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通用7篇)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本內容為學前班第一學期教學內容,是在幼兒掌握5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為了讓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設計了本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使幼兒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正確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在幼兒生動活潑的情景和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6、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7、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得數是5的加法。
教學難點:根據數的組成學習加法。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的花,一棵貼有數字4的樹,一棵貼有數字5的樹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3個的蘋果,河里3條魚,2條小魚寫有得數是5的加法算式的樹葉、火車頭頭飾貼有車廂號碼的火車車廂掛飾、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法算式的火車票15數字卡,“+”卡、“=”卡。
學具準備:每個幼兒5個桃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準備
1、幼兒邊唱邊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復習:小游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5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湊數”小游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勢
合:1和4合起來就是5。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活動一:孫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動。
師:《西游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
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
幼兒:孫悟空
師:孫悟空來到學前2班,你們高不高興呀你們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孫悟空從花果山上帶來了許多仙桃,他要送給我們每一位小朋友,請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桌上都擺了5個仙桃,孫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請小朋友擺一擺,5個桃子有幾種分法看哪個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兒操作,師巡視
師: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孫悟空,他是怎樣分的
幼兒:5個桃子可以分成1個桃子和4個桃子……
師:小結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來就是5……
2、活動二:孫悟空變戲法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真聰明他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里有幾朵白色的花幾多粉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
師: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部分2個黃蘋果,3個紅蘋果,教法同上。
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我還可以變,孫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變出了魚揭開背景圖河部分3條魚,2條小魚讓幼兒觀察,自己編題、列算式,然后叫兩名幼兒說結果:一個提問題,一個說算式,老師和其余幼兒進行評價。
3、活動三:樹葉寶寶找樹媽媽
師:花果山上的樹葉怎么飄到這里來了,原來樹葉寶寶和樹媽媽走散了,葉寶寶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辦法,葉寶寶,好嗎我們看看葉寶寶身上有什么原來有電話號碼,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數就能葉寶寶找到媽媽了。
幼兒操作,將樹葉掛在相應號數的樹上然后請兩名幼兒檢查結果是否正確。
三、游戲:開火車
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然后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后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于游戲的刺激可能過于興奮以至于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并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情景和游戲,理解5以內的加法。
2.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體驗數學的有用。
核心內容:
數量的分合包括具體的分合與抽象的數的分合兩個部分,數量的分合包含著分解和組合兩個方向,是指一個總數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數(量),幾個部分數(量)可以合成一個數量(總量)。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符號卡片, PPT,操作圖紙,經驗準備5以內的分成。
活動過程:
一.引入
教師出示PPT水果園背景圖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水果園,這個水果園是這位老奶奶的,她要來考考我們的小朋友。她帶了來了五個香蕉,他問我們5可以分成幾和幾?
二.學習五的加法
1.教師出示PPT蘋果園
師:老奶奶要開始考我們了,老奶奶在蘋果園里摘了3個大蘋果放在籮筐里,她覺得不夠,又去摘了1個小蘋果,現在老奶奶一共摘了幾個?
師:誰用我這里的數字卡片,誰能幫我來列一個算式。(3+1=4)
師:3表示什么?
師:1表示什么?
師:4表示什么?
2.教師出示橘子園PPT
師:老奶奶先摘了3個大桔子,然后又摘了2個小桔子,現在一共有幾個桔子,請小朋友擺一擺算式。
師:3+2=5,除了這樣擺還能怎么擺?
師:它前后的數位置交換一下,結果不變。
3.教師出示西瓜園PPT
師:老奶奶來到了西瓜園,他摘了1個大西瓜,然后又去搬了4個大西瓜,老奶奶現在有幾個西瓜?請小朋友擺一擺算式。
師:試試你能擺幾種。
師:原來這里也可以擺出兩種,1+4=5 4+1=5
4.5的加法算式
教師列出5的加法算式:1+4=5 4+1=5 3+2=5 2+3=5
師:原來5的算式有這四種。
三.游戲“破解電話”
師:小朋友真聰明 ,老奶奶說當我們都成功時,打電話給他,我來看看老奶奶的電話號碼。
師:咦,怎么是6個空格啊,看樣子需要我們自己破解電話號碼。
四.開火車
師:老奶奶打來電話,邀請我們去她的水果園,你們想去嗎?他給我們準備了一張火車票,需要我們自己算一算自己坐在哪一節火車廂。
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應用交換規律進行7的加法運算,并嘗試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2、感受與同伴共同交流、解決問題的快樂。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學7的組成分解
2、PPT課件,記錄卡、鉛筆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圖找算式圖片6份、7以內的加法算式題若干,寫有7以內算式的骰子2個,自制棋盤等小組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碰球”的游戲,復習7的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與時光飛車玩碰球游戲,就能帶著小朋友們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復習了7的組成。)
2、以“智救懶羊羊”情境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學習應用交換的辦法進行7的加法運算。
(1)引導幼兒“發現氣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學習看圖列出第一組算式,并發現加法算式中的交換規律。
①提問:圖中有什么?氣球有什么不同?
黃的幾個?紅的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么?這些數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結:1個黃氣球和6個紅氣球合起來一共是7個氣球。
④提問:氣球怎么了?(教師展示課件中1個氣球和6個氣球位置的交換。)
誰在前面?(紅)有幾個?誰在后面(黃)有幾個?一共有幾個氣球呢?
⑤驗證:你列的是什么?(6+1=7)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嗎?
⑥小結:在加法中,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后,總數不變。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通過課件展示,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組算式,并發現兩個算式中“交換加號前后兩個加數的位置而總數不變”的規律。)
(2)以同樣的形式引導幼兒“穿過花叢”,根據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二組算式。
①提問:圖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幾朵?紅花有幾朵?一共有幾朵花呢?
②驗證:你列的是什么?還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著圖片上顏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對了花叢就能移開。
(這一環節引導幼兒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3)引導幼兒“穿過樹林”,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
●看著圖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樹列出算式,算對了就能到達狼堡。
(這一環節教師并未通過任何的問題直接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片內容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整個學習環節,通過創設“闖過三個關卡便可到達狼堡救羊”的情境,從“列出算式發現交換規律”——“嘗試使用交換的辦法列出第二組算式”——“ 遷移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列出第三組算式”這樣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掌握7的加法。
3、“獲取密碼卡進入狼堡”,與老師、同伴交流驗證操作結果,嘗試大膽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當幼兒能主動地與老師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后,對方便可在該幼兒的操作卡上作一個標記,這樣這張操作卡就是進入狼堡的密碼卡了。)
(這個環節通過創設與老師、同伴交流以“獲取密碼卡”才能進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幫助幼兒梳理7的三組加法算式及鼓勵幼兒嘗試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4、“狼堡內救羊”分組操作,內化遷移數學經驗。
(1)找懶羊羊(看圖口頭自編應用題,并列式計算):幼兒根據圖畫上的人物、蜜蜂、魚的不同特征從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確的算式并寫上得數。正確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懶羊羊圖案獲得驗證。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兒6人一組,每人拿一張圖片,算出得數,把得數是7的部分涂上顏色;將六張圖片拼合起來將出現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兩個幼兒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數是幾就在棋盤上走幾步,看誰先走到終點逃出狼堡。
小組操作(1)
小組操作(2)
小組操作(3)
(在“狼堡內救羊”的小組操作中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內化遷移。)
5、“懶羊羊獲救”慶祝會,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創設孩子們熟知的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懶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學習7的加法,并發現使用交換規律。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能分別用三句話講述出一幅圖的圖意,注意用詞正確。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若干。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出示圖一。
“這是什么地方?有誰?”“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簡單的話將圖上的事說清楚。”(山坡上有兩只烏龜)教師移動磁性烏龜:“這件事還有誰也能用一句簡單的話說清楚。”(又爬來了一只烏龜)請小朋友把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教師指圖:“最后一句話應該怎么說呢?誰會用三句話把圖上的事說清楚:幼兒個別、集體講述三句話。
列算式理解其含義。
“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表情?”
“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們一起說說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小組活動第一組:玩玩講講水果列算式。
第二組:玩玩講講動物列算式。
教后感:這節課上下來,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內的加法。他們通過自己的操作得出結果,嘗試到了成功了,所以記得很牢。
活動反思:
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而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后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5
大班數學:
4以內數的加法
教材分析
(重點與難點)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應以幼兒認識的事物具體到抽象為依據。4以內數的加減是10以內加減法的開始和基礎,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演示直觀地讓幼兒理解加法過程,提供情境加以引導幫助幼兒學習4以內數的加法運算。看三幅圖列算式需要幼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將圖中看到的事物抽象到數字再通過算式表示出來,所以對剛接觸加法的孩子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 =符號,理解加法的含義,難點是能看懂并嘗試說出三幅圖的內容并列加法算式。
幼兒基礎分析
(能力、經驗基礎)
幼兒的有:大部分孩子看實物可以說出多幾少幾,
幼兒的無:沒有看圖列算式的經驗,部分幼兒不清楚算式中+、=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提升點:通過情境,幼兒在觀察中認識+、=符號,理解加法的含義,嘗試看三幅圖列加法算式;
活動目標
1.學習4以內的加法,認識+、=符號,理解加法的含義;
2.能看懂并嘗試說出三幅圖的內容并列加法算式。
活動準備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PPT、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觀察ppt,引出加法算式幫助幼兒理解加法的含義。
草地上原來有幾只兔子?后來又來了幾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兔子呢?(依次出示靜態三幅圖)
小結:草地上來了一只兔子,又來了兩只兔子,現在一共有3只兔子。這個過程也可以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誰來說說看?
播放ppt,出示1+2=3,這里的1代表什么意思?2呢?3呢?(多提問)
2、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及符號表示的含義。
提問(指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最后結果是變多還是變少的?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小結:+表示加上、變多,=表示一共有幾只。
3、出示ppt,自主學習4的加法。
提問:花朵上有幾只蝴蝶?出現了什么?現在一共有幾只?誰能完整說一說?
提問:誰能用一個加法算式來表示剛才發生的事情。
提問數字的代表含義
二、操作鞏固
要求:
1、觀察三幅圖并完整地說一說圖中發生的事
2、在橫線上列出算式
3、完成后說說數字代表的含義并檢查
三、集體交流
1、出示錯誤資源(符號錯誤、看不懂圖),誰來完整說說圖中發生了什么?這個算式有問題嗎?應該怎么列?
2、出示正確資源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得數是8的加法,會看圖或按所出物品列算式。
2、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3、體驗共同游戲的愉悅。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
(1)圖片:小鳥、小貓、小兔、小孔雀各8只
(2)森林圖片一幅
2、學具:小雪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做《手指操》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孩子們!(哎!)我們一起來做做《手指操》好嗎?(好)伸出一雙小小手,一起做做手指操;握拳張開好放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張開雙手左右擺,三、二、三、四、五、六、七、八,四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擺小雪花片,復習8以內數的組成
1、教師說出8以內的數,請幼兒在籃子里取出相應的小雪花片,并把它分成兩部分。(幼兒操作)
2、請幾個幼兒起來把自己是怎么分的告訴大家,看看他分得對不對,分對了的給以鼓勵,同時教師把小朋友分的結果用組成式表示在黑板上。
3、請全體幼兒讀一讀這些組成式。
4、教師告訴幼兒為了不遺漏,分的時候應該掌握一個規律:按左邊少一個右邊就多一個的方法來分這樣不容易漏分,如把8分成了1和7,按左邊多1右邊就少1的規律來分,就是8可以分成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三、教師以許多小動物聚集在森林里慶祝"6.1"兒童節的形式教幼兒學習8的加法教師出示森林圖片,告訴幼兒:"孩子們,這是美麗的大森林,今天森林里可熱鬧啦!許多小動物都聚集在這里慶祝六一兒童節,它們要為小朋友表演節目,慶祝小朋友的節日小朋友高興嗎?(高興)
1、下面請看小動物們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節目《小鳥在歌唱》
(1)出示1只小鳥,又飛來7只小鳥,問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在唱歌?(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減法)列式:1+7=8,根據加法的交換規律,交換兩個加數得數不變。誰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抽幼兒列式:7+1=8。)
(2)請幼兒齊讀算式1+7=8,7+1=8
2、請看小動物們給小朋友帶來的第二個節目《小貓捉老鼠》
(1)出示2只貓捉老鼠,又來了6只貓捉老鼠,問:現在舞臺上一共有幾只貓在表演《貓捉老鼠》?(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呢?(加法)列式:2+6=8,看到這道算式,你還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嗎?(抽幼兒列式:6+2=8)
(2)請全體幼兒齊讀算式2+6=8,6+2=8
3、下面是可愛的小兔子給我們帶來的節目--歌表演《小兔子乖乖》
(1)出示3只小兔,后來又跑了了5只小兔,問一共有幾只小兔在表演節目?(8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加法)列式:3+5=8,你還能列出另外一道算式嗎?(抽幼兒列式:5+3=8)問:5在這里表示什么?3在這里表示什么?8呢?
(2)全體幼兒齊讀算式3+5=8,5+3=8
4、漂亮的小孔雀聽說小朋友的節日快到了,也趕來了,它也要為小朋友表演節目,請看小孔雀給小朋友帶來的節目《孔雀開屏似彩霞》
(1)出示4只小孔雀表演孔雀開屏,后來又來了4只小孔雀,問現在這里一共有幾只小孔雀在表演節目?(8只)問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加法)幾加幾等于8?(4+4=8)它們這幾個數分別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抽幼兒回答)(齊讀算式)
(2)請幼兒齊讀得數是8的加法算式。
四、游戲《湊數》,復習鞏固得數是8以內的加法玩法:教師出示一個數字,要求幼兒仔細看清楚老師寫的是幾,然后教師說出一個數字,幼兒也說出一個數字,要求教師說的數字和幼兒說的數字相加的得數是教師出示的這個數。如:教師出示數字8后說:"我出1,你出幾?"幼兒說:"你出1,我出7,教師:1+7=?幼兒:1+7=8(游戲反復進行)
五、教師總結活動情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學習8的加法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到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是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實物產生聯系,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系,擴大認知面,而且對開拓孩子思維,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及激發學數學的興趣也極為有益。
幼兒園大班的加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中物體的數量和看兩張卡片合并的過程列出得數是7的加法算式,鞏固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2、發展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一棵大樹,各種可以爬到樹上的小動物磁教具。
2、6以內的加法算式題幾張。(開火車游戲中教師出示時用)
3、幼兒每人一套學具。
4、布袋一只,內裝有各種7以內加法的算式題。(題目要做成各種禮物)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的游戲復習6以內的加法。
教師出示6以內加法的題目,幼兒按座位以開火車的形式答出得數。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樹)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動物來我們班來玩,它們在玩爬樹的游戲,想請小朋友把爬的結果用算式題擺出來。
2、教師先拿出5只動物到樹上,再拿出2只小動物,請一名幼兒上來擺出5+2=7的算式。請個別幼兒講講算式中各數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請全班幼兒練習:3+4=7、6+1=7、2+5=7、1+6=7、4+3=7等算術題。(用學具擺)
(三)、游戲(摸禮物)進一步鞏固7以內的加法。
小朋友們很能干,小動物玩得很開心,它們有禮物想送給小朋友。請幼兒逐個上來摸禮物,但必須回答對禮物后面的算術題才能得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