故事相結合。活動中,我一邊給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一邊根據故事的內容將故事的主要人物畫在鉛畫紙上。這樣的效果很好,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對我畫畫間隙提出的問題,都能很順利、流暢的做出回答。故事講完的時候,我的畫也畫完了,孩子們對這樣的“教學圖片”很感興趣,他們能按照我畫的圖片講故事大致的情節講述出來。
活動后段,我讓孩子們欣賞了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這時孩子們看著一張張照片都忍不住驚嘆,為自己祖國的偉大富強而感到自豪。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對于中國的這些“之最”,我和孩子們例舉了很多,增加了孩子們的知識。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還是很順利的,活動中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孩子們也很積極,也愿意開動腦經,勇于大膽發言。活動后段的延伸,讓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更加濃重,同時也增加了不少對祖國的認識。
繪本故事這樣的展現,在課后,孩子們也很樂于去嘗試,這不僅發展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孩子們的繪畫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班級的特色也進一步得到了展現。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的秀麗山河。
3、學習安靜地傾聽故事,有感情地學講故事。
活動準備: 掛圖第7號、小朋友的書、故事磁帶。
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縮)、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簡短談話,引出故事。
1、做著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小朋友劃著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一只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
1、結合圖片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問: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2、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1、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2、蟋蟀是怎么勸她的?螳螂是怎么勸她的?(幼兒跟學對話)
3、蒲公英最后遇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4、仙女是怎樣幫助蒲公英找到家的?
四、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請幼兒搶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教師小結:喜馬拉雅山、天安門廣場、長城,只有我們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我們中國這么偉大、美麗,怪不得蒲公英急著要回家。
五、學習講述故事。
1、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述故事。
2、蒲公英的家在中國,蒲公英這么愛自己的祖國。那么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愛不愛我們的祖國呀?
六、感受祖國山河的美麗,產生自豪感。
1、作為中國人我們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師也很自豪,我們的祖國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還有很多名勝古跡和好玩的地方。
2、討論: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云海里飄,你還會看到什么?(幼兒發散回答——長江、黃河、海南島、鳥巢、東方明珠塔等等)
3、師:小朋友說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師真想去看看,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坐上月亮船到云海里飄一飄,看一看?那老師來做仙女,請你們坐上我的船(出示各地的名勝風景圖片,請幼兒叫出他們的名字)
七、總結:
看到祖國這么多好地方,那么高興不高興?我們的家鄉美不美?我們的祖國美不美?小朋友愛不愛自己的祖國?讓我們大聲地告訴我們的祖國媽媽——我們愛你。
活動反思:
《月亮船》是大班語言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科學知識,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上網找了很多的有關圖片和地圖,因為這些都是比較抽象及難理解的,這里的孩子外出的機會也很少,對一些理解只停留在附近的一些所熟知的地貌上。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開頭時我以劃小船來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也能回答出來。第二次我是邊操作教具邊講述故事,孩子們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會變長的小圖片吸引住了,有些名詞幼兒平時也是聽的少的緣故,像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大膽談論自己的家園,這個部分我覺得很不夠,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于是我匆匆忙忙帶過,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這時孩子們看著一張張照片都忍不住驚嘆,為自己祖國的偉大富強而感到自豪。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不算失敗,但也沒有成功,雖然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常規,師幼互動等都還可以。活動內容幼兒非常喜歡,但是,我在執教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沒有提醒他們用完整話來回答,這也是我失誤的一個地方。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活動重難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聽“劃船”的音樂做律動。
2.師:小朋友們,你們坐過船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艘小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一艘什么船?
3.出示月亮船的圖,導入故事的名稱。
師:嗯,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傾聽完整故事。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她睜眼看到了什么?
3.討論:故事中的“陌生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4.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5.蒲公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對她說的?
6..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并演示教具。聽完后讓幼兒來搶答: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
7.再次完整傾聽故事,幼兒可以跟著一起講。
三、我們的家叫中國
1.蒲公英住在長城下,它的家叫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
2.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請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說祖國的秀麗河山。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的海洋是哪一個?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為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周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 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為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信息,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為讓幼兒了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游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啟發提問法: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
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啟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本教材情節生動并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此我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為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并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并在大程度上可
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借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并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于樂,本活動借助一簡單的說
唱游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為重復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游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采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了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并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會看到什么”?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了解內容。
本環節為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了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有誰?你聽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內容,并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后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占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于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為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為:(1)蒲公英為什么會到很遠的地方?(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為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結合提問:(1)誰來幫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1)仙女帶著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通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
續上故事結尾,并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為什么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著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為什么”?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并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占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借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借助幼兒對游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8
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準備: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⒈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⒉初步了解我國的地理特點,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激發興趣
⒈PPT1:蒲公英圖
師:這是誰呀?他的心情怎么樣?
⒉過渡語
師:那他怎么會傷心的呢,我們來聽一聽。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1、欣賞故事第一、二段
⑴師:他為什么會傷心?怎么會迷路的呢?蒲公英被風吹的很遠很遠,當她睜開眼睛發現到了哪里?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師:什么叫做“陌生”?如果你來到這樣一個地方你的心里會怎么想?
⑵出示PPT2,學說對話。
師:蒲公英遇到了誰,它們怎么安慰它的?蒲公英接受安慰了嗎?他怎么說的?
⑶過渡語
師:蒲公英真的是很著急想要回家了,會有誰來幫助他回家嗎,我們繼續聽。
⒉欣賞故事第三段至第五段
師:是誰幫助回家的?小仙女用什么辦法幫助蒲公英回家的?
師:月亮船上的小仙女是怎么問蒲公英的?蒲公英怎么回答的?(角色對話,集體加個別)
師:仙女微笑著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蒲公英是怎么坐上月亮船的?蒲公英坐上月亮船看到了什么?
師:仙女明白蒲公英的家在哪里,你們明白了嗎?你怎么知道蒲公英的家在中國?
師:你們知道蒲公英說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有這么多世界之最的地方就是中國,到底是不是,我們繼續聽。
⒊欣賞故事第六、七段
師: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呀?
師:蒲公英真開心終于找到了家,蒲公英找家的故事就《月亮船》,我們來完整聽一聽。
三、完整欣賞故事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月亮船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你們想不想坐上月亮船,想象下你坐上月亮船會去哪些有名的地方?
四、播放PPT欣賞祖國山川秀景,感受祖國的偉大
師:我們的祖國除了有這么多世界之最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壯觀的景色。我們一起乘著月亮船去看看吧!(壺口瀑布、梯田、九寨溝、沙漠、草原等)
師:你覺得我們的中國怎么樣?你去旅游過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欣賞一下祖國美麗的風景。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
活動準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么?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里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關于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制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
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天空的事物,并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教學反思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征。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月亮船》、音樂《劃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月亮船》是大班語言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科學知識,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上網找了很多的有關圖片和地圖,因為這些都是比較抽象及難理解的,這里的孩子外出的機會也很少,對一些理解只停留在附近的一些所熟知的地貌上。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
活動難點:
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月亮船》、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2)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誰在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1)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呢?”
3、閱讀理解內容:
(1)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3)師幼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4
背景:
最近我在串珠珠的角落里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戲材料——各種透明的珠珠和吸管,對這些新材料我并沒有事先告訴幼兒,我想看一看幼兒是否會很好的利用這些新的游戲材料,串出又有規律種類又多的圖案?
事件:
——“你們看有新的珠珠,還有吸管。”
——“我看串這個顏色好”。
——“我看還是串魚寶寶的珠子好”。
——“我看還是一個珠子、一個魚寶寶算了,當中再放一根吸管好”。我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心中暗暗高興。說明幼兒對這些材料感興趣,并以運用到游戲中。在平時游戲中,孩子們因為看法不同而爭論的現象很少,而現在,正好是一個鼓勵孩子們爭論的好機會!于是,我走近他們,孩子們一下子圍住我,把我當成是解答問題的判官,一個個向我陳述著理由。我呢,鼓勵著他們,讓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又趁機給他們一個新的'任務:還可以有別的、更新穎的串法嗎?
分析:
串珠珠的目的其實是讓幼兒練習排序,引導兒童動手參與科學探索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主人翁態度,為后續活動、生成活動打下基礎。當幼兒中出現某一問題而產生的爭論后,不要忙著給孩子們答案或結論,而應該鼓勵他們的猜想和論證。讓他們在尋求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這其中,教師只要把握好方向,作一個真正的引領者。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體驗故事中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到的祖國山河,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3.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活動準備:
1.掛圖第7號,故事磁帶,錄音機,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等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活動過程:
1.劃小船。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劃小船”的動作。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你們是劃著自己的小船,老師這兒也有一條小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1)老師有感情地完整講一遍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
師: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一段故事后提問:
師:蒲公英被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師:討論:故事中說到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她說的?
(3)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二段故事后討論:
師: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師: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在哪里?(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師: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3.嘗試分角色故事。
(1)幼兒人手一本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大班語言《月亮船》幼兒園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