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大班《奶!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預習指導檢測
1、給加點字注音:
褶( )撂( )木屐( )窘迫( )
锃( )亮瘦骨嶙峋( )( )翕( )動
反芻( )瑕疵( )找茬( )羞怯( )
粗糲( )錙銖( )( )必較躊躇( )( )
靦腆( )( )刨根究底( )
2、詞語解釋
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3、《安恩和奶!愤x自《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作者約翰尼斯●延森,_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漫長的旅途》。
4、寫作背景介紹:
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断Dm的故事》(1898—1910)這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5、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2、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發感謝奶牛的情感。
3、使幼兒對探索奶牛感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已積累有關牛奶的經驗,并自帶兩種奶制品;
2、幼兒情景表演準備,錄像準備,“奶牛媽媽”角色準備;
3、歌曲《小奶!反艓、錄音機準備。
活動過程:
。ㄒ唬┣榫氨硌,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廣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們還喝過什么牛奶?
3、討論:這些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呢?
。ǘ┯^看錄像,走近奶牛;
1、觀看第一遍錄像,提問:
。1)奶牛長得什么樣?(引導幼兒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紋以及碩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還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
2、觀看第二遍錄像,提問:
(1)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2)你想對奶牛說什么?(激發幼兒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3、討論:草、奶牛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教育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三)交流討論,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奶制品,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個別介紹自己帶來的奶制品。)。
2、集體互相交流自帶奶制品的種類、包裝、味道等。
小結:奶制品種類多、包裝精美、味道好,它們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再次激發幼兒對奶牛的感謝之情。)
。ㄋ模g快體驗,親親“奶牛媽媽”;
1、“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與小朋友親切交流)
2、“你們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對人們有什么好處呢?”(幼兒與奶牛媽媽交流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小結:牛奶中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鈣質,它幾乎含有所有的營養物質,吃酸奶還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長得高、身體棒,我們應該感謝誰呀?(幼兒謝謝奶牛,與“奶牛媽媽”親切擁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達對奶牛的熱愛之情。
。ㄎ澹┭由旎顒,共享美味。
師幼共同品嘗好吃的奶制品,表達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重點: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點。
活動難點:知道為什么要感謝奶牛,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反思:
《感謝奶!愤@個活動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幼兒探索的對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通過活動前的自主搜集資料、積累有關經驗;活動中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以及活動后的經驗拓展和提升,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整個活動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構建的全過程;顒舆M行得比較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媽媽”的.動漫形象與孩子們進行互動;顒又袣夥栈钴S,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活動中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對離日常生活較遠的奶牛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的教學。幼兒在情景化的活動中對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的來源、種類、味道、作用等進行主動地探索和交流,解決了一個又一個被情景引發出來的為什么,激發了幼兒熱愛和感謝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個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伴隨著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進行。當孩子們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一頭奶牛一天能產三十斤奶,夠一個小朋友喝兩個月;看到超市里各種各樣的牛奶制品琳瑯滿目;了解到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時,他們都由衷地發出“哇——”和“嘖嘖——”的贊嘆聲,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對奶牛的謝意。當“奶牛媽媽”出現時,孩子們的擁抱和親吻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活動最后,大家互相打開奶制品包裝袋,分享自帶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會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此外,在活動中還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有關經驗的積累、豐富的材料準備、寬松的活動氛圍,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互相滲透,寓教育于輕松愉悅之中。幼兒在豐富自身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討論的環節時,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材料的擺放也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便,在今后的活動中還應注意細節部分的考慮,為幼兒的學習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牛奶和奶制品隨處可見,牛奶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而對于“牛奶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為什么離不開牛奶?”等等,孩子們卻很少問津。結合當今獨生子女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習慣于接受和索取,卻不懂得感激、尊重和珍惜的現象,在大班幼兒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感謝奶!愤@個科學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生對奶牛的謝意。
活動目標: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2、在情景化的活動中,自然萌發感謝奶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前已積累有關牛奶的經驗,并自帶兩種奶制品;
2、幼兒情景表演準備,錄像準備,“奶牛媽媽”角色準備;
3、歌曲《小奶!反艓、錄音機準備。
活動過程:
。ㄒ唬┣榫氨硌,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幼兒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廣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們還喝過什么牛奶?
3、討論:這些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呢?
。ǘ┯^看錄像,走近奶牛;
1、觀看第一遍錄像,提問:
。1)奶牛長得什么樣?(引導幼兒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紋以及碩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還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
2、觀看第二遍錄像,提問:
(1)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2)你想對奶牛說什么?(激發幼兒自然萌發對奶牛的謝意)
3、討論:草、奶牛與人之間有什么關系?(教育幼兒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ㄈ┙涣饔懻,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們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奶制品,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幼兒個別介紹自己帶來的奶制品。)。
2、集體互相交流自帶奶制品的種類、包裝、味道等。
小結:奶制品種類多、包裝精美、味道好,它們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們都很愛吃。(再次激發幼兒對奶牛的感謝之情。)
。ㄋ模g快體驗,親親“奶牛媽媽”;
1、“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與小朋友親切交流)
2、“你們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對人們有什么好處呢?”(幼兒與奶牛媽媽交流牛奶對人們的益處。)
小結:牛奶中含有對人身體有益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鈣質,它幾乎含有所有的營養物質,吃酸奶還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長得高、身體棒,我們應該感謝誰呀?(幼兒謝謝奶牛,與“奶牛媽媽”親切擁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達對奶牛的熱愛之情。
。ㄎ澹┭由旎顒,共享美味。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4
中班美術《可愛的花奶牛 》
。ㄖ攸c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1、學習用簡單的圖形畫出不同形態的奶牛。
2、大膽添畫與奶牛相關的景物,使畫面飽滿、豐富。
活動準備:1、ppt圖片奶牛、示范畫分解圖、不同形態奶牛簡筆畫。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15頁《花奶!,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奶牛本領大
1、小朋友,我們每天喝的牛奶是從哪里來的?(奶牛身上擠下來的)(出示ppt圖1)
奶牛它吃什么?(草);膛,花奶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給我們小朋友補充營養,讓我們一起謝謝它吧!“謝謝你花奶!。
2、奶牛長得什么樣子的?
3、奶牛在哪里生活?(奶牛場、草原上、草地上)
4、(出示ppt圖2)這些奶牛在干什么?(奶牛有的在草地上吃草、有的到河邊喝水、
有的站著、還有的趴在地上休息)
二、了解花奶牛的形態特征,感受奶牛真可愛。
1、奶牛的形態真有趣,我們伸出食指念著兒歌畫一畫奶牛吧!(師手指拼成的奶牛圖書空畫)。(出示四幅畫
扁扁圓圓大鼻子,兩個鼻孔圓又圓,鼻子下面有張嘴,最愛吃的是青草。
鼻子上面一拱門,左邊右邊中間分,兩邊臉頰一雙眼,圓圓大大真有神。
頭上一對彎彎角,牛角上面有條紋,牛角下邊兩耳朵,半圓形狀兩邊分。
方方身體高又大,四條腿兒有力量,大房細尾巴,黑白斑紋真有趣。
2、這是一只站著的奶牛,你猜猜它可能會做什么事?草原上還有許多奶牛它們在干什么?出示簡筆畫(不同形態的牛奶圖)。ppt圖3
3、奶牛各種各樣的形態很可愛,可畫面上只有一只奶?瓷先ズ軉握{,怎樣使畫面變得飽滿豐富呢?(添畫景色)
三、幼兒繪畫:學習用簡單的圖形畫出不同形態的奶牛。大膽添畫與奶牛相關的景物,使畫面飽滿、豐富。
1、小朋友你想不想把可愛的奶牛畫在紙上?你想畫什么形態的奶牛?
2、提作畫要求:
。1)請你把奶牛畫在紙的中間,畫的大些;
(2)要畫出不同形態的奶牛,還可以添畫奶牛生活的地方。看看誰畫的奶牛最有趣。
3、幼兒作畫,老師重點輔導能力差的幼兒作畫。
四、展示欣賞作品,體驗大膽想象的樂趣。
1、幼兒介紹自己畫的奶牛。(你畫的奶牛是什么樣子的,在哪里,在干嘛?)
2.你覺得哪幅畫的花奶牛最有趣?為什么
3.向同伴介紹自己畫的花奶牛的故事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作品。
2、通讀全文,梳理小說的情節,把握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能夠復述故事。
3、通過課文品讀,初步了解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能說出安恩的性格特點。
4、通過評讀探討,能體會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于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學習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5、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安恩關愛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巧設懸念的寫法及作用。
2、學習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了解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其勤勞淳樸、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2、多角度分析小說的主題,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四讀”導學,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處理生字詞,標注自然段序號。
預習指導檢測:
A.給加點的字注音:
B.詞語解釋:
1.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2.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
3.旁若無人:好象旁邊沒有人,形容態度自然或高傲。
4.熙來攘往:同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5.錙銖必較:對很少的錢都計較。
6.揚長而去:大模大樣地離開。
7.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
C.《安恩和奶!愤x自《20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作者約翰尼斯·延森,_丹麥_(國籍)的小說家、詩人,代表作《漫長的旅途》。
D.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2、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家趙麗宏希望我們邁進文學之門,巴金先生引領我們走進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雋永的小詩帶我們漫步了詩的國度。今天我們跟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延森的步伐,共同學習短篇小說《安恩和奶!罚p輕地叩開小說之門,去感知小說世界里的真善美、假惡丑,體會人物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二、問讀:
教師問讀,學生回答:
1.本文啥體裁?(小說。)
2.本文寫了啥?(安恩和她的奶牛在集市上散心。)
3.本文為啥寫?(愛護善待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4.本文咋樣寫?(通過刻畫把握安恩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她淳樸、勤勞、善良、慈愛的性格特點。)
5.本文寫咋樣?(文章用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用極精彩的筆墨將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惡和盤托出,讓讀者欣賞評價。)
三、尋讀:
(一)尋重點
1.請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看誰能復述故事內容。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于記敘文的起因、經過、結果)(生思考回答)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后,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時間——一天,地點——集市上,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說的高潮即是結局。
2.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情節結構,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按照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部分,各講了什么內容?
提示: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劃分。
第一部分:(1)是小說情節的開端部分:介紹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寫安恩和奶牛在集市上。
第二部分:(2-10)是故事情節的矛盾發展部分,寫安恩兩次拒絕想要買她的牛的顧客。她表示這頭奶牛是不賣的!
第三部分:(11—19)故事的高潮及結局。寫安恩說出了事情真相。
(二)尋難點
1.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特別是外貌、對話描寫。
2.品味鑒賞作品的語言,感悟人物形象。
(三)尋探點
這篇小說成功的原因何在?
個性化的人物形象描寫,吸引人的故事情節,成功的制造懸念,文章主題的深奧多義。層層設置懸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中。故事簡單,但是耐人尋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講得充滿懸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結尾才揭開謎底,讓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評讀:
1.評朗讀:挑選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11-19段),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學生評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人物的不同語氣。
2.評“三讀”請在“三讀”:問讀(略讀)、尋讀(速讀)、品讀(精讀)中談談自己的收獲、啟示或發現。
3.評拓讀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從小學起,他就迷戀書本,尤其喜愛丹麥古典文學和北歐神話傳說。故鄉西瑪蘭教育了延森對時空的強烈感受,使他關注人類歷史和命運并與大自然深深結緣。
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一書,共包括34篇(1898—1910)。這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為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贊美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其中最出色的是《安恩和奶牛》。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1944年,“由于他借著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閑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五、布置作業:
請發揮你的想象力續寫本文。字數在150—200字左右。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2.復述故事,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巧,了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3.學習小說的描寫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說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認識作者
1. 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先念5遍“奶牛”,再念5遍“牛奶”,問:奶牛吃什么呀?(輕松氣氛)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和奶牛有關,它是丹麥小說家、詩人約翰尼斯﹒延森的一篇小說——《安恩和奶!。
2.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小說的作者。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作者介紹:
這篇課文選自《希默蘭的故事》,作者: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說家、詩人。194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漫長的旅途》。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為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3.關于小說:三要素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看誰讀的準確。個別強調。
三、快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簡要概括故事內容。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于記敘文的起因、經過、結果)(生思考,并在“隨堂練習”上寫作)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后,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r間——一天,有地點——集市上,有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說的高潮就是結局。)
集市本來就是做買賣的地方,牽著奶牛來到集市,面對很多問津者卻堅決不肯賣奶牛,看來安恩是個很特別的老太太,知道了故事梗概,我們就一起走近小說的主人公——安恩,看看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四、初識安恩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小節,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從這句描寫中,我看到安恩是一個的人。
。ɡ⿵摹叭欢齾s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閑得很”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沉靜安詳(心若止水)
又:“她身上穿著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干凈;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著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边@是一段衣著外貌描寫,寫出了安恩老人是個樸素的老人。還能看出——(不富裕、自食其力、過得有尊嚴)是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是個有愛心的老人。
——安恩年紀老邁,飽經滄桑,生活不富裕而十分儉樸。但她在意生活細節,是一位勤勞而有做人尊嚴的老人。
又:她牽著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
——聯系后文,就可以明白她“悄悄地站在一邊”大概不是出于“太靦腆羞怯”,更不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只是不想打擾別人罷了。這一舉動闡釋著她的善良。
又: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拿著毛線針飛快地翩然起舞。
——干活時動作嫻熟與優美,見出她雖已不年輕,但依舊勤勞能干。
又:“周圍一片嘈雜喧鬧: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這是環境描寫,用這種“鬧”,反襯安恩的“靜”。
五、走近安恩
思考:
1.這樣一位認真生活又會享受生活老太太,她的奶牛養得好不好?好,文章哪里可以看出來?
第2小節中對奶牛的描寫。 3到19小節中很多人都來問奶牛的價錢,甚至出大價錢要買奶牛。
2.那么安恩為什么還是堅決不賣奶牛呢?文章哪里給了我們答案?
最后一小節。讀安恩的話卒章顯志,揭示主題。
3.我們知道安恩是獨自來集市的,可是文章最后用了三個“我們”,你們說說這是為什么?
她已經把自己和那頭奶牛視為同等的生命,奶牛是她的朋友、伙伴、親人。她關注奶牛的物質世界,也關注奶牛的精神需求。
安恩不賣奶牛有她的道理?墒羌猩虾芏嗳讼胭I這頭“結實健壯”的奶牛也很符合常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3—19小節,思考:
1.先后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為什么?
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
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2.通過安恩的回答(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對奶牛十分愛憐,對人非常善良。
(小組合作交流,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說對安恩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示例: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边@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又: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
——“愛憐地瞅”表現出對奶牛的愛惜,“不屑地斜視”則明確表現出對屠夫粗魯動作的厭惡,刻畫其善良、慈愛與樸實。
又:“不!”堅定不移地拒絕“那誘惑力簡直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價錢”時毫不猶豫!斑@頭牲口是不賣的。”再度堅持。“這頭奶牛太孤單了,”她終于吐露了真情,“……至少可以讓它跟同類聚聚,散散心……‘對不起,我很抱歉’!x謝你!
——安恩帶奶牛來集市的目的就是讓它到集市上散心,親近一下自己的同類。至此,前面所有的“不”都有了答案。這樸素之極的理由表達了她對奶牛的慈愛之心,也盡顯她的淳樸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誠的歉意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樸善良。
六、評價安恩多角度分析主題
1.當我們初識和走進安恩后現在來用一段話評價一下安恩。
安恩勤儉、淳樸、善良、熱愛生活、富有愛心,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極致,展現出高貴的人性之美。
2.從安恩和奶牛身上,我們能讀出點什么?你認為這篇小說的作者想告訴讀者什么?
我們可讀出一種對生活的態度,一種淡泊與坦然的生活態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人和動物都和諧了,那人與人之間呢?
作家想告訴人們:人與動物也會有真摯的感情,人應當像尊重同類一樣尊重動物,愛護它們,理解它們,重視它們的情感需求。人類對于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關懷,還應有精神的憐憫。
3.作者為什么不安排安恩早些解釋不出售奶牛的原因呢?充滿矛盾設置懸念構思精巧
4.“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
你能結合《安恩和奶牛》談談你在這些方面的收獲嗎?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文學的大門,去享用精神的“美味佳肴”,用來補充心靈的營養,豐富你的情感,滋潤你的人生。
七、小結課文這篇小說非常精彩也非常動人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說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待動物不能只給他們物質上的給予,也應該給他們精神上的關懷。
安恩給了我們很多的啟迪,但是我們身邊卻經常發生一些讓我們震驚的事情!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們:“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多年前我看過一本畫冊,是一位叫tippi的法國小女孩和她的野生動物朋友的照片,每個畫面都深深震動我的心靈,它們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和動物的真正和諧,我選了其中的幾幅和大家一起分享:
是的,Animalisn’tfood,it’sfriend.——動物不是食物,而是我們的朋友。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就是尊重我們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雙手給予動物們更好的生活環境,用我們的愛心為動物朋友們送去更多的精神關懷。這個世界會因此更加和諧美好。
八、布置作業
小說最后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寫“筆記本”上)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圖形畫出不同形態的可愛的奶牛。
2、大膽想象奶牛的快樂生活,添上相關的周圍背景,使畫面飽滿、豐富。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奶牛場圖片一幅、幼兒8K畫紙、記號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奶牛長得什么樣?它在哪里生活?
2、我們天天都喝牛奶,讓我們一起感謝奶牛吧:“你吃青草,我喝奶,謝謝你花奶!薄
二、觀察圖片,了解奶牛。
出示“奶牛場”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奶牛的形態特征,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以及擠奶、工廠加工牛奶知識等。
三、怎么畫奶牛。
1、奶牛真可愛,那怎么畫呢?(教師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畫奶牛,并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畫法。)
2、教師小結幼兒畫奶牛的方法,編成兒歌:扁扁圓圓大鼻子,鼻子上面大拱門,拱門中間左右開,兩個小門變臉頰畫上圓圓大眼睛。頭上兩個彎彎角,牛角下邊裝耳朵,大大方形是身體,身體下邊有四腿,后腿牛奶擠一擠,喝上幾口好營養。不忘添上細尾巴,趕走煩人小蟲子。
3、奶牛身體是什么顏色?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在它周圍添畫點什么?
四、奶牛的快樂生活
1、鼓勵幼兒把奶牛畫大,畫出大小和形態不同的奶牛,大膽想象奶牛快樂生活的情景。
2、引導幼兒添畫相關場景,使畫面飽滿、豐富。
五、我的可愛奶牛故事
1、相互欣賞作品,將自己的畫編成故事講給同伴聽。
2、將作品布置在畫廊,幼兒命名主題:快樂的奶牛
活動反思:
1、充分發揮圖片認知作用。通過圖片可以讓幼兒清楚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用途。我讓幼兒對圖片進行充分的觀察和講述,先對奶牛的一切有個深刻的印象。
2、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圖片的出示容易局限幼兒的繪畫思維,我在幼兒繪畫之前,圖片認知之后,充分激發幼兒的大膽想象,給予多方面的畫圖內容啟示,如親親奶牛一家、散步的奶牛、游戲中的奶牛等等。
3、充分肯定幼兒的創作表現。我不做示范,讓幼兒根據對圖片上奶牛特征的認知,和老師一起總結出畫奶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放手讓他們大膽作畫。繪畫中我只要發現一點點與大家不同的特好的畫面或畫法,就及時拿起作品啟發大家學學或者也可以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更棒的作品。在老師的不斷肯定激勵下,孩子們會更膽大去創作,較好的作品效果也就出來了。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 篇8
大(1)班走進練湖牛奶場活動方案
一、活動設計:
學校準備讓我們到奶牛場參觀,對大班的孩子來說,參觀什么?了解什么?主題是什么?如何分解主題?一周來一直困惑著我。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通過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了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了解奶牛的經濟效益,了解奶牛場的投資以及國家對奶牛場的輔助措施四個方面,使孩子對奶牛場進行全面的了解。進而引導幼兒感受到奶牛場的發展,會帶動乳業、包裝業、運輸業等的發展,它可以給下崗工人創造再就業的機會,這一切更會促使丹陽經濟的發展,我們應當為自己是丹陽人兒感到自豪,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感情。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的思路與想法。
二、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情感。
2.培養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感情。
3.深刻了解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4.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學會主動與人交流。
5.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6.初步了解有關奶牛的生活習性方面的有關知識。
三、活動時間:20xx年11月15日
四、活動過程:
1. 了解奶牛的生活習性。
2. 了解飼養奶牛應該注意的事項。(吃、住、環境)
3. 了解奶牛的經濟效益。
4. 奶擠出后怎樣變成牛奶。
5. 牛糞的妙用。
五、活動后交流經驗。
六、整理資料,畫出參觀日記。
訪信息:
奶牛一天產奶量:多的70斤,少的50斤。
奶牛一天產奶價:多的100元,少的70元。(每斤鮮奶價1.4元)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借助故事中神奇的想像,引導幼兒關注蔬菜的顏色特征和作用。
2、引導幼兒根椐故事的情節線索自主表達,大膽進行仿編。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過程:
1、《彩色牛奶》故事掛圖
2、各種蔬菜
3、自制奶牛圖片
4、各種小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奶牛圖片并提問:這是誰?它有什么本領?奶牛身上擠出的牛奶是什么顏色的?你見過從奶牛身上擠出的各種顏色牛奶嗎?
教師:這是一頭神奇的奶牛,從它身上可以擠出各種顏色的牛奶,這是怎么回事呢?聽了老師講的故事《彩色牛奶》你們就明白了。
二、理解故事,嘗試表達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幼兒: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牛大叔帶來的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小動物喝了有顏色的牛奶,發生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教師:小動物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嗎?讓我們再來欣賞故事。
2、出示掛圖,理解故事內容
3、觀看第一幅圖,提問幼兒:
誰來了?
小白兔給奶牛吃了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說:黃黃的胡蘿卜)
奶牛吃了黃黃的胡蘿卜就擠出什么顏色的牛奶?
小白兔喝了變成什么?
4、觀看第二幅圖,提問幼兒:
誰又來了?
小黑貓給奶牛吃了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說:綠綠的青菜)
奶牛吃了綠綠的青菜就擠出什么顏色的牛奶?
小黑貓喝了變成了什么?
5、觀看第三幅圖,提問幼兒:
誰來了?小花鹿給奶牛吃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說:紫紫的茄子)
奶牛吃了紫紫的茄子就擠出什么顏色的牛奶?
小花鹿喝了變成什么?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這段話連起來說一說。(小花鹿給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擠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變成了一只小紫鹿。)
6、觀看第四幅圖,提問幼兒:
又有誰來了?
灰狐貍給奶牛吃了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說:紅紅的紅柿)
奶牛吃了紅紅的西紅柿就擠出什么顏色的牛奶?
灰狐貍喝了變成什么?誰能將這段話連起來說一說?(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7、觀看第五幅圖,提問幼兒:
8、小動物能變回原來的顏色嗎?
9、怎么變?
10、小動物有了這頭奶牛心里感到怎么樣?為什么?
教師小結:
不同顏色的蔬菜有不同的營養,小朋友要什么菜都吃,身體才會健康強壯。
三、自主游戲,大膽仿編
1、教師:森林里的小動物知道牛大叔有這么一頭神奇的奶牛,都想過來喂奶牛吃各種蔬菜。小朋友猜一猜,又有哪只小動物來了?它會給奶牛吃什么蔬菜?擠出什么顏色的牛奶?喝了變成了什么?
個別幼兒表達
2、幼兒分組游戲:我喂奶牛吃蔬菜
幼兒自選頭飾扮演一種小動物,選擇一種蔬菜喂奶牛,并講講給奶牛吃什么顏色的蔬菜,擠出了什么顏色的牛奶,自已變成什么顏色。
活動反思:
今天這節教研活動課我上的是《彩色牛奶》,這是一節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一個活動,這節語言課有兩個目標,大部分幼兒能較好地完成目標,幼兒對這節活動也比較感興趣,而通過這兩節教研課中對我感觸頗深,對如何上好教研課有了更深的思考,語言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幼兒說,教師起引導作用,如何正確引導這個問題是以后的語言課中值得我去思考的。通過了這節教研課學到了很多語言課的技巧,以后會繼續努力改善。
幼兒園大班《奶牛》美術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讓幼兒知道牛的種類很多,奶牛是其中之一。
2、通過觀察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以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3、讓幼兒知道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稱為“奶牛之鄉”。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參觀奶牛場(事先與牛場聯系好),汽車。
2、牛奶若干、奶制品。
活動過程:
一、 參觀前的談話。
“小朋友,現在我們要去參觀一個地方,小朋友們排好隊伍,聽老師的指揮,上汽車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推擠,注意交通安全知道嗎?
二、 了解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到了,這是什么地方?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呢?你們看見了什么動物?(奶牛)
這些牛是什么樣子的?(鼓勵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牛的外形特征。
“你們知道牛喜歡吃什么嗎?”引導幼兒觀察飼養員喂食。
三、 引導幼兒看牛產奶(飼養員用吸奶器吸奶)。
“我們小朋友吃的牛奶從哪里來的呢?”引導幼兒看產奶。
四、 幼兒排隊,回幼兒園的談話,了解牛與人們的生活關系。
“牛對人們有什么作用?”(奶可以吃,奶可以做成奶制品:奶粉、奶糕、奶片、奶茶....牛的肉可以吃,牛的皮可以做皮衣、皮帶、皮鞋、皮包等等,他的糞便是最好的肥料)
正因為牛有這么大的用途它的全身都是寶,所以人們要養奶牛,我們東北塘是養牛最多的地方,被成為“奶牛之鄉”。
五、 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正因為有了這么多的奶牛產奶,使我們人們能吃到新鮮的牛奶,牛奶營養好,很甜美。那么我們也要讓牛生活的更好,給它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為我們人類服務。
活動反思:
幼兒帶著興奮又好奇的心理來到奶牛場,通過觀察和聽飼養員的介紹,使幼兒對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知道牛是人們喂養的動物,它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生活中少不了它,并激發了幼兒愛牛的情感。活動過程中,幼兒探索欲強,人人給牛喂草,看牛吃食物的樣子、睡覺的樣子、有的幼兒還模仿牛的叫聲。整個活動幼兒興奮不已,收獲非淺。
小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種的黃牛,經過高度選育繁殖的優良品種,我國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為主,從1980年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開始引進此品種,此品種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產奶量高、耐粗飼。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其育種過程非常復雜。總之,它是由純種荷蘭牛與本地母牛的高代雜交種,經長期選育而成。
幼兒園大班《奶!访佬g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奶牛洛特和郵遞員的情緒變幻理解故事內容,
2.學習按故事情節的發展順序閱讀單頁多副畫面
3.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幻燈片PPT,音樂片段,早期閱讀經驗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體驗被驚嚇的感覺,并說一說感受
師:聽完音樂,你的心情怎么樣?
如果有人總是這樣嚇唬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二、看圖片閱讀故事,并提問
1.觀察扉頁,介紹主人公奶牛
師:畫面上有誰?從哪看出來是頭牛?奶牛為什么要埋伏在那里呢?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P1~1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奶牛在看什么?那個蹲下來的人是誰?
〈2〉畫面上的牛是誰?它在干什么?躲在哪些地方?它的表情怎么樣?
〈3〉它鬼鬼祟祟的要干嗎?嚇唬誰?〈配合音樂翻開第三頁〉
〈4〉它每天躲在哪些地方?
〈5〉如果你是農場主太太你會喜歡洛特這樣嗎?為什么?(第十一頁)
〈6〉如果你是郵遞員你會怎么樣呢?為什么?(第十二頁)
三、幼兒自主閱讀P13~19
〈1〉教師介紹閱讀內容,你們從這頁看到最后一頁,看看發生了什么事?
〈2〉幼兒自主閱讀,了解故事最后部分
四、集中交流,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內容
〈1〉誰來說說后來發生了什么事情?
〈2〉他送包裹時路特在干嗎?它躲在了什么地方?當郵遞員過來時它怎么樣了?郵遞員怎么樣?在路特后面的又是誰?
〈3〉包裹掉的時候郵遞員好象說了一句話,他會說什么?
〈4〉包裹被壓扁了,這個包裹是送給洛特的,洛特心情會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的?
〈5〉經過這件事以后,你覺得洛特會有所改變嗎?路特后來會怎么樣?這是故事的結局嗎?
五、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圖書
〈1〉教師介紹封面。
〈2〉現在它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讓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3〉送郵件,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