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數豌豆活動中自然感知7以內的數量。
2、探索用簡便的標記有序地記錄多次剝豌豆的數量。
3、在數豌豆這一生活情境中體驗學數學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豌豆莢一袋,每桌一個籮筐、一個盆子。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人手一支記號筆。
3、PPT課件、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由豌豆引發活動,觀察、了解豌豆的特征。
1、出示裝豌豆的袋子:猜猜這里裝的是什么?請幾個小朋友摸摸、猜猜,然后將豌豆分發到每桌的籮筐里。
2、輕輕地摸摸、看看,豌豆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交流。
3、豌豆莢里藏著什么呢?猜猜里面有幾顆豆豆?
4、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里面有幾顆豆?請一位幼兒來剝豌豆,然后大家一起數一數。
5、討論:6顆(或者7顆)豆豆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記錄?教師用幼兒說到的不同標記類型進行記錄(如小星星、小短線、小點點等)
討論:哪些標記記起來又快又清楚?
小結:我們在記錄的時候要挑選容易的標記,記得又快又清楚。
二、幼兒剝豌豆,探索如何有序、清晰地依次記錄。
3、幼兒剝豌豆并探索在白紙上有序記錄的方法。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的.記錄方法,提醒幼兒讓自己和別人看得清第幾次剝了幾顆豆。
三、交流記錄結果,比較得出有序清晰的做記錄單的方法。
1、你剝了幾次豌豆?
2、每一次剝了幾顆,你是怎么記錄的?請5—8位幼兒講記錄方法,并將記錄單呈現在白板上。
3、比一比,哪些記錄單讓我們看明白了每一次剝了幾顆豆?他是怎樣記錄的。通過比較讓幼兒發現在記錄單上有順序排列的記錄方法最清晰,如果選擇簡單的標記,就會記得又快又清楚。
4、你最多一次剝了幾顆,最少一次剝了幾顆?
四、總結提升,體驗思維與勞動的成果。
1、今天我們不僅學會又快又清晰地記錄不同次數剝豌豆的數量,而且把大家剝的豌豆放在一起有一大盆了,大家真能干,人多力量大哪!
2、剝出來的豌豆有什么用?怎么吃呢?
3、待會兒我們就去生活坊煮豌豆、炒豌豆吃。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五粒豌豆》是一個非常感人的童話,由于篇幅較長,我截取了其中的一個片段。我選取素材是因為那粒飛進窗子豌豆的經歷,最值得稱贊,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逆境中發芽、開花,給窗子里的躺著的一個生病的女孩帶來了希望和快樂。
這個經典童話所蘊涵的意義,對幼兒來說比較難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運用了PPT課件,為幼兒創設了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努力挖掘童話故事中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幼兒通過欣賞故事,猜測故事情節,從中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同時,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大膽想象,提供幼兒大膽講述的機會,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演演中得到發展。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故事內容,并能大膽表達。
2、能從故事情節和畫面中感受到豌豆帶給小女孩的希望和快樂。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猜測理解故事,并能大膽表達。
2、難點:感受故事中充滿希望的情感。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幼兒有種植植物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利用PPT課件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未打開的“豌豆莢”畫面。
師:這是什么?里面會有誰?有幾粒?
2、出示打開的“豌豆莢”畫面,引出故事題目
師:今天老師帶來個美麗的故事,名字就叫“五粒豌豆”。
2、教師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并講述豌豆的去向。
(1)播放PPT
師:小男孩會用小豌豆做什么?
(2)繼續播放PPT
師:很快五粒豆子被裝進槍膛,“啪啪啪”豆子們被被射了出去,我要飛向茫茫的世界啦,豆子喊了一聲就不見了。
師:小豌豆會落到哪呢? (猜想:草里、泥土里、煙囪里、鯊魚的嘴巴里……)
3、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理解最后一粒最小的豌豆的經歷。
(1)仔細觀察課件,猜測小豌豆是否能生存下來。
師:豌豆會落到很多地方,有個地方你們都沒想到。你們看,第五粒最小的豌豆落到了哪?
師:你還看到了誰?她為什么會躺在床上?從哪里看出女孩病了?生病的時候你會感到怎么樣?誰來表演一下痛苦的表情?
師:落在窗臺縫里的小豌豆會怎么樣?我們平時見到的種子生活在哪?為什么生活在那里?(種子在肥沃的泥土,會長得很好)
師:沒有很多泥土,那落在小小的窗臺縫里的小豌豆會不會發芽呢?(幼兒討論,大膽講述自己的猜測。)
(2)播放PPT課件,觀察小豌豆的變化。
師:窗臺縫里的小豌豆到底會不會發芽呢?讓我們來瞧瞧。冬天走了,春天來了,窗臺縫里的小豌豆發生了什么變化?(豌豆慢慢發芽、長出了葉子,豌豆藤也爬出來了。)
師:看到小豌豆在小小的縫里發芽、長大,你心里怎么想?(高興、開心)
師:我們都替小豌豆感到開心,你們覺得小豌豆勇敢嗎?為什么?
師:那你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做?(要像小豌豆一樣勇敢。)
(3)表演豌豆發芽,感受豌豆的勇敢。
(用兩張小椅子搭一個縫,一名幼兒蹲在地上充當小豌豆,隨著教師講述慢慢做發芽、越長越大的動作。)
提問:你看到小豌豆發芽了,心里會怎么想?(小豌豆真勇敢。)
(4)師:過了一個星期,豌豆會發生什么變化?
提問:小女孩看到花開了,她會做些什么呢?(幼兒大膽猜測并講述。)
(5)觀察畫面,知道女孩病好了。
提問:女孩的病好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紅潤、開心的笑。)
誰給小女孩帶來了健康?
二、完整欣賞故事,感受小豌豆給小女孩帶來的.希望與快樂。
1、完整欣賞故事,適當添加表演。
2、討論: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三、結束部分。
師:其余的四粒豌豆會落到哪呢?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我們回教室把它們的故事畫出來一起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這個故事主要寫豆莢里的第五粒豆子不小心落在了一個癱瘓的小女孩的窗臺邊,他沒有埋怨惡劣的環境,努力的生根發芽,它吸引了窗戶里面的小女孩,為了能每天看到發芽的豆苗,吃盡了千辛萬苦,終于奇跡般地站了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1.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整節課我都飽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
2.不足之處是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處理得不夠到位。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初步感受閱讀的快樂。
2、初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方法。
3、初步感知文字的精美。
教學重點:
激發孩子對詩歌的喜愛。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配樂詩朗誦。
二、觀察封面和封底。
請學生說一說封面上都有什么?并讀一讀封面上的文字。然后再觀察一下封底,看看封底和封面有什么不同。
三、觀察扉頁。
讀一讀扉頁上的文字。
四、閱讀目錄。
1、請小朋友們讀一讀這本書的目錄,看看老師剛才讀的'是哪一首?
2、請小朋友們通過目錄找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并說說它的作者是誰?插圖是誰畫的?猜一猜你喜歡的這首詩里寫了什么?請你讀給大家聽一聽吧,看跟自己猜的是否一樣。
3、老師在這本書里也找到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歌,現在讀給大家聽一聽。請小朋友們仔細聽,看看老師和小朋友讀的有什么不一樣?
五、教師講解朗誦技巧
小朋友們,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注意語調。通常我們在讀的時候一定注意語調,語調可以從標點符號入手。也可以根據當時這句詩的意思入手。比如:
(2)注意重音。我們在朗誦的時候還要注意每句話中的字、詞是否需要重讀的。比如:
(3)注意節奏。朗誦時我們要看看讀的這首詩是屬于輕快型的還是緩慢型的,要讀出它的節奏感會更美。
六、學生自由閱讀繪本。
現在請小朋友自由的閱讀繪本,等會兒老師會請幾位小朋友起來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再次給大家朗誦你喜歡的詩歌。
七、閱讀推薦
小朋友們喜歡讀詩歌嗎?是呀,詩歌押韻,有意境美,讀一讀詩歌也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現在老師推薦幾本有關詩歌的書籍給大家。《日有所誦》、《迷路的小孩》、《明天要遠足》。
八、作業
請小朋友們回家后選擇兩篇自己喜歡的詩歌讀給爸爸媽媽聽。如果讀得好請爸爸媽媽在目錄處畫一顆愛心。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種植活動獲得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培養愛護植物的意識。
2、嘗試合作種植植物,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品種的小盆栽,有些已開花,有些只有葉子。
2、有關種植的圖書。
3、幼兒自備不同的種子、花盆。
4、種植計劃表。
5、種植的工具,如花盆、鏟子、泥土和小噴壺。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在自然角找出已開花的`小盆栽,放在一起,請幼兒描述花朵的顏色和形狀。
2、提議幼兒在自然角栽種植物,實行綠化幼兒園計劃。
3、與幼兒一起閱讀有關種植的圖書,然后一起討論種些什么、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把幼兒分成小組,發給每組幼兒一份種植計劃表。請他們用文字或圖畫,記錄種植小盆栽的計劃,例如種什么植物、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種植的日期。
5、老師示范種植的步驟:
a、先用鏟子把泥土放進花盆里;
b、挖一個小坑,放進種子;
c、在上面蓋上泥土,澆水;
d、在花盆貼上自己創作的標記,如花朵圖案等。
6、請幼兒按自己組的種植計劃表栽種種子。提醒幼兒定時澆水,并觀察及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7、種植完成后,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小盆栽,并利用它來綠化幼兒園。
活動評價:
能說出種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能與人合作栽種植物,綠化幼兒園。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在記錄表上用多種方式記錄豌豆的數量,會手口一致的點數10以內的物體,并說出總數。
2、感受數字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豌豆莢若干、記錄筆、小盒子、筆。
【活動過程】
一、感知、認識豌豆。
師:你們看一看桌上的小盒子里有什么?豌豆莢是什么樣的?(給幼兒觀察)
師:豌豆莢里面藏的什么?(豌豆)
二、討論記錄豌豆數量的方法。
1、教師出示盒子。
師:這是盒子,我剝的豌豆應該放進哪個盒子里?
2、教師出示記錄表,討論記錄方法。
師:除了用點子記錄表示豌豆的數量外,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三、操作活動:“數豌豆”,并記錄其數量。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你們也來剝一剝,數一數豆莢里有幾里豌豆?每個豆莢里得數量一樣嗎?
四、找出最多和最少的。
師:今天,你們今天剝的'最多的是幾粒?最少是幾粒?
師:我們回家后,如果家里也吃豌豆,就來數一數,看看還有沒有比3粒更少的,比9粒更多的。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為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中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科學豌豆的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毛豆的外形及內部特征。
2.能動手剝毛豆,鍛煉幼兒的消極小肌肉運動。
3.學會由外到內的觀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話語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4.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帶莢毛豆4筐、一個空盒子;兒歌(毛豆)
【活動過程】
導入:直接呈現毛豆
1.師:毛豆長得什么樣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師:小朋友們猜一猜,毛豆莢里面會有什么?
3.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
4.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先示范,再請小朋友們來操作,探索毛豆莢里面的樣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現毛豆莢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剝毛豆莢認識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綠色的,小小的,長得圓圓的,每個毛豆朋友都有一個綠色的小房子,上面還有還有毛,大家相處的非常好。
活動延伸:
毛豆朋友還有哪些用處呢?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家長探討一下,下次把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老師要將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個點,把它放大,從這個點引發出幼兒可以去思考探索的點。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