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2篇)
賽龍舟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鑼、涂”等8個生字,會寫“盼、鑼”等13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用詞的準確和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讀課文,體會賽龍舟的熱鬧場面,感受競爭、向上的.精神。
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是如何描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積累、豐富語言。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質疑啟思
1.同學們,我們來學習第7課《賽龍舟》。板書課題。
2.齊讀課文題目,引導質疑:讀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賽龍舟是指什么?)
3.課文中是講在哪一天舉行的龍舟比賽呢?(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對于我們北方孩子來說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掛葫蘆、吃雞蛋、小孩子系五彩線、吃粽子。)
而課文所寫賽龍舟,則是我國南方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最隆重的一項活動。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賽龍舟的魅力。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把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讀課文,相機糾正讀音或讀得不好的地方,師生共同評議。
3.出示生字、生詞或短語卡片,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敲鑼 涂滿 拋下 擊鼓 起伏 威武 距離 拳頭
競爭 激烈 一式的短槳 壯闊的場面 禁不住 勁頭
你記住了哪些字詞?怎么記的?(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形聲字構字規律識記“鑼、槳、闊、勁”,“钅木 門 力”是形旁,表義,“羅 活”等聲旁,表音。
加一加:“目+分=盼”“二+山=擊”“亻+犬=伏”
形近字比較:威-武 競-竟 繳-激
5.再讀課文,想想剛才的那些詞和詞組在文中該怎樣理解,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指名回答。)
三、指導書寫
盼 鑼 威 武 式 槳 擊 奏 伏 競 激 闊 勁
說說每個字大家寫時要注意什么?
寫好生字四步走:1.說一說。2.看一看。3.寫一寫。4.對一對。
說一說:整體結構上要注意什么。
看一看:關鍵筆畫的寫法。
“盼 鑼 伏”——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激”左中右結構。
“槳 ”——上下結構,應寫得上窄下寬,“競”上下等寬“奏”上寬下窄。
寫一寫:老師范寫,重點指導“武 闊”,學生練寫。
“武”注意書寫的筆順,先寫“二”,再寫“止”,注意“止”的橫變成提,最后一筆是斜勾,要寫得長一些,與 提在同一水平線上。
“闊”先寫“門”,再寫“活”,從外到內。
對一對:再和課本對照一遍,寫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時改正。
(2)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3)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
師小結: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最神奇的文字,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集形象、聲音和意思三者于一體的特性,掌握了漢字這一特點去學習,能幫助我們更輕松的認讀、識寫。
四、整體感知,初步把握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
2.指名分段讀,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3.用先寫-------然后寫--------最后寫-------這樣的句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師小結:那就是先寫了比賽前,然后寫了比賽中,最后寫了比賽后的感受。(板書:前中 后)
5.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寫了比賽前,哪個自然段寫了比賽中,哪個自然段又寫了比賽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比賽前。
第二部分(2、3自然段):比賽中。
第三部分(4自然段):比賽后。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談話引入:
1.板書課題:賽龍舟。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七課《賽龍舟》。
2.老師先來檢查一下上節課所學。
出示生詞:
敲鑼 涂滿 拋下 擊鼓 起伏 威武 距離 拳頭 競爭 激烈 一式的短槳 壯闊的場面 禁不住
開火車讀,領讀。
課文中還有這樣幾句話不容易讀準確,誰愿意挑戰一下自己,讀給大家聽。
一生一句。讀錯了糾正,跟讀。
3.小結預習情況。有了上節課的學習,相信這節課上大家會學的更輕松。
二、品讀課文,重點突破
1.這龍舟比賽真是熱鬧呀!我們來看47頁插圖,你看到了什么?(龍舟、船手、觀眾)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這熱鬧的場面的呢?默讀課文,對照插圖想一想,在圖中相應位置標記出順序。(寫上1、2、3、4、等等)
3.交流:龍舟的樣子、船手、比賽過程、觀眾等四個方面來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的。
4.這場龍舟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人來觀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攝影愛好者,你會選擇哪一幅畫面拍下來與大家分享呢?為什么?默讀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后自由地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說說你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畫面?
5.交流:
預設:
(1)我會先把龍舟的樣子拍下來,因為龍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氣。“它們就像一條條出海的蛟龍。”
長長的“龍體”上涂滿了鱗甲形的斑斕花紋。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
理解“蛟龍”,體會比喻的妙用。長、顏色多、美。出示圖片理解斑斕花紋,體會顏色美。
龍舟這樣威武無比,我們就要讀出這種氣勢來。比一比看誰眼中的龍舟更威武,更神氣。指名讀這兩句話。
小結:看來這位攝影愛好者很有眼光,選擇了威武神氣的龍舟。你還會選擇什么畫面拍下來呢?
(2)我會選擇船手,因為他們很精神、很整齊劃一。“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船手。他們穿著一式的運動衣,劃著一式的短漿。船頭還有一個站著的人,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鑼、吹哨子。”“隨著“咚鏘,咚鏘”的鑼鼓聲,短漿整齊、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團團雪白的浪花。龍舟就在這浪花中有節奏地起伏著,飛快地前進著,真像是龍騰大海,好看極了!壯觀極了!”
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動作,體會整齊美。
追問:船手們無論是穿著還是動作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們無論是穿著還是動作,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整齊。為什么會這么整齊?[有人指揮]
為了贏得比賽的最終勝利,大家必須得聽從指揮,齊心合力,團結奮進。那我們也齊心合力把這份整齊團結的感覺讀出來,好嗎?(齊讀一遍)
(3)我會拍下比賽的畫面,因為這龍舟比賽實在是太激烈了。“競賽進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忽而這條在前,忽而那條在前,船與船之間的距離不到一個“龍頭”,咬得可緊了!
對比讀,你認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換哪些詞?
換成“一會兒”“一會兒”“追”讀一讀,感覺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這幾個詞表示時間的間隔更短,“咬”表示龍舟你追我趕,力爭上游,拼命向前,誰也不肯落后。更讓我們感受到比賽的激烈。)
作者的用詞十分準確。小組競賽讀,看哪組同學看到的比賽最激烈。
播放視頻,再讀。
(4)我想給河堤上的觀眾也拍一張照。“堤上的人群激動地吶喊著:“加油!加油!”許多人還點燃鞭炮拋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緊拳頭大喊大叫,直到龍舟都過去了,還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聯系生活理解“吶喊”,生活中你什么時候“吶喊”過?(拔河、運動會上)帶著吶喊助威時激動的心情我們來讀一讀這些句子。
6.同學們,龍舟過去了,觀眾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龍舟比賽結束了,人們對當時的熱鬧場面難以忘懷。相信龍舟比賽在同學們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賽龍舟這項活動從古代流傳至今,僅僅是因為它的精彩熱鬧嗎?(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賽龍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熱鬧,留給人們更多的是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精神。
(四)總結全文,體會寫法: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我們不僅見識了龍舟比賽的激烈,更感受到龍船競賽中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精神。同時也學到了場面描寫的方面,作者沒有籠統地寫比賽怎么樣,而是抓住龍舟、船手、比賽及觀眾這四個點寫出了龍舟競賽的熱鬧場面。課后請大家用這個方法寫一寫去年運動會拔河比賽的場面。
其實,在我國還有許多民族節日,希望同學們課后通過上網查找和詢問家長,了解我國其他民族節日的來歷及風俗習慣,下節課我們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龍舟 威武
7. 賽龍舟 船手 整齊 團結 積極向上
比賽 激烈 力爭上游
觀眾 興奮
教學反思:
《賽龍舟》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南方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它圍繞著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的順序來寫向我們描寫了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賽龍舟》一文的內容并不很難,但要透過語言文字體會并感受離他們生活很遠的活動并非易事。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本堂課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落實了“讀”的語言實踐過程,設計了多種讀的方法,有自由讀、指名讀、引讀、齊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悟情,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初讀課文時我設計了兩個步驟,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文,提出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的要求,掃清字詞障礙。然后指名分段讀文,其它同學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在學生反饋時,引導學生弄懂課文就是描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并用“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這樣的句式概括課文的描寫順序。這樣的教學不僅發揮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以讀為本,培養朗讀能力 。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因此,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
首先,圍繞課后習題“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描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的?”讓學生小組內合作讀,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是從龍舟的樣子、船手、比賽情況、圍觀者四個方面進行場面描寫的,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也為學寫場面描寫奠定基礎。
然后直入課文的重點,品詞析句,尋找恰當的訓練點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如:在理解龍舟樣子的句子時,我首先指名學生讀文,讓學生說一說龍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說出龍舟是精美的,威武的。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練讀,把龍舟的精美和威武展現出來?再指名讀,此時我發現學生的朗讀還是有些不到位,這時我適時的進行了朗讀指導,讓學生抓住重點詞來讀出龍舟的威武,最后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我們是龍的傳人,也應有這樣的氣勢,昂起頭,我們一起讀。”這樣一下就把學生帶入了文本,仿佛一艘威武的龍舟就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讀出了感情。在學習體會比賽激烈的場面時,先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的意思如:“忽而……忽而”,還有“咬”在此處的意思,學生換詞練習,進而體會比賽的激烈。最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讀出比賽的激烈。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充分的讀,指名讀,比賽讀,最后創設現場情境讀,很快就把學生帶進了比賽中來,真正的感受到了比賽的激烈。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也是在這一次次的訓練中,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熏陶。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在教學時,我以“我能讀得很威武”“我能讀得很激烈”等方式調動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讀的過程中以“讀得太棒了,夠威武”等評價語來評價學生的朗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民主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
本課教學結束了,回想起來,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對學生全面關注不夠。對課堂上學生發言的生成點捕捉得不夠及時,錯失了一些深挖教材的好時機,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努力。
賽龍舟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端午節對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而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看圖片、視頻、游戲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一、了解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劃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一、劃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知道它在哪里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后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么的嗎?”(幼兒回答:劃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劃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劃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么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劃船的人發號口令;“劃手”聽著鼓點拿著船槳劃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著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奏來劃船,會怎么樣呢?”
“劃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奏忽快忽慢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么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劃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劃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游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游戲規則
規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體驗規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才的節奏游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為什么會這樣呢?
(2)后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劃龍舟的時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穩到達終點?
2、剛才的節奏游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游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么規則呢?
活動反思
作為一節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