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精選17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相近的顏色涂色,體驗創作的樂趣。
2.引導幼兒說出常見的樹葉的名稱,了解其形狀、色彩。
3.教育幼兒關心周圍的植物,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注意帶孩子觀察幼兒園里樹木的葉子;
2.工具準備:作業紙、油畫棒;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會用相近的顏色進行涂色;
活動難點:涂色均勻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你們知道夏天大樹上的葉子長成什么樣子了嗎?老師帶來幾片樹葉,讓小朋友們看看他們一樣嗎?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樹葉的顏色和形狀。
師:我們幼兒園有什么樹呀,桃樹、楓樹、槐樹、丁香樹、海棠樹、梧桐樹......
出示桃樹葉、楓樹葉、梧桐樹葉讓幼兒觀察:
桃樹的葉子:長長的、細細的
梧桐樹的葉子:大大的、園園的
楓樹的葉子:五角形的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的樹木的名稱和葉子的形狀;
老師引導幼兒說出葉子的顏色,都是綠色,讓幼兒了解葉脈、葉柄。
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一樣嗎?有的地方深一些,有的地方淺一些;
3.老師示范涂色,用相近的綠色涂色,出示范畫讓幼兒觀察。
4.老師準備了好多樹葉作業紙,請你選一樣最喜歡的把它涂上美麗的顏色。注意:要一筆挨著一筆涂,不要把畫面弄臟了。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重點指導選色。
師:請小朋友找出三根綠顏色的油畫棒,先選一種來涂色,接近中間的地方要換色,繼續涂色。
6.展示幼兒的作品,教師進行點評。告訴小朋友要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小朋友完成作品,布置幼兒園的主題墻面。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2
活動目標:
1、發現并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條件給葉子分類,了解幾種特殊的葉子,感受葉子的多樣性和奇特性。
3、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采集的葉子
2、不同的葉子實物和圖片
3、分類盒、紙、筆
4、實物投影儀
5、盆栽含羞草、豬籠草
活動過程:
1、分享交流采集葉子的成果。
(幼兒的桌上陳列有采集來的各種葉子)
教師:大家來相互說一說,你采集到了什么葉子,它是什么樣的?
2、比較不同葉子的差別,有重點地說出葉子的特征。
(1)教師:這些葉子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出葉子的不同之處,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比較有關葉子。
教師小結: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
(2)教師:葉子有共同的特征嗎?
教師小結: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和葉柄。
3、給葉子分類
(1)教師:你會給葉子分類嗎,看看誰和誰一家?為什么要這樣分,給他們做個標記。
幼兒在分類盒中將葉子分類,并制作分類標記。
(2)請幼兒講述分類情況。
4、了解幾種特殊的葉子。
(1)了解可以吃的葉子。
教師:葉子可以吃嗎?你吃過什么樣的葉子?
教師(出示一些蔬菜):你吃過這些菜的葉子嗎?你還吃過哪些菜的葉子?
(2)了解有特殊本領的葉子。
教師(出示盆栽含羞草、豬籠草和毛氈苔、合歡的圖片):你認識這是什么植物嗎?他們的葉子可有著特殊的本領。
教師演示、介紹這四種植物葉子的特殊本領。
5、總結性談話。
教師: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葉子,覺得大自然奇妙嗎?大自然中是個神奇的大寶庫,有許許多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介紹著自己的葉子,很興奮。
孩子們都能從自己和他人的葉子中得出葉子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形狀、大小、葉脈、邊緣都不一樣的結論。
對于這種擴展知識,孩子是最喜歡的,他們覺得了解了很多秘密,懂得了很多。今后,我要多積累這種小知識,隨時給孩子們解答。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3
設計意圖:
秋天到了,有的樹葉變黃了,有的樹葉落下來了,有的樹還綠綠的,孩子們不僅會問,老師,這是為什么啊?于是生成,讓幼兒認識落葉樹和常綠樹,通過讓幼兒自由探索、發現,進一步認識落葉樹和常綠樹兩種葉子,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異同。通過老師做實驗讓幼兒知道為什么綠葉樹到了冬天也還綠的,而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落葉的道理。
教案目的:
1、使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有多種多樣的葉子,能將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分類。
2、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案準備:
課前組織幼兒到戶外拾落葉,讓幼兒拾自己喜歡的葉子。葉子若干。分類籃若干。
教案過程:
1、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各種葉子。
(1)出示常綠樹葉和落葉樹葉,讓幼兒說說哪片是常綠樹的葉子,哪片是落葉樹的葉子。
(2)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樹葉分類,講述兩種類型葉子的特征并比較其不同。
(3)通過看看、摸摸、聞聞所拾的葉子,說說常綠樹和落葉樹葉的特征,比較不同葉子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異同。(兩遍)
2、實驗:你們知道為什么常綠樹一年四季都是綠的,而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到了冬天就變得光禿禿的了。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用保鮮膜包住的小毛巾和沒用保鮮膜包住的毛巾在電吹風的作用下,有什么不同。讓幼兒摸摸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毛巾變化。
3、教育幼兒愛護樹木,平時不摘樹葉,不搖樹,保護環境。
4、《樹葉找媽媽》
教師介紹名稱及玩法:幼兒手拿落葉樹或常綠樹,聽音樂自由表演,音樂一停,常綠樹葉娃娃去找常綠樹媽媽,落葉樹葉娃娃找落葉樹媽媽。(兩遍)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葉子有多種外形,樂于探索,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根據葉子的某個特征分類。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筆、泥、顏料、大紙、海綿塊等。
2.與幼兒一起到戶外撿許多不同的葉子,將葉子分散放置在活動室四周。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出活動內容:這兒有這么多漂亮的葉子,把你最喜歡的葉子找出來好嗎?
2.幼兒自由觀察葉子的外形、顏色,并交流自己最喜歡的葉子。(教師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個別引導幼兒用于葉子“親密”的方式探索,如撫摸它,聞聞它,與它說悄悄話等。)
3.幼兒集中交流探索的感受并說說葉子的外形像什么?(如想小船、扇子)
4.小組活動: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將葉子按某一特征分類。(如按外形、顏色分等)
5.幼兒集中觀看錄像《有趣的葉子》
6.幼兒自選表征活動:
(1)手掌畫:探索用手掌畫出葉子的不同形態。
(2)樹葉貼、泥塑樹葉。
7.幼兒自由交流作品。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5
設計思路:
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讓孩子陶醉的魅力,秋天又是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最豐富多彩的季節,秋天的大自然中到處有讓孩子悠游其中,快樂探索、學習的素材。一天,亮亮拿來一可含羞草,興奮的告訴班里的小朋友:手一碰含羞草的葉子就會縮起來。引來一陣圍觀。是啊,那些有趣的美麗的葉子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看似十分平常,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小的葉子許許多多有趣的現象和作用。因此,我就設計了“有趣的葉子”這一活動,與孩子一起進入自然的天地,共享探索自然的奧秘。
活動目標:
1、觀察各種葉子的外形和特征。
2、比較不同的葉子的差別,能夠用簡短的語言正確描述不同葉子的主要特征。
3、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探索與實驗,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每桌一份葉子(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組織幼兒收集葉子。
2、自制“葉子標本”。創設“葉子王國”主題墻。
3、音樂磁帶(會跳舞的葉子);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出示“葉子標本”,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很特別的書。(出示“葉子標本”,老師翻閱給幼兒欣賞)。
這本書里有些什么?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看這些植物的葉子吧!
(分析:以一本“葉子標本”的展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設置問題請幼兒回答,引起幼兒探究葉子的欲望)
二、觀察認識各種不同的葉子
1、組織幼兒觀察、討論。
師:請你們拿出葉子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再和同伴討論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要求:幼兒自由拿著葉子觀察、討論。老師來回參與幼兒討論,引導幼兒從葉子的顏色、大小、形狀、正反面、厚薄等進行觀察。
2、組織幼兒講述
師:老師看了這些葉子,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秘密。你們發現了嗎?
3、組織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葉子的特征。
①師:在這些葉子中,我最喜歡這片葉子(拿起棕櫚樹的葉子)
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這片葉子嗎?
師向幼兒示范介紹:我最喜歡這片葉子,它長得大大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②師:你最喜歡哪一片葉子?為什么?請你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非常好,這些葉子有大的、小的、長的、細的、有的象扇子、有的象衣服、有的象根針植物的葉子太奇妙了。我們幫它們取個好聽的名字吧!(幼兒自由取名字)最后歸納為“奇形妙葉”四個字。(并相應出示漢字)
(4)組織幼兒進一步認識葉子的奇妙
師:除了這些“奇形妙葉”我還知道一些更奇妙的葉子呢!
向幼兒介紹:
合歡:合歡葉子到晚上會睡覺。(師生游戲:老師說晚上到了,幼兒就做合歡睡覺。)
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一被碰到就會合起來。(師生游戲:幼兒做含羞草,老師去碰他們的手,幼兒就把手合起來)
豬籠草:豬籠草有捕蟲袋,小昆蟲不小心滑落,就會被吃掉。(師生游戲:老師做小蟲飛到幼兒手上,幼兒就抓住。)
毛氈苔:毛氈苔的細毛上有糖液,可以粘住蟲子。(師生游戲:老師做小蟲飛到幼兒手上,幼兒就夾住老師的手。)
(幼兒和教師互換角色玩)
三、結束活動
師:你們看了這么多奇形妙葉,有什么感想?
師:那么我們就變成一片片小小的葉子,跳個快樂的舞蹈,一起去親親大自然。(師生跳“會跳舞的葉子”的舞蹈)
活動延伸:
1、利用散步時間組織幼兒開展撿樹葉活動。
2、組織幼兒開展繪畫活動:奇形妙葉。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6
活動準備:
1,各種葉子
2,組織幼兒收集各種葉子,豐富相關知識。
3,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韻律活動進場
2,導入活動。
教師:春風到來了許多同伴,讓我們大家尋找她們的秘密。
二、指導幼兒觀察、探索、發現葉子的特征。
1,讓幼兒帶著問題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師;葉子長的怎樣?它有哪些顏色?有哪些形狀?它象什么?葉子的正面、背面、邊緣摸上去分別有什么感覺?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2,幼兒自由結伴去觀察、探索和發現。幼兒觀察時,教師可參與幼兒的活動,并給予指導,同時鼓勵幼兒邊觀察邊互相討論商議,提醒幼兒摸時注意安全。
3,請幼兒回到原位,圍繞顏色、形狀、大小、厚薄、軟硬、光滑、毛糙、氣味等方面暢訴自己探索的結果。
4,遷移擴展經驗。圍繞投影儀上葉子的形狀,請幼兒講講象什么?你還在哪兒見過哪些植物,
葉子是這樣形狀的。還可以為顏色或氣味或其它來遷移擴展幼兒的經驗。
三、指導幼兒分類
1,分類前指導。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進行分類,再找出分類標記進行分類。
2,幼兒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時,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分類情況。先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是怎么分的,再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分法。
四、討論葉子的作用
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食用、藥用、美化環境及對植物本身等方面來思考葉子的作用。
五、結束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7
設計意圖:
上個星期三,幼兒園組織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時候,小朋友偶然發現一個桔子上帶了幾片葉子,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這幾片葉子吸引住了,還不斷地從地上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葉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這不正與我的網絡主題“我愛大自然”相符嗎。在正常的思維下,如果講到大自然,我們通常會先講自然中的植物,從植物出發,再到樹木,最后講到樹木的根莖葉,經過這次孩子們秋游,拾落葉的舉動,何不換種方式,從最小的知識開始,再到大的環節。對此,我生成了這次的綜合活動:有趣的葉子。想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活動目地:
1、幼兒熱愛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大小、形態和顏色。豐富幼兒對樹葉的知識:葉柄、葉脈、樹葉的正反面。
3、能大膽進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戶外有落葉木場地;彩色顏料、毛筆、漿糊等繪畫用具;示范畫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拾落葉。
帶幼兒到戶外場地,談話導入,讓幼兒自由撿拾地上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幼兒自由探討,發現樹葉有不同的形態和顏色。
1、形態各異(大小、長短、圓扁以及帶鋸齒"")
2、顏色不同(包括楓葉、綠葉、落葉)
3、樹葉的組成(葉柄、葉脈、葉子的正反面)
三、將自己收集到的葉子進行拓印畫。
1、出示范例,講解示范。
用毛筆蘸上顏色,涂在葉子上,涂好后將葉放在紙上面用手輕輕一按,有顏色的葉子就印在紙上了。可以選自己喜歡的葉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畫面。
2、幼兒動手印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印得多,印得好,印過的葉子應放會盒子里。提醒幼兒顏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滿,換顏色時應把毛筆洗干凈,再涂其他顏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潔。
3、展示幼兒作品,對保持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
活動延伸:
葉子的用處(茶葉、菜葉如果幼兒感興趣,還可簡單提一下光合作用)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8
一、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為幼兒的探究課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我結合中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圍繞這一活動主題,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培養幼兒愿意觀察、主動探究的好習慣,并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并對事物進行比較觀察和連續觀察,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探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簡單的分類、概括。
二、活動目標:
1.感受落葉的美,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情感態度)
2.知道落葉的特點,認識幾種常見的落葉樹及常綠樹(認知)
3.能指出哪些常見樹木在秋天會落葉,哪些不會(能力)
三、活動重點:知道落葉樹和常綠樹葉子的特點
四、活動難點:分清哪些哪些常見樹木在秋天會落葉,哪些不會
五、活動準備:
兒歌《小樹葉》;
不同落葉樹和常綠樹的葉子若干;
進行過拾落葉活動
觀察過秋季樹木落葉的景象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主題,提問留下懸疑。
(進入狀態:師:小嘴巴 幼:閉起來。 師:小眼睛 幼:看黑板。)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哦。
附故事:
(出示背景圖)清晨,花媽媽送小花出門去上學了"小花,準備好了嗎,我們去學校了哦""準備好了,我們快去學校吧媽媽""走吧"(放兒歌)花媽媽牽著小花的手走出門,小花指著地上的落葉對花媽媽說"媽媽 ,你快看,地上好多樹葉呀,好漂亮啊"媽媽看著地上的落葉突然說"等一下""怎么了媽媽"小花抬起頭看著媽媽不解的問"秋天到了 ,媽媽給你多拿一件衣服帶去學校,要是覺得冷就穿上,不要感冒了"于是花媽媽帶著小花回家多拿了一件衣服裝進了小花的小書包里。
小花不懂"媽媽,你是怎么知道秋天到了呢?""因為銀杏樹葉都掉了啊"小花還是不知道,落葉和秋天有什么關系啊?
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神奇的奧秘吧!
(過程說明:此環節通過故事導入主題,引起小朋友們的注意,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探索欲,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梧桐樹和銀杏樹在秋季的變化圖,讓小朋友們知道常見的梧桐樹和銀杏樹是落葉樹,并請小朋友們動腦思考,給樹的種類取名師:小朋友們知道這是什么樹嗎?(出示梧桐樹圖片)
幼:1.這是梧桐樹回應:小朋友們一下就認出來這是梧桐樹,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訴老師你是怎么知道這是梧桐樹的呢?
2.不認識、不知道
回應:咦 ,老師聽見有的小朋友說不知道這是什么樹,那我請知道的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怎么知道這是梧桐樹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來幫助他們?
幼:梧桐樹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樹葉上有三個小角
回應: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其他的小朋友也要向小朋友學習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哦。
師:現在小朋友們知道了嗎,這是?
梧桐樹(師生共答)師:(放兒歌,出示秋天的梧桐樹圖片)沙沙沙,秋天到了,小朋友們看一看,梧桐樹有什么變化?看誰最先發現!
那我們現在知道,梧桐樹的葉子到了秋天會?
會變成黃色 會枯萎掉落(師生共答)師:那小朋友們再來看一看 這是什么樹呢?我們學校就有很多哦(出示銀杏樹圖片)答:銀杏樹
師:秋天的時候葉子寶寶們是不是都穿上了黃色的新衣服,一個一個離開樹媽媽了。
噢,那我們現在知道了,銀杏樹的葉子也和梧桐樹的葉子一樣到了秋天都會變成黃色,枯萎 掉落現在老師遇到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開動自己的小腦筋來幫助老師,在生活中我們會看見很多和梧桐樹、銀杏樹一樣的 到了秋天會落葉的樹,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幫忙給這種樹取一個名字,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給它們取個什么名字好呢?
幼:軟軟的回應:X X小朋友發現了落葉都是軟軟的,還有哪位小朋友其他發現嗎?
幼:很薄 很干
回應:小朋友們都觀察的很認真很仔細,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干干的(師生共答)小朋友們真棒,讓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自己吧師:十班的寶寶誰最棒幼:我棒我棒我最棒
3.出示常綠樹葉,讓幼兒區分落葉樹與常綠樹師:(出示桂花樹圖片)除了落葉樹,老師發現呀 還有一種樹。就像我們學校里的桂花樹,在春天的時候有綠綠的葉子,秋天呢?會怎么樣?我們一起來看看(放兒歌,出示秋天的桂花樹圖片)沙沙沙,秋天到了,你們看桂花樹的葉子有沒有和我們剛剛看到的梧桐葉、銀杏葉那樣變黃掉落呀?
幼:沒有回應:不僅沒有,反而還開出了很多香香的小花呢。
像桂花樹這種一年四季都有綠葉的樹,人們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 你們猜一猜叫什么?
回應:小朋友們都猜得很接近了,人們叫這種樹常綠樹。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從常綠樹上修剪下來的樹葉,現在發給剛剛沒有拿到落葉的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各種常綠樹葉,分發給小朋友)小朋友們同樣也要把自己拿到的小樹葉分享給旁邊的小朋友哦,請你們一起仔細的看一看,摸一摸,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然后把你們的發現講給大家聽。
幼:常綠樹的葉子硬硬的
滑滑的,厚厚的
回應:剛剛小朋們說到了,我們常綠樹的樹葉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老師還發現這些樹葉呀 都不是干干的,是有水分的`,表面有蠟質師:好了,現在我們發現了樹葉的秘密,請小朋友們把小樹葉好好地收起來,不可以亂扔哦。
老師想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落葉樹哪些常綠樹呢?
幼:……
回應:誒 我聽見那個小朋友在說,經常會看見但是不知道名字或者想不起來了對不對那讓我們知識淵博的x博士來告訴大家吧(出示圖片)X博士:落葉樹除了梧桐樹,銀杏樹還有 柳樹 石榴樹 槐樹 櫻花樹等
常綠樹除了桂花樹還有 松樹 冬青 椰子樹 柑橘樹等
師:謝謝x博士給小朋友們的講解。
4.找錯游戲:辨認圖片上的葉子是不是秋天會落葉的葉子現在,老師要和小朋友們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們找出圖片中的落葉樹葉(過程說明:用拋出問題的方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充分參與活動,開動腦筋想問題。讓孩子們通過實操去探索奧秘,加深理解記憶,感受獲得成功的滿足,并讓孩子們互相幫助來解決問題,學會分享。通過課件直觀展示,吸引孩子的注意,用游戲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觀察力,鞏固孩子學到的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結束部分以談話的形式結束活動師:現在老師想問小朋友,你們知道樹葉有什么作用嗎幼:額,做肥料
回應:有些小朋友知道一點 有些小朋友說不知道,那我們聽x博士來給我們講一講吧X博士:樹葉除了可以做肥料,還可以在夏天的時候擋風遮陽,可以做很多精美的書簽,有許多的樹葉還可以用作中藥呢。樹葉有這么多的用途,所以小朋友們不要隨意的傷害我們的樹葉寶寶,我們要愛護她們哦!
謝謝x博士的講解。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原來呀,像桂花樹,椰子樹這種樹葉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的樹是常綠樹。而像梧桐樹、銀杏樹這種樹葉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的樹就是落葉樹。樹葉有很多用處,我們不應該傷害她們,要保護我們的樹葉寶寶和大樹媽媽。(引導幼兒與老師共同回憶知識)結束語: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樹葉的奧秘,那等你們遇見小花的時候一定要講給她聽哦。
請小朋友們放學后把小樹葉帶回家,跟爸爸媽媽分享自己的發現,想一想,你可以用這些樹葉來做什么呢?下節課老師再和大家一起來探索,小朋友們再見。
(過程說明:此環節通過談話活動總結讓孩子們了解樹木的作用,鞏固知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產生主動去愛護環境的情感,為下節課的活動做鋪墊)
七、活動延伸:
1.語言活動:
(1)散文詩:樹真好;
(2)繪本:落葉跳舞
2.區角活動:
(1)植物角:種樹;植物標本
(2)美工區:樹葉吊飾;剪紙樹葉;樹葉粘貼畫,
(3)建構區:搭大樹,拼樹葉
3.藝術活動:
(1)美術:畫樹葉;
(2)音樂:小樹葉。
4.日常生活:
引導幼兒體驗和感受四季的變化,觀察發現周圍環境及人們活動的變化,由一葉知秋延伸到四季更替。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9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小樹葉探索的興趣。
2.在觀察、操作過程中,初步發展幼兒的對比觀察能力。
3.認識樹葉的基本特征,了解樹葉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Ppt:樹葉的作用
2.課件:樹葉粘貼-昆蟲
3.幼兒采集各種樹葉
幼兒園課件
幼兒園環境布置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講述活動《我采集的樹葉》
討論:你采集的是什么樹葉?它是什么樣子的?
二、展開
1.觀察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1)提問:這些葉子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2)小結:葉子的顏色很豐富,有黃色、紅色、綠色等;
形狀也各種各樣,有手掌形、扇形、針形、橢圓形等;
大小也不一樣,但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2.引導幼兒按意愿給樹葉分類。
(1)同時出示綠色針形樹葉和黃色手掌形樹葉,啟發幼兒找出不同。
(發展幼兒對比觀察力)
(2) 幼兒自主給樹葉分類,并介紹分類依據。
(如大小、顏色、形狀;通過自主分類鞏固對已有經驗的掌握)
3.樹葉的種類
心形: 形如心臟,基部寬圓而微凹,先端漸尖,如甘薯、牽牛、紫荊、麻的葉。
(如果是心形倒轉,叫做倒心形,如酢漿草的小葉。)
掌形:葉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樹、梧桐的葉。
扇形:形如展開的折扇,頂端寬而圓,向基部漸狹,如銀杏的葉。
菱形:葉片成等邊的敘方形,如菱、烏桕的葉。
披針形:也叫槍鋒形,葉基較寬,先端尖細,如桃、 柳、竹的葉,(如果是披針形倒轉,叫做倒披針形,如小蘗的葉。)
卵形:形如雞卵,下部圓闊,上部稍狹,如桑、向日葵、的葉。(如果是卵形倒轉,叫做倒卵形,如玉蘭、花生的小葉。)
圓形:形如圓盤,長寬接近相等,如,旱金蓮的葉
針形:葉片細長如針,如油松,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葉。
鱗形:形如鱗片,如側柏的葉。
4.引導幼兒了解樹葉的作用
課件演示:樹葉的作用
蠶寶寶愛吃的桑葉
有助消化的山楂樹葉子
保健身體的核桃樹葉子
可以驅蚊的桉樹葉子
還可以做肥料
5.欣賞樹葉畫
課件:樹葉畫—昆蟲
三、延伸活動
了解特殊公用的樹葉
(如可以吃的樹葉、有特殊本領的葉子等)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0
一、活動意圖
自然角、幼兒生活環境中有各種葉子,顏色、形狀、葉脈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幼兒在平常搬運植物、觀察植物的過程中,都能聽到他們的言語,“呀,你看,這葉子真像一個手掌”,“你要小心,這葉子像針一樣很扎手的”、“你摸一摸,這葉子摸上去癢癢的”。幼兒對葉子較感興趣也有不同的發現和感受,也發現葉子有多種形狀、顏色,但關于葉子的知識卻是零散和零星的。大班幼兒充滿了求知欲望,為了滿足幼兒需求,也為了幫助幼兒梳理知識,保持、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我覺得很有必要進行《有趣的葉子》這個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自主發現葉子形狀、汁液、葉脈的不同,從而感知葉子的特征及各種葉子的差異點。
2、在操作過程中學習看流程圖及養成良好秩序感。
重點:操作中感知葉子的特征及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幼兒對葉子已具有零星的知識,在這里教師需要幫助幼兒梳理知識。大班幼兒要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能主動探索周圍事物,并能發現、提出問題并尋求問題答案。一個活動并不能發展幼兒這種品質,但在科學活動中要更注重培養幼兒的這些品質,幼兒一生受用的好品質。
難點:自主發現葉子形狀、汁液、葉脈的不同。大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幼兒的觀察往往比較隨性,缺乏目的性,要引導其進行從外到里有秩序進行觀察。幼兒的觀察也只局限在事物外部形態,讓幼兒更進一步了解枝葉、葉脈等特點,幼兒觀察不出,采取說教吸引不了幼兒興趣。如何吸引幼兒的興趣,又能讓幼兒發現其特征就是一對矛盾體。
活動流程:觀察葉子、導入活動——操作探索、發現特征——欣賞繪本、促進思考。
三、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選擇。科學活動的材料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方便幼兒操作,材料又能充分體現事物特征。而且選材我們還遵循從身邊選材,方便收集。因此選擇的葉子形狀、氣味、葉脈等都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葉子。如收集了楓葉、鋸齒狀葉子、松針這些葉子外形特征很明顯一下子就抓住幼兒的眼球,為進一步探索打好鋪墊。又如選擇銀杏、楓葉、柳葉三種不同葉脈類別的葉子,讓幼兒在拓印過程中自主發現原來葉脈紋路有多種形式。
2、操作學具準備。科學活動中的操作過程對于幼兒是十分重要的,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驗證問題都在操作中進行,幼兒能力有差別、幼兒人數的多,教師在指導、觀察的過程中難免有疏忽,因此,在每一個操作環節中都會附上流程示意圖。這不僅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大班幼兒能看簡單示意圖),也給了能力相對弱的幼兒一個隱性幫助。而且也養成幼兒良好秩序感,符合科學嚴謹性精神。
四、活動過程
(一)觀察葉子、導入活動。師:你見過什么葉子呀?(這里不僅喚起幼兒已有經驗也讓教師了解幼兒情況,為下一活動環節調整做準備。)師:你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觀察葉子。(教師事先提醒幼兒運動多感官觀察葉子,使幼兒在觀察過程中能更加仔細、深入,也讓幼兒明白觀察方法。)
(二)操作探索、發現特征。
1、發現葉子形狀特征。幼兒在觀察后自由交流自己觀察結果。講到“鋸齒狀”特別的葉緣,教師出示幻燈鋸齒狀葉子和一把鋸子。(將自然現象明顯特征與生活相結合。這方便幼兒學習、也讓幼兒感受自然與人類的關系,促進幼兒思考。如我們生活中飛機、潛水艇發明的靈感都來源于動物,我們是為培養以后的科學家打基礎。)
2、發現汁液顏色不同。在餐巾紙上搗汁液。(白色的餐巾紙非常明顯的展現出汁液的顏色,更加直觀的讓幼兒感受汁液的顏色。而且采取“搗”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探索、學習,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給予幼兒自主學習機會。)接著,出示蘆薈,讓幼兒猜測它的汁液會是什么顏色,幼兒如果沒有生活經驗往往會猜成“綠色”,最后驗證是透明的。(幼兒知道不同葉子汁液也不一樣,也提醒幼兒汁液顏色不一定就和外面葉子顏色相同的。)
3、發現葉脈紋路不同。首先讓幼兒拓印樹葉,發現每片樹葉都有葉脈,但葉脈有不同紋路。然后再欣賞幻燈了解葉脈的作用。(拓印葉脈,讓幼兒在玩中自主發現問題,而幼兒往往只注意觀察事物的表象特征,這里教師來一句點睛之筆“葉脈有什么作用呢?”順理成章幼兒就會想到這些葉脈有什么作用呢,在原有經驗基礎上提升幼兒經驗,用視頻直觀、形象的讓幼兒了解它的作用。層層遞進。)
(三)欣賞繪本、促進思考師:難道枯葉就沒有作用?欣賞繪本《落葉》,了解枯葉許多有趣事情。(幼兒的思維比較單一、簡單,前面講到葉脈的作用,幼兒可能就會誤認為那枯葉就沒有什么用處了,在活動最后來一個轉折,讓幼兒初步感知沒有不能用的事物,只有不會發現的眼睛。)
五、活動亮點
1、環節設計,從幼兒學習特點出發——玩中學。“搗葉子”、“拓印葉子”。
2、細節入手,幼兒注意力保持集中——流程圖、小標記。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游吃桔子發現葉子而引發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得非常活躍。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雙腳并攏原地跳,體驗側翻滾的樂趣。
2、能大膽發揮想象,嘗試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
教學準備:
課件、小標識教學
重點與難點:
1、雙腳并攏原地跳
2、能嘗試用各種肢體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法、講述法、觀察法、示范法等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一、導入部分:
出示課件,逐步引出“頑皮的葉子”。
二、主要活動:
(1)展示課件,引導觀察畫面(葉子上、下跳動),并組織討論及鼓勵個別演示。
(2)示范雙腳并攏原地跳動作。
(3)繼續演示課件(葉子轉動),并組織討論及鼓勵集體演示轉的動作。
(4)引導想象葉子的下一個動作,示范側翻滾。
(5)給予相應背景(大風/小風),組織反復練習雙腳并攏原地跳-轉-側翻滾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季節特點,鼓勵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葉子下落時的形態。
一、觀察課件,大膽發揮想象,猜一猜、說一說課件展示內容。
二、(1)欣賞課件,大膽參與討論并能個別表演葉子在大樹上的動作。
(2)學習雙腳并攏原地跳。
(3)積極參與討論并集體模仿葉子在半空中的動作。
(4)想象及模仿葉子掉在草地上的動作,嘗試側翻滾。
(5)強化體驗動作要領,愉快的反復練習。
三、自由模仿及表演葉子下落時的動作。
一、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能積極發揮想象,大膽參與活動,學習相應技能(跳),并體驗轉及側翻滾的樂趣。
三、大膽發揮想象,嘗試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體會小狐貍和小葉子之間的細膩情感。
2.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活動準備:
事先利用戶外活動時間持續觀察某棵落葉樹的變化。
幼兒活動案
教師導學案
修改案
活動方案:
第一課時:
活動一、認識小狐貍飛兒和他最心愛的大樹朋友,說說小狐貍飛兒最心愛的是什么呢?猜猜他會怎么照顧大樹?
活動二、傾聽故事,自然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三、討論:說說最喜歡故事的哪兒?
第二課時:
活動一、回憶故事內容,小狐貍的名字是?他最心愛的是?
活動二、邊看圖,邊傾聽故事,思考:飛兒那么喜歡大樹,為什么會嚴厲地對小葉子說話?
葉子在飛兒的夢里可能會跟他說些什么?
大樹的葉子都掉了,飛兒還喜歡它嗎?
第一課時:
活動一、出示封面,介紹小狐貍飛兒和他最心愛的大樹朋友。
前段時間我們知道了一位紳士,最心愛的東西是他的雨傘,小狐貍飛兒最心愛的是什么呢?
他會怎么照顧大樹?
活動二、看圖,講述故事,根據幼兒的反應自然回應。
將故事一頁一頁地翻過去,請幼兒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接下來會怎樣。
活動三、討論:你喜歡這個故事嗎?最喜歡哪兒?
第二課時:
活動一:和幼兒一起回憶故事內容。
前兩天,我們認識了一只小狐貍,它叫?他最心愛的是?
活動二:家長與幼兒共讀故事,讓幼兒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自然回應。
飛兒那么喜歡大樹,為什么會嚴厲地對小葉子說話?
葉子在飛兒的夢里可能會跟他說些什么?
大樹的葉子都掉了,飛兒還喜歡它嗎?
你喜歡飛兒嗎?喜歡它的什么?
活動反思:
通過跟爸爸交流,他認為該繪本的脈絡很清晰,有了《紳士的雨傘》的鋪墊,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就變得簡單而便利了,第一課時中,孩子們傾聽得特別認真。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3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葉子的多種特征,并初步了解葉子的作用。
2.學習按物體特征給樹葉分類。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收集各種葉子,豐富相關知識。
2.投影儀、《幼兒畫冊》或掛圖“各種各樣的葉子”。
活動過程:
1.以《逛公園》歌曲進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秋風帶來了許多同伴,讓我們去尋找它們的秘密。
2.指導幼兒觀察、探索,發現葉子的特征。
(1)讓幼兒帶著問題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提問:葉子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它有那些顏色?有哪些形狀?它像什么?葉子的正面、背面、邊緣摸上去分別有什么感覺?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2) 幼兒自由結伴去觀察、探索和發現。
幼兒觀察時,教師可參與幼兒的活動,并給予指導,同時鼓勵幼兒邊觀察邊互相討論商議,提醒幼兒摸葉子時注意安全。
(3) 幼兒回到原位,圍繞葉子的顏色、形狀、大小、厚薄、軟硬、光滑度、氣味等方面,暢訴自己探索的結果。
(4) 遷移、擴展經驗。
圍繞投影儀上《幼兒畫冊》葉子的形狀,請幼兒講講像什么,你還在哪兒見過植物的葉子也是這樣形狀的。
3.指導幼兒分類。
(1)分類前指導。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進行分類,再找出分類標記進行分類。
(2) 幼兒進行分類。幼兒分類時,教師巡回指導。
(3) 檢查分類情況。先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是怎么分的,再請個別幼兒講講自己的分法。
4.討論葉子的作用。
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食用、藥用、美化環境及對植物本事等方面來思考葉子的作用。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強調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愛護動植物……。要求教師盡力做到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樹”在我們周圍生活中隨處可見,秋天樹葉飄落的現象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他們拾來美麗的樹葉,提出了許多問題。為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觀察樹葉,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特征。
2、情意目標:通過游戲,強化幼兒對樹葉的認識,體驗游戲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樹葉的變化,讓幼兒認識落葉樹、長青樹的主要特征。活動難點:正確區分、記錄常綠樹、落葉樹的樹葉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幼兒觀察過周圍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VCD、碟子、環衛工人服裝、掃帚、撮箕、課前幼兒自制樹葉掛飾、記錄卡、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幼兒安靜入坐,與幼兒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戲。
基本環節:
一、以秋風姐姐送禮物的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認識長青樹和落葉樹的主要特征。
1、播放錄音—風聲。
師:(神密地)聽,什么聲音,(風聲)怎么這么大的風啊?(秋風姐姐上)
師:秋風姐姐來啦!秋風姐姐送來禮物后,從另一側門出。
師:秋風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導幼兒認識落葉樹和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1)認識落葉樹的特征。
師:(發現禮物),這是什么?打開來看看(出示樹葉)
師幼談話。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樹葉?幼兒:街道邊、山上……
師:那你發現樹葉這段時間有什么變化?幼兒:變黃了、變紅了、落下來了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呢?幼兒:秋季
小結:對了,秋天的時候樹的葉子要變黃、變紅,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發芽、長葉,這類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
(2)認識常綠樹的特征。(出示另一包樹葉)
教師打開,讓幼兒觀察,說出名字,它叫萬年青。
小結:像萬年青樹一樣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這類樹叫常青樹。
二、播放課件,幫助幼兒區分長綠樹和落葉樹。
師:老師做了一張VCD,我們來看看
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碟片,說出樹的種類,邊看教師邊用紅外線批示畫面,幼兒說出常綠樹的樹葉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而且還會從樹上掉下來。(暫停碟片)
三、談話后帶上課前自己做的樹葉掛飾,引導幼兒再次區分并記錄
1、與幼兒談話,放VCD。引導幼兒做吊飾,并記錄落葉樹和常綠樹
2、幼兒操作:小朋友自己選擇吊飾,作好記錄,教師分別指導。
小結:大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把吊飾送給老師客人,讓他們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師這兒來,我們玩游戲,好嗎?
四、播放VCD,觀察落葉樹樹葉飄落的姿態,師幼談話
師:有風的時候,樹葉怎么樣?(有風時擺動、在空中飛舞、在地上轉圈、打滾……)
師:風停了呢?(睡在地上),對,有的葉子黃了,也要從樹上落下來。
五、游戲:掃落葉
師:我們來做游戲《掃落葉》,你們扮樹葉,好嗎?
播放風的錄音,幼兒扮樹葉,在有風和無風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秋葉的樣子。
結束環節:教師扮環衛工人,清掃樹葉(幼兒)出教室。
活動延伸:觀察幼兒園里的樹,分出它們的種類,繼續開展拾樹葉及樹葉的手工活動。
活動總結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游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掃樹葉游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游戲中創造性地表現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通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動作協調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游,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5
設計意圖:
秋天來了,帶領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美麗的野外,感受秋的氣息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因為秋天不僅僅是收獲的季節,秋天的景色也別有一番風味!秋天最值得欣賞的就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樹葉。
和孩子們一起動手拾撿漂亮的葉子,為孩子創造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美麗的大自然,這是我們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此次活動中,我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樹種資源,收集到形狀各異、多姿多彩的樹葉,給孩子們提供機會,讓孩子們認識它們,熟悉它們,并讓孩子們親自動手用樹葉裝飾書簽,既豐富了幼兒有關葉子方面的知識,增強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思維的邏輯性,又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既體現了現代幼教界所提倡的廢物利用、低碳環保意識,又完全符合幼兒在操作中建構知識的特點,切實讓孩子們感受到小小的樹葉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對探索樹葉產生興趣。
2.提高對比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3.認識樹葉的基本特征,了解樹葉的多樣性,學習用樹葉裝飾書簽。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樹葉的基本特征和多樣性。
難點:學習對比觀察的方法。
步驟流程:
設置情景導入活動→分享交流,引出主題→感知特征、初步了解→用樹葉裝飾書簽、感受成功→豐富經驗、拓展視野
活動準備:
事先采集的各種樹葉若干、用樹葉裝飾好的書簽若干,剪刀、漿糊等手工輔助材料;課件PPT。
活動過程:
1.設置情景導入活動。
師幼共同去郊游(放音樂:去郊游),發現地上有好多落葉,便共同將其撿起。
2.活動展開。
(1)討論:你撿到的是什么葉子?它長得什么樣?(幼兒拿出自己采集的樹葉相互講述)
(2)觀察感知樹葉的多樣性及其基本特征。
提問:“這些樹葉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自由討論)
小結:秋天樹葉的顏色很豐富,有黃色、紅色、綠色等;形狀也各種各樣,有手掌形、扇形、針形、橢圓形等;大小也不一樣、但每片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3、學習用樹葉裝飾書簽,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
(1)教師講解示范制作的步驟
(2)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放背景音樂)
(3)分享作品成果,感受手工活動的樂趣。
4.活動結束
結束語:小朋友們今天表現的真是太棒了,不僅認識了很多有趣的葉子,而且還用靈巧的小手裝飾了一張張漂亮的書簽,現在時間不早啦,我們排好隊準備回去吧。(放音樂: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到戶外采集觀察更多的種類的樹葉,拓展幼兒視野。
2.將撿到的葉子放到區角里,供幼兒區角活動時操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6
設計意圖:
上個星期三,幼兒園組織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時候,小朋友偶然發現一個桔子上帶了幾片葉子,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這幾片葉子吸引住了,還不斷地從地上拾到了各種各樣的樹葉,玩得不亦樂乎,在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葉子的時候,我不禁想到,這不正與我的網絡主題“我愛大自然”相符嗎。在正常的思維下,如果講到大自然,我們通常會先講自然中的植物,從植物出發,再到樹木,最后講到樹木的根莖葉,經過這次孩子們秋游,拾落葉的舉動,何不換種方式,從最小的知識開始,再到大的環節。對此,我生成了這次的綜合活動:有趣的葉子。想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活動目地:
一、幼兒熱愛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通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樹葉,了解樹葉的大小、形態和顏色。豐富幼兒對樹葉的知識:葉柄、葉脈、樹葉的正反面。
三、能大膽進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四、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戶外有落葉木場地;彩色顏料、毛筆、漿糊等繪畫用具;示范畫一份。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拾落葉。
帶幼兒到戶外場地,談話導入,讓幼兒自由撿拾地上的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幼兒自由探討,發現樹葉有不同的形態和顏色。
1、形態各異(大小、長短、圓扁以及帶鋸齒)
2、顏色不同(包括楓葉、綠葉、落葉)
3、樹葉的組成(葉柄、葉脈、葉子的正反面)
3、葉子的用處(茶葉、菜葉如果幼兒感興趣,還可簡單提一下光合作用)
三、將自己收集到的葉子進行拓印畫。
1、出示范例,講解示范。
將拾來的落葉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印到紙張上輕壓一下,注意印的時候不要拖動樹葉,還可以將不同的樹葉拼印出不同的物體。
2、幼兒動手印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運用樹葉印畫、并發揮想象用樹葉拼印出不同物體,如葵花等,提醒幼兒保持桌面。衣服整潔。
3、展示幼兒作品,對保持整潔的幼兒給予表揚。
4、收拾,回活動室,將幼兒作品放置于活動區內。
幼兒園科學教案《有趣的葉子》 篇17
主題由來:
一天,孩子們在欣賞老師的朗誦,當時我朗誦的題目是“秋天的葉子”,孩子們認真的聽著,小寧卻說:“老師,葉子是綠色的,你看呀!”說著,就指著外面的樹木,我很吃驚!是呀,外面的葉子是綠色的,但是秋天的葉子就是黃色/紅色的。“為什么呀!老師!”“冬天還沒有葉子呢”賈靜宜說道,“你說說為什么?”“不知道”孩子們紛紛議論上了,因為……是呀,孩子們的想法很好呀,葉子的變化,葉子的形狀千姿百變,秘密實在太多了,我們一起來研究葉子不是很好的主題嗎?好,就這樣,我和孩子們商量,孩子們高興的手舞足蹈,就這樣我們班的主題就確定下來了。
活動目標
1、介紹葉子的生長環境、內部結構。
2、知道葉子與植物、人、大自然的關系
3、介紹四季葉子的不同特點。
4、介紹葉子的特殊的特點。
5、知道為什么葉子的形狀不一樣。
6、知道葉子的作用。
7、知道葉子的生長需要不同的環境。
幼兒的問題:
1、葉子為什么不一樣?
2、葉子為什么都是在變化的。
3、葉子的顏色為什么不一樣。
老師提示孩子的問題:
1、葉子有什么作用?
2、葉子生長的環境為什么不一樣?
3、葉子在生長的過程是什么?
相關內容
1、葉子的你不結構、名稱、作用通過文字、圖片來進一步的表現。
2、四季不用的季節葉子的變化。
3、葉子的變化
4、你覺得將來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根據主題我們設置了相關的葉子材料,例如,美工區用多種方法進行折、畫、剪、粘葉子的活動,用廢舊的材料制作葉子。
計算區:在認識不同葉子的同時操作葉子說出名稱并進行比較知道什么是多,什么是少,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一個。
能很好的進行排序。
科學區:
采集不用的葉子進行比較
音樂區:投放葉子的音樂,頭飾,幼兒自己創編舞蹈。
1、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帶有葉子風的圖書,卡片
2、和幼兒一起搜集有關葉子的知識,下載下來帶到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進行分享
3、引導幼兒如何觀察葉子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