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通用12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1
活動目標:1.理解繪本內容,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看畫面想象,猜測故事情節。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愿意用簡單的語言講述。
3.在看看,聽聽,講講中,感受朋友親人間的愛意。
活動準備:小黃和小蘭紙片,幻燈片《小藍和小黃》,黃、藍顏料人手一份,其他顏色若干
活動過程:一,導入
出示繪本封面,今天老師來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小藍和小黃》,你們猜一猜小藍和小黃會是誰呢?
小藍和小黃不是小動物也不是小朋友,他們是有顏色的小紙片。
你們看,這就是小藍(出示小紙片)
我們一起和小藍打個招呼吧(小藍你好)
這是小黃,干小黃打個招呼吧(小黃你好)
二,欣賞幻燈片,分段理解和預測故事發展
1、分段理解故事
第一段,小藍家
這是小藍家,你們看小藍家有幾個人,都是誰啊?
你覺得哪個是藍爸爸?哪個是藍媽媽?為什么?
小結:小藍的家里有爸爸媽媽和小藍三個人,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你知道什么是相親相愛嗎?
你家里有幾口人,都是誰?
第二段,介紹小黃,他們一起玩的游戲
小藍有很多好朋友,你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
幼兒給各種顏色卡片起名字。
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黃,你有最好的朋友嗎?是誰?
小黃就住在街對面,它的家里有幾口人?都是誰?
小結:小黃的家里有爸爸媽媽還有小黃,他們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小藍和他的朋友經常在一起玩游戲,他們都玩什么游戲?(幼兒觀察畫面,結合生活經驗自由猜想)
小結:他們最喜歡玩藏貓貓和轉圈圈的游戲。
你最喜歡和你的朋友玩什么游戲?
小藍和它的朋友們在幼兒園都會學習什么本領呢?
放學了,他們怎么做?你們是怎么做的?
第三段,好朋友抱在一起
小藍終于找到了小黃,這時候小藍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兩個好朋友見了面,會做些什么呢?
他們真的開心的抱在一起,可是,發生了什么事情?
第四段,綠
他們的爸爸媽媽會對他們說什么?請幼兒自由猜想。
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小藍和小黃怎么了?
看圖片講述故事到故事結尾。
2、通過提問回想,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老師的故事講完了,你聽了之后,記住了什么?
三、幼兒動手操作驗證: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
故事里面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了綠色,這是真的嗎?小朋友們來試一試好嗎?
老師給小朋友準備的小藍和小黃不是小紙片,而是有顏色的水,小朋友來試一試,他們抱在一起會不會變成綠色好嗎?
請幼兒動手操作。注意不要撒到外邊。
四,延伸
顏色寶寶之間有很神奇的事情,小黃和小紅抱在一起會變成什么你想知道嗎?
老師動手操作,激發孩子對顏色變化的無限興趣。
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顏色寶寶,我們一起試試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2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繪本,撕紙的圖案,兩個顏色代表兩個孩子,他們一起上學,一起游戲,擁抱之后變成了綠色。回家時爸爸媽 媽認不出他們,眼淚使得他們恢復了原樣,又回到了爸爸媽 媽的懷抱。
一種友情、一種濃濃的親情,很溫暖。孩子們喜歡這個故事,且真正投入到情境中來,和小藍、小黃一起開心,一起傷感。
故事同時隱含顏色變化的規律——藍和黃在一起就會變成綠色。更深層的含義是綠色象征友好、象征溫情。
當我放出第一張圖片時,就有孩子非常準確地說出了故事題目:《小藍和小黃》。甚至有孩子說出:“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了綠色”。不禁愕然:孩子們知道呀。如何講這個故事呢?如何給這些懂得故事內容的孩子更深層次的提升呢?腦中在思考,故事開始了。
“這是小藍,小藍的家里還有”——“爸爸、媽 媽”孩子們從圖中很自然地判斷那兩個大的藍色色塊就是小藍的爸爸媽 媽。
“小藍有好多朋友,是”——孩子們開始接:“紅色、黃色”。
紅色是孩子們熟悉的,因為上調整已經認識了,難點是那個橙色,于是將這個難題拋給了聽過故事的小朋友,他告訴了孩子們:“是桔色”。
“小藍最好的朋友是小黃,他就住在街對面,他們最喜歡玩藏貓貓。”
“我是小藍,誰跟我玩藏貓貓的游戲?”好多小手舉起來。“好,我要和小紅玩游戲,小紅快躲起來。”于是,那些找到身上有紅色的孩子伏在了桌上。
進入下一幅圖,孩子們自然看懂了:“他們在玩圓圈的游戲。”
又一幅圖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在做什么?”看到排得整整齊齊的顏色,孩子們在猜:他們在睡覺、他們在排隊喝水、他們在排隊做操、他們在吃飯、他們在上課。
“在學校里他們整整齊齊排排坐,放學了,他們又跑又跳。”
“一天,媽 媽要去買東西,她對藍藍說:‘你待在家里別出去’。可是小藍還是跑出去找小黃了,唉,街對面的家里沒有人。”孩子們跟著小藍開始心焦——小黃去哪里了呢?他們小腦袋里肯定在思考。
“他這邊找找,那邊找找,終于在拐角處找到了小黃,他們開心地抱在了一起。”孩子們跟著一起開心,有兩個小家伙竟然也抱在了一起。
“抱啊抱啊,他們越抱越緊,最后他們變成了綠色。”孩子們的心情隨之陽光、心動,濃濃的友情感染了他們。
“然后,他們去逛了公園,他們——”這是個孩子們不一定知道的地方。他們開始猜:地下、水溝、小路、公園的路、隧道。最后叫上看過書的那個小家伙,他說出了“隧道”,簡單講解了隧道,故事繼續——
“他們追著小橙玩,他們又一起——”不用多說,孩子們看圖馬上接:“爬高山”。
“啊,好累,他們回家去了,可是藍爸爸和藍媽 媽說:‘你不是我的孩子小藍,你是綠的’,他們去找黃爸爸和黃媽 媽,可黃爸爸黃媽 媽也說:‘你不是我的小黃,你是綠的。’”憂郁的語調整將孩子們帶進了憂慮,教室里一片寂靜,連那個早就知曉故事內容的小家伙也不說話了。
“他們哭了,流出了黃眼淚和藍眼淚,他們哭啊哭啊,直到全部變成淚水,最后他們把自己全部收攏起來‘現在爸爸媽 媽能認出我們了吧。’”孩子們眼中充滿希望。
“藍爸爸藍媽 媽見到小藍,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孩子們臉上一下子洋溢了陽光,心情隨之明朗。
“他們也抱了小黃,發現他們也變綠了,現在他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們走到街對面去報告好消息,大家高興地相互擁抱,孩子們一直玩到吃晚飯的時間。”
故事結束了,吸取上次的教訓,不再不識趣地進行提問了,只是再次播放圖片,和孩子們一起重溫這美好、溫暖的故事。我輕輕地講述,孩子們靜靜地體會……
孩子們和小黃、小藍一起經歷了玩耍時的快樂、找不到朋友時的焦慮,爸爸媽 媽不認可時的傷心,最后大團圓時的幸福。看似一個簡單的關于顏色變化的故事,卻深含著濃濃的情感。相信這些美好的情感一定能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反思:
現在孩子信息量很大,不少孩子發現比較超前,對一些故事都比較熟悉,他們并非第一次與之相遇,我如何在活動中能照顧到這一類孩子,讓他們的思維更進一步,讓他們的認知更上一層呢?課前得認真研究教材,心中有相關的準備才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3
活動目標
1.愿意看看、聽聽、講講,并能大膽想象和表述。
2.感受藍、黃兩色“擁抱”后的變化,體會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藍和小黃》教師教學資源、教學掛圖。
2.用藍色、黃色卡紙制作“小藍”和“小黃”的形象。
3.幼兒學習資源③第10-12頁。
活動過程
1.認識好朋友。
教師出示卡紙作品——“小藍”和“小黃”,引導幼兒和兩位好朋友打招呼。
2.集體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1)小藍和小黃的家。
“看,家里有誰?為什么覺得他是爸爸(媽媽)?”
(2)小藍和小黃的擁抱。
“咦,這是誰?小藍和小黃呢?怎么不見了?
小結:哦,原來他們擁抱在一起變成小綠了。小綠會去哪里呢?
(3)小藍和小黃回家。
“爸爸媽媽怎么不認識自己的寶寶了呢?這可怎么辦?”
小結:小黃、小藍很難過。哭呀哭,他們的眼淚流出來,各自收攏起來就變成了小藍和小黃。
3.在音樂背景下自主閱讀。
引導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③第10—12頁。
4.我的好朋友。
“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是誰?找到好朋友擁抱一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畫書,理解故事內容。
2、發揮想象力大膽的講述,嘗試創編故事。
3、感受同伴之間的友愛。
4、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5、喜歡并嘗試創編故事結尾,并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教學重點、難點
發揮想象力大膽的講述,嘗試創編故事。
活動準備
自制圖畫書《小藍和小黃》
活動過程
1、欣賞圖畫書《小藍和小黃》
(1)欣賞封面,教師問:封面有什么?猜一猜,這本書說了什么樣的故事?
(2)欣賞第一頁,教師問:畫面上有什么嗎?它們在做什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
(3)欣賞第二頁,引導幼兒觀察后講述。教師問:這一頁我們在哪里見過?引導幼兒發現這幅畫在封面上出現過。
(4)欣賞第3-10頁,請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引導幼兒發現圖片之間的聯系,嘗試創編故事。
2、教師根據幼兒的觀察講述進行小結。
3、欣賞故事《小藍和小黃》
(1)教師結合圖畫書完整地講述故事《小藍和小黃》
(2)教師提問:
4、談話:你有好朋友嗎?和好朋友擁抱會有怎么樣的感覺?讓幼兒知道朋友之間的擁抱會很快樂、很溫暖、很幸福。幼兒自由的擁抱自己的好朋友,感受朋友之間的溫情。
活動延伸
1、排圖講述
2、自制撕貼故事書
3、美術活動“會變的顏色”
1、本班幼兒園對閱讀圖書中的圖畫和文字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我直接從引導幼兒閱讀圖畫引入課題,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剛開始,幼兒各抒己見,想法各異,有的幼兒還充分調動了過去在主題活動中的知識經驗,很不錯。由此可見,我作為引導者對于幼兒的想法要給積極的肯定和正面的引導,幼兒想象的翅膀正是在教室的呵護和鼓勵中展翅飛翔的。
2、幼兒在欣賞圖畫書的圖畫環節中,幼兒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是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是這個環節用得時間比較長,幼兒一直坐著看、坐著說、坐著聽,形式過于單一。于是,在課前,我臨時增加了分組排圖講述環節,希望能夠動靜交替,進一步加強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結果事與愿違。(在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對圖畫書的想象和理解都非常,可是我并沒有靈活處理,還是按照原定的活動計劃進行,以至于活動時間超時,幼兒的興趣減弱。)
故事:主要講述了小藍和小黃是一對好朋友,一起游戲,一起上課。然后小藍和小黃融合在一起變成了“綠”的故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5
活動目標:
1、對色彩的變化產生好奇和興趣,愿意和同伴一起進行泥工游戲 。
2、激發豐富的想象力,體驗故事的有趣情節。
3、知道黃色和藍色和在一起會產生變化。
4、通過閱讀,理解故事情節。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體驗故事的有趣情節。
活動難點:知道黃色和藍色和在一起會產生變化。
活動準備:
1、《小藍和小黃》繪本。
2、藍色和黃色的面團或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引題,介紹故事主人公
1、 師:小朋友們,今天給大家介紹兩個朋友(出示撕貼的藍色紙)這個顏色寶寶叫小藍,(出示撕貼的黃色紙)這是小藍最好的朋友——小黃。
2、2、師:有一天,小藍和小黃在一起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 二、翻開繪本《小藍和小黃》,逐頁講述
1、內頁一:介紹小藍家
①幼兒觀察畫面并提問:我們一起去小藍家參觀一下,看,家里有誰?小藍家里有誰?(藍爸爸藍媽媽)
②小結:小藍的家里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小藍,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2、內頁二:介紹小黃家
①幼兒觀察畫面:小黃就住在街對面,來看看,小黃的家里有幾個人?都有誰?
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人物形象。
3、內頁三:小藍和小黃變色
①小藍和小黃跑出去玩,見到對方很驚喜地擁抱在一起,越抱越緊,結果融合在一起變成了“綠”。
②玩累了,“綠”就回到家里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4、內頁四、五:爸爸媽媽都不認識小藍和小黃
①“綠”回到家,藍爸爸和藍媽媽說:“你不是我們的小藍,你是小綠。”那“綠”回到家黃爸爸和黃媽媽會認識它嗎?為什么?他們會對“綠”說什么?(鼓勵幼兒學說黃爸爸和黃媽媽的話)
②爸爸媽媽都不要小藍和小黃了,他們會怎么樣?
5、內頁六:“綠”一哭又變回小藍和小黃了
①小藍和小黃好傷心,他們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藍眼淚和黃眼淚。
②最后,他們變成了什么樣了?(變回小藍和小黃了)現在爸爸媽媽能認出他們嗎?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去小藍家看看吧!
6、內頁七、八:藍爸爸藍媽媽也變成綠色了
①藍爸爸藍媽媽見到小藍。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他們也抱了小黃,但是,快看,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了?(都變成了綠色)
②那小黃的爸爸媽媽又會怎么樣呢?
7、內頁八、九:黃爸爸黃媽媽也變成綠色了
①黃爸爸黃媽媽見到小黃。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他們也抱了小藍,但是,快看,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了?(都變成了綠色)
②現在,他們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原來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
三、完整欣賞繪本故事
1、在舒緩的背景音樂下教師邊翻圖書邊講述故事
2、(翻到最后一頁)咦!這兒還有一張空白的紙,故事還沒有完呢!想一想,還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幼兒大膽續編故事)
師:原來其他的顏色寶寶知道了這個秘密,都爭著要與好朋友擁抱一下,想看看自己和朋友抱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我們來讓他們抱一抱好嗎?
四、幼兒操作感知,大膽講述
1、幼兒操作感知
給幼兒提供三種顏色的橡皮泥,引導他們自由選擇兩種顏色讓它們“抱一抱”,感知色彩交融的變化
2、鼓勵幼兒講述色彩交融的變化(如:和抱一抱,變成)并把自己的彩泥貼到大圖書的最后空白頁
五、活動延伸
師:如果三個顏色寶寶、四個顏色寶寶抱在一起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下次我們再來試一試,玩一玩
教學反思
1、本班幼兒園對閱讀圖書中的圖畫和文字有著豐富的經驗,因此,我直接從引導幼兒閱讀圖畫引入課題,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剛開始,幼兒各抒己見,想法各異,有的幼兒還充分調動了過去在主題活動中的知識經驗,很不錯。由此可見,我作為引導者對于幼兒的想法要給積極的肯定和正面的引導,幼兒想象的翅膀正是在教室的呵護和鼓勵中展翅飛翔的。
2、幼兒在欣賞圖畫書的圖畫環節中,幼兒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是得到充分發揮的,可是這個環節用得時間比較長,幼兒一直坐著看、坐著說、坐著聽,形式過于單一。于是,在課前,我臨時增加了分組排圖講述環節,希望能夠動靜交替,進一步加強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結果事與愿違。(在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對圖畫書的想象和理解都非常,可是我并沒有靈活處理,還是按照原定的活動計劃進行,以至于活動時間超時,幼兒的興趣減弱。)
作者介紹: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年出生于荷蘭阿姆斯特丹,1999年10月過世,享年89歲。父親是比利時的猶太商人,母親是荷籍的女高音,李歐是獨子,從小就在家族濃厚的藝術氣息中成長。由于父親工作的關系,他十三歲時離開了童年故鄉,在美國小住過三年,1925年又遷居到意大利,在杰諾瓦(Genoa)求學,一直到修完經濟學博士,結婚后,才轉到米蘭工作。1939年,因法西斯主義盛行,歐洲興起反猶太的浪潮,在納粹侵犯的前夕舉家走避美國,1945年入籍美國,成為美國公民。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6
活動目標:
1、感興趣的觀察和想象色塊的不同組合。
2、樂意用語言、動作表現故事的簡單情節。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藍和小黃
1、認識小藍、藍爸爸和藍媽媽
(1)今天,老師給寶寶們介紹一個小伙伴,這是小藍。小藍說:小朋友們好!幼:小藍你好!
(2)小藍請我們到他家去玩,看看小藍家里有誰?
小藍家里有藍爸爸、藍媽媽還有小藍。
(3)小藍有個最要好的好朋友,他是誰?是小黃。
(4)小黃也請你們到他家玩,看看小黃家有誰?
小黃家里有黃爸爸、黃媽媽還有小黃。
二、和小藍小黃做游戲
1、激發興趣:小藍小黃常常和好朋友一起玩,他們在玩什么?
2、瞧!小伙伴又換了個什么好玩的游戲?
小紅小黃小綠排排隊,真神氣,象什么?
3、快看快看,它們又變成什么了呀?
3、變變變,圍在一起變成了什么?
4、哎喲哎喲玩累了,小藍小黃要回家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小藍小黃再見!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7
今天上午,我的主題教學活動是《小藍和小黃》。《小藍和小黃》是美國李奧尼的作品,是關于顏色會有趣變化的繪本。大致內容是小藍和小黃是兩個好朋友,小藍因爸爸媽 媽出門而去找小黃一起玩的時候就抱在了一起,變成了小綠,結果誰也回不了家,因為藍爸爸藍媽 媽不認識小綠,黃爸爸黃媽 媽也不認識小綠,最后他們哭啊哭啊,又變回了小藍和小黃,然后小藍帶著小黃去找藍爸爸藍媽 媽,經過抱一抱后知道原來真的會變成小綠,于是,大家一起去找黃爸爸黃媽 媽,大家一起擁抱,慢慢地,都變成了小綠。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還滲透了一個顏色變化的秘密,就是藍色和黃色融合在一起會變成綠色。
藍色和黃色融合在一起會變成綠色,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為了更好的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直觀形象的特點,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我特意穿了一件藍色的衣服,請了一位穿黃色衣服的孩子進行擁抱,體驗好朋友見面時熱情、友好的擁抱。
為了讓幼兒理解“融合”,我邊講述故事邊進行示范、演示。將準備好的黃色和藍色的顏料,倒進透明的杯子,并進行攪拌。這一演示過程,小朋友都看得非常仔細,知道了黃色和藍色在一起會變成綠色。并且請幾個小朋友上來進行了演示。
今天的活動通過直觀的方法讓幼兒知道綠色的演變過程,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每一個小朋友都參與顏料調和這個過程,只是請到了幾個小朋友上來演示。看到小朋友那種期盼的眼神,還有沒有請到的小朋友那種失落的眼神。建議這個活動分成兩個課時完成,在第二個課時,可以讓幼兒玩玩顏色。可以在幼兒用毛筆沾上顏料涂在紙上進行融合。相信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會更好地理解顏色的變化過程。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看看、聽聽、講講,并能大膽想象和表述。
2、感受藍、黃兩色“擁抱”后的變化,體會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黃、藍兩色膠片卡若干,裝有清水的兩個瓶子,大號量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導入,引出小藍和小黃
1、教師出示裝有清水的瓶寶寶,變魔術將清水變成藍色的水,引出小藍。
2、教師出示裝有清水的瓶寶寶,變魔術將清水變成黃色的水,引出小黃。
一天,小藍和小黃在一起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講述故事,理解故事情節
今天陳老師還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介紹小藍和小黃的家。
幼兒觀察畫面并提問:我們一起去小藍家參觀一下,看,小藍的家里有誰?
小結:小藍的家里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小藍,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幼兒觀察畫面:小黃就住在街對面,來看看,小黃的家里有幾個人?都有誰?
小結:小黃的家里也有爸爸有媽媽還有小黃,真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
2、小藍和小黃擁抱變色。
小藍和小黃驚喜地擁抱在一起,越抱越緊。可是,發生了什么事呢?(畫面定格)
3、變成綠色,爸爸媽媽不認識綠
原來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了綠色。 “綠”回到家,藍爸爸和藍媽媽說:“你不是我們的小藍,你是小綠。”
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認識他了?如果“綠”回到黃爸爸和黃媽媽家里,他們會認識它嗎?為什么?
4、“綠”一哭又變回小藍和小黃了。
現在爸爸媽媽能認出他們嗎?我們一起跟著他們去小藍家看看吧!
5、藍爸爸藍媽媽也變成綠色了。
(1)藍爸爸藍媽媽見到小藍。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他們也抱了小黃,但是,快看,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了?(都變成了綠色)
(2)如果他們跟小黃的爸爸媽媽擁抱又會怎么樣呢?
6、黃爸爸黃媽媽也變成綠色了。
(1)兩家的父母見面了,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但是,快看,他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了?(都變成了綠色)
(2)現在,他們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原來藍色和黃色抱在一起會變成綠色。小藍和小黃又開心地在一起玩了。
三、游戲:小藍、小黃抱一抱
教師將藍、黃兩色膠片紙分別戴在孩子身上,隨音樂跟老師一起做動作,音樂停的時候,請小黃和小藍,抱一抱、親一親。感受不同的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操作,將黃色和藍色混合,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藍色和黃色在一起會變成綠色。
2.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間、親人間的愛意。
3.學習用手撕把彩紙撕成各種自己喜歡的形狀并說說是什么。
活動準備:
ppt、彩色紙、白色素描紙
活動準備: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非常有趣的小伙伴,歡迎我們的第一位小伙伴(教師當場撕出藍色的圓形紙)歡迎我們的第二為小伙伴(撕出黃色的圓形紙)。
師:小藍和小黃很調皮哦,發生過不少有趣的`事兒,你們想不想知道啊?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師幼共讀故事,激發想象,體會故事的愛意。
1、讀封面,“小藍和小黃”
2、一起欣賞繪本。
三、動手變一變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彩色紙,請你也來變一變。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10
在組織語言活動《小藍和小黃》中,由于資料有限,在活動中沒能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閱讀,但是我從網上下載了繪本的ppt,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看。孩子們雖然沒能進行獨立地閱讀,但是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看,一起交流,整個活動仍然很成功。
一、選擇的繪本要吸引孩子的眼球
色彩鮮艷、畫面豐富的繪本固然是孩子們喜歡的,但是畫面簡單卻能給孩子想象空間的繪本亦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小藍和小黃》是一本有關顏色混合后變化的科普繪本,畫面很簡單,就只有一些顏色的色塊加上一些背景。但是作者配上了簡單的文字之后就成了孩子們喜歡的繪本圖書。書中描寫了小藍和小黃兩位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通過擁抱(顏色的混合)使小藍和小黃產生了變化,讓孩子們從直觀眼睛觀察認識到顏色是可以通過混合而產生變化的。作者借助了故事情節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簡單的科學知識,這樣孩子們在掌握知識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很枯燥,反而覺得很有趣很新奇。
二、活動中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因為繪本中主要是以畫面來體現的,文字只是陪襯而已,孩子們完全可以根據圖畫的閱讀來理解繪本的內容,而不一定非要借助老師講解書中的文字才能理解故事內容。因此,在閱讀繪本中,教師要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閱讀,而且要讓孩子們主動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在繪本中所看到的一些東西。不管孩子們表達的是否恰當,教師都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因為只要不是讓孩子回答問題的這種表述,孩子們的表達就是自由的、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只有恰當與不恰當的區別。當孩子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也不可否定孩子的表述,而是建議或者幫助孩子用更合適的語句來表述,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今后表達的意愿。繪本的閱讀是要靠孩子們自主閱讀的,教師只是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抹殺的孩子們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機會。
三、科普繪本最后要回歸到生活中
一切的科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所有的科普繪本都是根據生活中的科學知識來創作的。作者創作科普繪本的初衷,就是想讓孩子們在閱讀繪本故事中能夠自然地掌握科學知識。當孩子們從科普繪本中閱讀掌握到的科學知識后,教師應當加以引導和總結,讓孩子們能夠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或者能聯想到同一個科學原理運用到不同的生活方面。這樣讓孩子們閱讀科普繪本的意義就達到了。在閱讀科普繪本中我們教師的作用是讓孩子們了解生活中的科學,更要讓孩子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科學。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11
活動背景:
《小藍和小黃》是一本非常經典又有趣的繪本,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簡單的畫面加上充分的想象空間,幼兒更容易在輕松的觀察、聆聽中,將自己生活中的經驗投入繪本情境中,體驗閱讀的快樂。當一種親切感產生、一種勝任感萌生、一種迫切想了解的愿望發生時,一本書和一種與書有關的體驗活動就這樣在幼兒的心里生根、發芽了。于是我將繪本閱讀與美術游戲有機融合,讓幼兒就在這種看似簡單的經驗遷移和情感投射中,潛移默化的幫助他們拓展、豐富、積累體驗。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閱讀活動,能大膽地想象和表述,感受朋友間、親人間的愛意。
2、知道藍和黃兩種不同的顏色結合在一起會變成綠顏色。
3、享受調色游戲的樂趣,愿意大膽地表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繪本《小藍和小黃》ppt;
2、藍色、黃色顏料和藍色、黃色透明的塑料色卡紙。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工具(畫筆、畫紙、黃藍顏料分別裝在針管里、幼兒操作桌面上鋪有透明桌墊,畫紙鋪放在透明桌墊的下面)。
活動過程:
一、引出繪本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小藍”:“今天來了一位有趣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藍。小藍有個好朋友叫小黃。”引導幼兒用語言問候小藍和小黃。
二、繪本閱讀《小藍和小黃》的故事
1、介紹小藍和小黃的一家。
①幼兒觀察畫面并提問:“我們一起去小藍家和小黃家參觀一下,看,家里有誰?”
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為什么覺得它是爸爸(媽媽)?”
③小結:“小藍和小黃的家里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真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2、小藍和小黃一起做游戲
①幼兒觀察圖片并引導其大膽想象:“小藍和小黃最喜歡玩游戲,看看它們在干什么?”(拉圈圈、捉迷藏)
②幼兒人手一個小藍或小黃,和同伴打招呼,一起拉圈圈游戲,感受結伴游戲的快樂。“小藍和小黃真的躲在我們身邊呢,快把他們找出來吧。”
③感受色卡的重疊變色。“小藍和小黃抱在了一起,發生了什么事?”“小藍和小黃也來抱一抱,看看便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藍和小黃》 篇1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自從把《小藍和小黃》一書投放到娃娃圖書館,該書的借閱頻次很高,幼兒非常喜歡這本圖書。前期在美工區做過配色活動,非常吸引幼兒,并且幼兒有一些仿編故事和制作故事書的經驗。《細則》中的注意領域目標提出:“引導幼兒喜歡聽兒童文學作品,會復述故事、續編故事;學習和仿編詩歌。”于是萌生了讓幼兒仿編故事,并在此基礎上共同制作圖畫書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仿編故事《小藍和小黃》,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2、嘗試以小組形式仿編故事,并制作圖書。
3、鞏固幼兒對i原色顏色變化的經驗。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色玻璃紙及透明塑料片(兩兩重疊后,會呈現另一種顏色)、白紙若干。
重點難點:
1、幼兒合作仿編故事。
2、幼兒合作制作圖畫書。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小藍和小黃》,激發幼兒仿編故事的欲望。
教師:前幾天,娃娃圖書館又多了一本新書,叫什么名字?
幼兒:《小藍和小黃》。
教師:上次我們在看這本書時,大家都很想借回去,后來我們想了一個什么好辦法?
幼兒:做一本書。
教師:你們還記得書里有誰嗎?
幼兒:小藍、小黃,還有它們的爸爸媽媽。
教師:當小藍和小黃成為好朋友擁抱在一起后,發生了什么事?
幼兒:變綠了
教師:除了哭、流眼淚,你還能想到用什么辦法把它們變回小藍和小黃?(鼓勵、啟發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
教師:小藍和小黃擁抱會變綠,其他顏色的朋友碰在一起會發生什么故事?
2、鼓勵幼兒以小組的形式仿編故事,并利用活動材料制作圖書。
教師:看看我這里有什么?(紅、黃、藍的小片片)
教師:你們可以從這里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也編一個兩個顏色在一起的故事,然后做一本圖書講給大家聽,好嗎?
3、鼓勵幼兒能大膽進行表述。
幼兒以小組形式進行表述,教師重點指導仿編情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及在小組討論時學習協商、合作。
4、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圖書裝訂,供幼兒借回家,與家長共同分享。
教師:今天我們都編了好聽的故事,而且還制作了一本新書,你們可真棒!
教師:這本書放在哪里?
幼兒:娃娃圖書館。
教師:好!我們可以把書借回家,讓爸爸媽媽看到我們小朋友的新故事,好嗎?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幼兒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在仿編故事以及合作自制圖畫書的過程中,幼兒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活動專注。幼兒能夠通過協商、討論的形式解決遇到的困難及問題。在活動最后的分享環節中,幼兒能獨立地講述創編故事,展示自己制作的圖畫書,讓幼兒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2、活動中的不足:
由于中班幼兒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展尚不成熟,而本活動又是一個以合作為核心的活動,導致在具體的合作過程中幼兒遇到了困難。幼兒目前的合作水平以及在合作中體現出來的特點也將成為一個新的課程生長點。在后期我們將嘗試給兒童多提供類似以合作為主題的活動,借助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主要內容:
1、故事選擇適合幼兒,活動挑戰性適宜。
教師設計活動的思路清楚,活動節奏把握平穩。教師的指導凸顯其靈活性、針對性,當在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及時進行調整,降低難度。幼兒對活動感興趣,在活動中非常自主、自律、專注而有序,享受活動過程。幼兒的持久性很突出,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仿編故事時使用了豐富的詞匯。
教師在材料的選取上體現了創造性和教育性,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制作經驗,鍛煉了技能,同時也啟發了幼兒的興趣。
2、對于“如何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水平的活動”思考不足。
該活動有兩個難點:一是小組合作仿編故事,另一個是合作制作圖畫書。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能交代不太清楚,講解欠到位,所以活動開始之初幼兒有些茫然,不知道應該做什么。另外,如果教師事先能對圖畫書的形式、要素等分析得更充分會更好地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
建議:如果教師前期能夠對故事書的講解更詳盡、分析更深人和到位一些,就能更好地幫助幼兒應對活動中出現的困難。建議對活動內容可以做一些拆分,有些活動內容可以繼續延伸下去,在分工和合作上考慮得更周到一些。
綜合評析:
1、活動的題材選取很好,是兒童圖畫書在教育課程方面的運用與嘗試。教師對活動材料的選擇適合本班幼兒。
2、教師對于教育目標的設置,關注到幼兒已有經驗和能力水平,目標的適宜性保證了活動的順利展開。小組活動形式,使教師能夠充分關注到每個幼兒,使每個幼兒都得到與教師、同伴互動和練習的機會,便于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觀察幼兒,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指導的方式方法,實現教育目標。
3、教研活動中對仿編故事的適宜性和挑戰性,通過幼兒的現場表現進行了分析,充分肯定了活動對于幼兒長遠發展的意義和教師的嘗試。同時針對活動的難點在活動中是否得到解決,提出了很好的建設性意見。例如,對所用圖書的進一步分析、活動前的具體分:過程中的要求應交代清楚等,便于教師在后續活動中進行調整,達到促進幼兒更好發展的目的。
附:故事內容《小藍和小黃》
這是小藍。
小藍的家里,還有藍爸爸和藍媽媽。
小藍有好多朋友,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黃,小黃就住在街對面。
他們最喜歡玩藏貓貓和轉啊轉圈圈兒!
在學校里,他們整整齊齊地排排坐。
放了學,他們就又跑又跳。
一天,媽媽要去買東西,她對小藍說:“你待在家里別出去。”
可是小藍還是跑出去找小黃了。
唉!街對面的房子里沒有人。
他這邊找找,那邊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彎角上,找到了小黃!
他們開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結果他們變綠了。
然后,他們去公園玩,他們穿過一條隧道。他們追著小橙玩。他們又爬上一座大山。
啊,好累,他們回家去了。
可是,藍爸爸和藍媽媽卻說:“你不是我們的小藍,你是綠的。”
黃爸爸和黃媽媽也說:“你不是我們的小黃,你是綠的。”
小藍和小黃好傷心。他們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藍眼淚和黃眼淚。
他們哭啊哭啊,直到全都變成了眼淚。
最后,他們把自己收攏到了一起,他們說:“現在,爸爸和媽媽能認出我們來了巴?”藍媽媽和藍爸爸見到他們的小藍,開心極了。又是抱又是親。他們也抱了小黃……但是,快看……他們變綠了!現在,他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們走到街對面去報告這個好消息。大家高興地互相擁抱。孩子們一直玩到吃晚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