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精選15篇)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活動重難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聽“劃船”的音樂做律動。
2.師:小朋友們,你們坐過船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艘小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一艘什么船?
3.出示月亮船的圖,導入故事的名稱。
師:嗯,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傾聽完整故事。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她睜眼看到了什么?
3.討論:故事中的“陌生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4.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5.蒲公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對她說的?
6..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并演示教具。聽完后讓幼兒來搶答: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
7.再次完整傾聽故事,幼兒可以跟著一起講。
三、我們的家叫中國
1.蒲公英住在長城下,它的家叫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
2.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請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說祖國的秀麗河山。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4
一、活動內容:
大班語言社會活動——月亮船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洋、最大的廣場和最長的長城。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劃小船”音樂月亮船圖片
《月亮船》故事課件我愛家鄉新密短片
“大中國”歌曲幼兒課前會唱“大中國”歌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做著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圖物,引出故事主題。
3、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誰?故事發生什么事?
4、教師分段演示、講述課件,引導提問、模仿表演。
一段:從開始——蒲公英沿著兔子的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什么是“陌生”呢?
蒲公英迷路了,它出現了什么表情?
誰來到了蒲公英身邊,它們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誰來幫助了蒲公英?它們又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蒲公英上月亮船沒有?它是怎樣上去的?
二段: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結尾。
提問: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仙女告訴蒲公英它的家叫什么?
5、教師自然過渡提問:蒲公英的家鄉在中國,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呢?你們喜歡她嗎?請小朋友互相說說我們的家鄉新密都有什么?(幼兒討論后提問)
6、幼兒欣賞短篇:我愛家鄉新密
7、教師小結:教育幼兒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家鄉。
8、師生共唱“大中國”結束。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體驗故事中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到的祖國山河,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3.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活動準備:
1.掛圖第7號,故事磁帶,錄音機,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等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活動過程:
1.劃小船。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劃小船”的動作。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你們是劃著自己的小船,老師這兒也有一條小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1)老師有感情地完整講一遍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
師: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一段故事后提問:
師:蒲公英被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師:討論:故事中說到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她說的?
(3)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二段故事后討論:
師: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師: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在哪里?(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師: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3.嘗試分角色故事。
(1)幼兒人手一本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朋友船》體現的是動物間團結合作的精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從而懂得朋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老師首先可以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說說看到了什么?讓幼兒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接著讓幼兒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1、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為什么這條船的名字叫“月亮船”?
3、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
4、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最后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讀圖講故事。
幼兒行為基礎:
1、大多數幼兒不能感覺到朋友之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2、大多數幼兒的讀圖能力不強。
3、大多數幼兒語言表達得不流暢。
4、部分幼兒聽完故事的第一遍能講出故事的名稱及故事里的人物,但講不清楚故事的重要情節。
5、少數幼兒會答非所問。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
2、知道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活動準備
1、《朋友船》的故事(見幼兒畫冊)。
2、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兒畫冊,請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想想你在圖畫上看到了什么,請你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
2、欣賞故事。
師講故事,或者讓幼兒聽磁帶,講清楚聽的要求:小朋友們聽的時候要想一想發生了什么事?
師:故事聽完了,請你回憶一下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儀示范閱讀,讓幼兒再聽故事。
師:聽這一遍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師:這一遍故事又聽完了。大家討論討論:a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b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c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幼:我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有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海豚、大章魚;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還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動物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非常想去看大海,他們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為“朋友船”,當“朋友船”駛進大海時,忽然刮起了大風暴,海浪越來越大,把“朋友船”沖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當海豚和大章魚呼喊小狗小猴,讓它們離開破船的
師總結:小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4、再次讓幼兒看書講故事。
師:下面請小朋友自己看書講故事,邊看邊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發生了怎樣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他們都是好朋友。他們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終于造好了。大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獅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馬和小豬接著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鳥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順著小河駛進了大海。忽然,大風暴來了,海浪越來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開始進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狗說:“不!我不能離開我的朋友。”一只大章魚向小猴喊道:“小猴!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猴說:“不,我不會離開我的朋友。”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駛向了岸邊。從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條船,船上還畫著小動物航海的故事呢。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7
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坐過船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艘小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一艘什么船?出示月亮船的圖,導入故事的名稱。
2、 師:嗯,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啊,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
1、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2、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
(1)蒲公英為什么哭呀? (因為蒲公英迷路了)
(2)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
(3)提問: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4)提問: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5)提問: 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3、 教師講述第二段故事。
提問:
①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 (太平洋)
② 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 (喜馬拉雅山)
③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 (天安門廣場) ④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什么城墻?(萬里長城)
5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 (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
4、蒲公英的家在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喜歡她嗎?
小結:我們喜歡中國,因為中國有世界上最長的城墻――長城 、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
三、延伸:
1、播放課件,欣賞中國其他的名勝古跡。
我們的祖國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還有很多著名好玩的地方。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云海里飄,你還會看到什么?(故宮、兵馬俑)
2、欣賞視頻。
作為中國人我們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師也很自豪,我們一起來歌頌祖國。
月亮船
有一次, 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一看,啊!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
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便問:“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說:“我迷了路,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仙女微笑著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他,那是喜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現了
一片光芒。月亮船來到了萬里長城上空,
蒲公英激動地喊了起來:“停一停,停一停,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說:“再見,仙女。”“再見,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仙女說著,駕著月亮船走了。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8
這次的蹲點活動,我選擇了“中國娃”主題活動里的一個語言活動《月亮船》。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開頭時我以劃小船來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也能回答出來。第二次我是邊操作教具邊講述故事,孩子們被教具月亮船、仙女和尾巴會變長的小圖片吸引住了,注意力放到了別處,后半段故事聽的不夠清楚,以至于在回答后半部的問題師條理有些不清晰,有些名詞幼兒平時也是聽的少的緣故,像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最后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大膽談論自己的家園,這個部分我覺得很不夠,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于是我匆匆忙忙帶過,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這時孩子們看著一張張照片都忍不住驚嘆,為自己祖國的偉大富強而感到自豪。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不算失敗,但也沒有成功,雖然活動的過程中幼兒常規,師幼互動等都還可以。活動內容幼兒非常喜歡,但是,我在執教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孩子的回答不夠完整時,我沒有提醒他們用完整話來回答,這也是我失誤的一個地方。作為教師,我要勇于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及時給予回應,豐富孩子的經驗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孩子們在回答我的提問以后,我置之不理,或者說只是用一些無效語言如,“恩”,“你說的對”而沒有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給予孩子積極的應答。總之,語言活動要以幼兒為主,創設一個幼兒敢說,想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而不是單純的語言交流。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9
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準備: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情節,學習故事中的詞匯,用句式那兒有…那兒有…那兒有…大膽講述自己和蒲公英所見的海南的美麗山河。
2、感受家鄉海南的美麗和美好,愛家鄉,愛海南。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實物小圖:月亮船、仙女、小兔。
3.故事磁帶。
4.幼兒用書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學習運用恰當的詞組、句式講述故事和海南的美景。
2.指導要點:通過聽錄音故事、教具演示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情節,學習詞組和句式。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帶幼兒做劃小船動作進活動室,根據劃船動作引入故事《月亮船》。
2.幼兒完整聽一遍錄音故事,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描述美麗景色的詞匯和句式。
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最后是誰幫她找到了家?月亮仙女在幫助她找家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美景?她的家在哪里?
3.教師演示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學習用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式大膽講述。
(1)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2)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月亮仙女帶它飄呀飄,蒲公英看見了哪里?(亞龍灣)讓幼兒說說亞龍灣的美景(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及海南其它的美麗海灣。(引發幼兒經驗講述)蒲公英又看到了什么?(清清的河流,密密的雨林)仙女告訴它那里是什么地方?(萬泉河、尖峰嶺森林公園)蒲公英的家在哪? (五指山下的一棵椰樹旁)
4.幼兒閱讀故事。
(1)幼兒閱讀圖畫故事書,進一步理解故事內涵、內化所學詞組和句式。
(2)討論交流:蒲公英的家在五指山,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喜歡它嗎?為什么?培養幼兒愛家鄉、愛海南的情感。
5.說一說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描述自己熟悉的其它的海南美景。
五、評價要素是否能積極、大膽地按要求講述故事和描述美景。
六、 活動建議在日常語言交流、講述中運用所學的詞組和句式。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1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5、活動延伸。
1)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四、《月亮船》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
活動準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么?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里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關于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制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
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天空的事物,并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征。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了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準備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么了?蒲公英為什么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兒回答后教師歸納,然后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的海洋,那兒有的山,那兒有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么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的海洋是太平洋,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的廣場是*廣場,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
大班語言《月亮船》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的海洋是哪一個?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