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案匯編(精選4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匯編 篇1
教學要求:
⒈讓幼兒在擺弄積木的過程中初步了解力的傳遞現象。
⒉在操作過程中尋找積木間合適的距離以及學習一些簡單的測量方法。
⒊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幼兒對探索科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準備:
每人一籃積木,圖形若干,演示積木若干。
教學過程:
㈠玩積木,發現新玩法
⒈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積木,你們想不想玩?
⒉好,馬上滿足你們的要求,玩的時候看誰最動腦筋,玩出新花樣,玩得最開心。
⒊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發現新玩法。
⒋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他們的玩法。
⒌三位幼兒上臺演示,他們的玩法。
⒍你們覺得誰的玩法最開心?為什么?
⒎你們想不想玩?快,大家試一試。
㈡幼兒玩新辦法——擊積木
教師觀察找出一種玩法的三種現象。
⒈現在,老師請三位幼兒上來玩給大家看一看。
⒉為什么距離大了不行?小了不行?那么怎樣就行了?請小友再研究研究,再試一試。
⒊幼兒用測量工具,發現原因。
教師小結一種玩法三種現象的原因。
⒋剛才,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把積木排成他圖形,他用手碰第一塊積木,后面的積木也會一塊一塊倒下去。現在,老師讓小朋友來排不同圖形,比一比哪組最動腦筋,積木不夠的可以合作。
㈢排不同圖形,發現不同現象。
⒈展示不同圖形。
⒉為什么不同圖形用手碰第一塊積木會有不同現象呢?我們下一次來研究。
幼兒園科學教案匯編 篇2
設計理念:
幾乎每個孩子都喜歡玩水,這是公認的事實。無論是水龍頭里的水,還是盆里的水,只要孩子抓住了機會,他就會有足夠的樂趣,直到他淋濕了,樂在其中。水看得見摸得著,抓不住。這是一個神秘而不尋常的玩具。因為是水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所以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水。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在一段時間內深入全面地探索水的一些特性。最近我們推出了“趣水”主題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水隨處可見。和孩子討論“你在哪里看到水?”當他們說水龍頭里有水時;河里有水;有些孩子說雨里有水。說到下雨,我和孩子回憶起前段時間的大雨。幾個孩子穿著雨衣打著傘去幼兒園,還是被淋濕了。因為這個親身經歷,我設計了“大傘小傘”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感受雨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互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講座中,我了解了小松鼠和獅子的不同表情特征,了解了雨傘副刊的劇情。
2.試著用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表達自己。
3.激發孩子互幫互助的感情。
活動過程:
激發興趣-理解感知-完整欣賞
首先,激發興趣:
1.啞謎:一個大三角形,兩根鐵棒和一個架子。(雨傘)
問:傘有什么用?
2.展示一大一小兩把雨傘的幻燈片。問:有什么區別?
關于傘的故事。
二、理解感知:
1.連續看4張幻燈片,看講的是什么?要求幼兒把看到的東西記在心里。
告訴孩子們他們看到了什么。
要求孩子認真聽別人說過的話,沒有說的話可以補充。
給我看那本大書,讓個別孩子翻到《松鼠在雨中行走》這一頁。
一頁一頁地讀一本書,說出你所看到的。(觀察小松鼠的表情變化;當獅子出來時,讓孩子們演示獅子對松鼠說了什么。)
2.看第5頁和第6頁的幻燈片。
問:他們上幼兒園的時候發生了什么?(引導小朋友認識樹枝,它把獅子的傘戳了一個洞。)
大傘戳個洞會怎么樣?(最近下雨)
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會怎么樣?
3.看第7頁和第8頁的幻燈片。
問:當你看到他們時,你會想到什么?
把小傘放進大傘的洞里,然后打開。
3.看第9頁。
幼兒園時小松鼠對大獅子說了什么?
三:充分欣賞故事
可以讓孩子和老師一起講故事,看圖。
四:討論:你在幼兒園幫助過別人嗎?
各環節滲透:
1.利用飯前的時間,讓孩子學習下雨天:下雨了,下雨了,穿雨鞋撐著傘,孩子們愉快的散步。
2.在音樂活動中唱“雨歌”。
3.下雨天,孩子們帶雨傘、雨衣、雨靴等。出去走走。
4.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畫小花傘;指導幼兒閱讀大書《大傘小傘》,在語言區表演故事。
幼兒園科學教案匯編 篇3
1、會察看物體細節,依據局部特點推斷整體。
2、領會放大鏡下自然物體被放大的巧妙感覺。
幼兒用書《小鏡頭大世界》、放大鏡若干、活動前率領幼兒采集一些落葉
1、教師率領幼兒認識放大鏡的作用。
將幼兒分紅若干小組,每組發放一個放大鏡和若干片樹葉,請幼兒用放大鏡看一看,并描繪從放大鏡里看到的樹葉的樣子。
——知道這是什么嗎?
——它叫放大鏡,放大鏡能夠讓我們看到的東西不同樣,拿起放大鏡試一試看吧。
2、給幼兒發放幼兒用書,請幼兒察看《小鏡頭大世界》中長頸鹿、孔雀、
章魚、向日葵、蒲公英、楓葉的局部放大圖,充足啟迪幼兒想象并敘述,待幼兒敘述后,出示完好圖,讓幼兒察看
——這個圖案像什么?仿佛迷宮,猜猜是什么?
活動過程
——本來是長頸鹿身上一塊咖啡色的花紋,這樣長頸鹿躲在樹林里就不簡單被發現。
——這個圖案像什么?猜一猜,是什么?
——章魚有八只觸角,上邊有很多圓圓的吸盤,這樣就能夠抓住東西。
——這個圖案仿佛一把的小扇子,猜猜是什么?
——當風吹過,蒲公英的種子就會跟著風飛到各個地方,這些地方就會長出新的蒲公英。
3、活動結束
——我們的世界真的很巧妙,讓我們多用我們的眼睛,也能夠借助放大鏡這樣的工具去發現吧。
幼兒園科學教案匯編 篇4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會開啟八寶粥罐子。
2、物質準備:八寶粥罐子32個,(8個裝米,蓋上有暗標記,9個裝塑料珠子;15個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個(貼有米和珠子標記)。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操做探索:我發現了什么?(3分鐘)
1、幼兒第一次探索,聽辨有無聲音。
師:“桌上有許多漂亮的罐子,請你不要打開,搖一搖,聽一聽,再告訴大家你有什么發現?”
2、與同伴分享:你發現了什么?
二、學習聽辨兩種聲音(10分鐘)
1、幼兒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聲音可能是什么發出的?
2、學習聽辨兩種聲音。
(1)為什么會發出聲音?
(2)猜猜罐子里的聲音可能是什么發出的?
(3)誰和它的聲音是一樣的?
(4)打開來看看是什么?(進行驗證:米、珠子)
小結:原來罐子里裝了不一樣的東西,發出的聲音就不一樣了。
3、歸類擺放
(1)聽口令搖動對應的罐子。師:米寶寶一起來唱歌;珠子寶寶一起來唱歌;
(2)出示有標記的筐,請幼兒按指令歸類擺放。
師:米寶寶罐子放在米寶寶標記的家里,珠子寶寶罐子放在珠子寶寶標記的家里。
4、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制作會唱歌的罐子。
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進一步鞏固對兩種聲音的認識。
師:下面請小朋友選擇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種裝進空罐子里,然后蓋上蓋子,一起來做會唱歌的罐子。
(1)要求:把罐子放在臉盆里裝,米和珠子不要灑出來。
(2)分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兩組坐,聽指揮演奏。
三、活動延伸:尋找不同聲音(2分鐘)
再去找找,罐子裝了其他材料會發出什么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