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鞋子(精選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鞋子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音樂中開心、緊張的情緒,并嘗試表現。
2.能隨音樂旋律創編不同動作造型。
3.樂于參與音樂游戲,體驗和同伴游戲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重難點:
感知音樂中開心、緊張的情緒,并嘗試表現。
能隨音樂旋律創編不同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1、 音樂(閑聊波爾卡音樂)、故事《米格爺爺的鞋匠鋪》
2、 圖譜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米格爺爺的鞋匠鋪》
師:老師要給小朋友聽一段好聽的音樂,這個音樂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故事里還藏著一個秘密呢。呆會請你一邊聽著故事一邊找一找這個故事里面有什么小秘密好不好!
師:在城市的小巷子里有一家米格爺爺的鞋匠鋪,里面住著做鞋子的米格老爺爺和他可愛的鞋寶貝們,米格老爺爺的手藝很好,所以附近的人都喜歡到他那里去做鞋子,他那里有專門為高貴的小姐準備的黑美人鞋,還有為可愛的小男孩準備的小叮當鞋,還有許多許多你想象不到的漂亮的可愛的鞋子那里都有。鞋匠鋪子里有個秘密,那就是每天晚上到12點鐘米格老爺爺睡覺的時候,小鞋子會從鞋柜里面跑出來,一起唱歌跳舞,可開心了。師:剛才我請小朋友們一邊聽故事一邊找藏在故事里秘密,誰找到了?
幼:(老爺爺睡著的時候,小鞋子會跑出來跳舞。)
師:今天小鞋子們又跑出來玩游戲了,想知道玩的是什么游戲嗎?(請小朋友仔細聽,一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
二、通過簡單地動作引導幼兒理解音樂。
1、聽音樂教師用手示范動作(第一遍)提醒:第一只小鞋子出來了,造型。第二只小鞋子出來了,跟著做一個一模一樣的造型。
提問:我的小鞋子是一起出來跳舞的嗎?
2、幼兒隨音樂和老師一起用手跳舞。
提問:剛才在這段音樂里小鞋子出來時是什么心情?(開心、高興)那你來做一做開心高興什么樣子呀?當它們聽到有動靜的時候是什么樣的心情?(緊張、害怕)請小朋友做做害怕緊張的表情。那這次我們玩的時候要把開心、緊張兩種情緒都表現出來,好不好?
3、第三遍(站立)師:這次我們用我們的肩膀做小鞋柜(提醒幼兒:仔細聽第二只小鞋子出來時的音樂)。
提問:
(1)第二只小鞋子出來時的音樂和第一只小鞋子出來的音樂有什么特點?
(2)剛在我們游戲時所說的造型是什么?(固定)誰到前面來做一個。幼兒示范后,問:你做的是什么造型? (3)鼓勵幼兒集體做不同的造型(并請幾位示范)
游戲“快樂五連拍”
三、幼兒和老師合作表演。
(幼兒第一只鞋子,老師第二只鞋子)游戲前提出要求:第一只鞋子先出來做造型。第二只鞋子后出來做一模一樣的動作。這次椅子坐鞋柜。
四、請部分幼兒游戲。(椅子是鞋柜)
再次提出游戲的要求:
1.坐前面的是第一只,站在后面的是第二只要看前面鞋子的動作。
2、仔細聽音樂,聽清自己出場的音樂。
3、第一只鞋子要擺與別人不同的優美造型。
4、出來游戲時要注意聽,聽到老爺爺咳嗽的要緊張悄悄回鞋柜。
五、幼兒集體游戲。(要求同上)
1、請全體幼兒兩人一組共同游戲。
2、老師扮演米格爺爺,幼兒再次游戲。(最后一遍米格老爺爺:怎么這么吵呀,我剛才明明聽到跳舞的音樂,我的小鞋子們出來過沒有?)
活動延伸:
可分角色表演。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音樂是一首詼諧、有趣并帶有韻律感的一首樂曲。在整個活動中,孩子都很配合被活動吸引。
激發幼兒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表演,他們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用我的表情和情緒去帶動幼兒。因此,在活動開始階段,通過故事《米格爺爺的鞋匠鋪》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一環節孩子們都表現的特別專注。本節活動的重點在擺造型的環節,我想通過三次不同的造型變換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擺出一些特別的造型。當幼兒已經較熟悉音樂節后,讓幼兒自己聽音樂做出“出來跳舞”和“跑回鞋柜”的動作,孩子們也許是因為不好意思,在擺造型時,有的孩子會模仿別人的造型,或者只擺出了簡單重復的造型,在發生這種情況時如果我給出了一些適當的引導,或者我的肢體表現更加夸張點,我想孩子們也會更加大膽并富有創造力的表現出自己。在最后幼兒合作表演時,孩子們還是需要提醒知道什么時候出來,孩子們對音樂節奏的掌握并不是很準確,在此之前如果我給出一些語言上的提示或許會更好。以上的問題是我在以后的音樂活動中值得多加考慮的。
總之,整個活動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我和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通過這次的音樂活動我深刻體會到,其實音樂活動并不是帶孩子們聽聽音樂,做做動作那么膚淺,而是孩子在愉悅的音樂活動進行中,教育的影響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孩子們的內心深處,熏陶、感染內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孩子體驗活動的過程所帶來的喜悅和自信。
小百科:鞋子,穿在腳上防止腳受到傷害的一種物品,在人類文明史前期多為草鞋、布鞋,如今以皮鞋、運動鞋、休閑鞋、高跟鞋較為多見。
幼兒園大班教案:鞋子 篇2
一、活動目標
1.熟練地掌握單腳跳手臂前后擺動的動作要領:會玩游戲“脫衣服”“撿鞋子”。
2.大多數幼兒能夠在原有單腳跳的基礎上優化動作;發展手腳協調性和腿部耐力。
3.能夠克服身體的輕度疲勞堅持運動,培養幼兒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
二、重難點
重點:手臂前后擺動,腳彎曲膝蓋向上頂。
難點:腳彎曲膝蓋向上頂
二、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發興趣,活躍情緒。
1.熱身活動:專項準備
幼兒站成四路縱隊,進行重點部位的專項熱身。包括:頭部運動、肩部運動、擴胸運動、體轉運動、壓腿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2.熱身游戲:“照鏡子”(加入單腳跳)
(二)基本部分
1.游戲:“放衣服”
⑴提醒幼兒熱身完畢之后脫衣服,跑到指定的地方放衣服,跑回來。
⑵提醒幼兒要把衣服放整齊,雙腳跳過去,雙腳跳回來。
⑶提醒幼兒更換擺放衣服的地方,單腳跳過去,單腳跳回來。
2.自主探索,不斷挑戰,體驗樂趣
(1)探究單腳跳動作
①提出探究任務:如何單腳跳得快;如何單腳連續跳。
②嘗試環節:找空地嘗試連續單腳跳。
③調整呼吸,幼兒示范,教師再示范,小結動作要領:手臂前后擺動、擺動腿前后擺動(腳彎曲膝蓋向上頂)。
④驗證環節:幼兒利用小結的動作再次嘗試。
⑤調整呼吸,教師總結提升。
(2)游戲:單腳跳“數步數”
幼兒集體跳一個來回,回來時換腳跳。
(3)游戲:“撿鞋子”
①幼兒排成一排,脫下一只鞋,用單手肩上投擲的方法扔遠,用穿鞋的腳單腳跳撿鞋子。(強調單腳跳時的躲避:前面有人可以停下來等一會。)
②幼兒穿上撿回來的鞋,脫下另外一只進行游戲。
③游戲要求:視幼兒體能情況可反復游戲;擺動腿不能落地。(增加游戲次數,可增加“搗蛋行為”)
(三)結束部分——穩定情緒,放松身心。
教師帶領幼兒放松并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鞋子 篇3
【教案目標】
1、通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理解詩歌所展現的想象境界。
2、在幼兒操作和創造的實踐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在幼兒感知詩歌運用想象手法的基礎上,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象。
【教案準備】
1、大小不一的鞋子數雙。
2、圖畫紙、水彩筆。
【教案過程】
一、體驗理解詩歌。
1、通過猜謎引出主題——鞋子。
有只小船放床邊,一左一右不分離,明日寶寶早早起,撐著小船做游戲。
2、出示各種大小不一的鞋子。
提問:這些鞋子分別有誰可以穿?(幼兒通過觀察回答。)
3、教師小結:隨著人的長大,我們的腳也會變大。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要買很多大小不一的鞋子來穿。那么,有沒有一雙能讓人從小穿到大的鞋子呢?
4、學習詩歌《會長大的鞋子》。
(1)、幼兒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提問: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些什么?要求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詩歌中的小朋友想發明一雙什么樣的鞋子?請你說一說他怎么會想到要發明這樣的鞋子的?
(3)、幼兒學習朗誦詩歌。
二、創作仿編詩歌。
1、教師以“我想發明的……”為題,引導幼兒將作品經驗與個人經驗結合起來進行繪畫。
2、教師組織幼兒談談“我的發明創造”,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畫來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提問:你的小發明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三、活動延伸。
開展一次幼兒詩歌創作展覽。教師幫助幼兒在畫的旁邊寫上自己創編的詩歌。
附:
會長大的鞋子
我想發明
一雙穿不壞的
會長大的鞋子,
腳長大了,
鞋子也跟著一起長大。
等我長成一個大人的時候,
小鞋也長成了一雙漂亮的大鞋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鞋子 篇4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按物品特征分類。
2、操作目標:能用棋子統計不同靴子的數量,并比較數目的多少。
3、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鞋的標志
2、統計表、棋盤、棋子
活動重點:
學習按物品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
學會用自己的方式統計鞋子的數量,進行數量的比較。
活動過程:
1、幼兒圍坐成半圓,教師與幼兒共同演唱歌曲《鞋子也會踏踏響》,并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穿的鞋子。
2、認識不同鞋子的標志(分別是布鞋、皮鞋、旅游鞋、棉鞋),分別放在相應的棋盤上。
3、游戲"我的鞋子放在這里"請幼兒脫下自己的鞋子,想想自己的鞋子屬于哪一種,應該放在哪個棋盤上;放完鞋后,在圖表上貼一個標志表示自己穿的是這種鞋。
4、幼兒分別數棋盤里的鞋子的數量,用手中的棋盤、棋子統計4種不同鞋子的數量,進行比較,幼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5、幼兒看棋盤上的記錄結果,發現哪一類的鞋最多,哪一類的鞋最少。
活動延伸:
幼兒可進行鞋子的第二次分類,可按性能、形狀、用途、顏色幾個圍度來分,進行統計。
活動反思:
第一、教師要明白什么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教師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
第二、要挖掘生活活動的多種價值。生活活動生動形象、多姿多彩、鮮活具體。在組織這類活動中主要是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擺脫依賴,走向獨立。
第三、組織的活動要能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使用的教學方法要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