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動物、植物》教學反思
2、對學生引導不夠。
對學生的準備沒做硬性要求,個別學生對自己平時觀察到的動植物的有趣現象寫在了日記里,這時候卻不知道直接拿來用;應引導學生提前收看《動物世界》或《大自然的奧秘》等節目。
3、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但老師對學生說時的引導不夠,注重了實效,但沒達到實際效果。體現在:
(1)及時評價沒有做到導向性作用,應多強調學生說的效果,引導后面的學生說時注意的問題,使后面的同學說的質量得到提高。
(2)小組內進行說時,應先提示:說清楚,讓同學們對你印象最深刻。這樣能加強學生傾聽的注意力。(備課時有,但講課時老師沒有及時提示,影響了學生聽的效果。)
4、說到藏羚羊時可引導保護稀有動物。讀日記里寫的小動物,可由陌生動物過渡到熟悉的動物。
今后努力方向
1、備課時多先自己充分思考,提前充分征求同組老師們的意見與建議,開闊思路,把設想變成現實。
2、平時注重培養學生敢說。一是布置學生提前搜集素材,上課做到有準備地說。學生們有備而來,自然心中不慌。二教學生一些實用的方法,不知該說啥時,干脆練習說最完整的話(口語交際本來是要求簡潔的)并且把語速放慢,留出思考的時間;說話中要盡可能地做到與聽眾的目光交流,訓練膽量等。三是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自信心。
3、培養孩子樂說。平時課堂上評價時,除真誠鼓勵、有效指點外,還需要在情境、話題兩方面精心設計,讓學生因投入而忘我地說,動情地說。“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消除學生在口語交際課堂上的表演感。
4、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能說會道”的能力。通過示范,教學生說什么。通過隨機點評,教學生怎樣說更好。
5、關于知識的準確性,(面包樹在非洲,說成印度;關于水蘑菇的述說不夠準確。)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不認識的字得查字典注上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講一次研討課,就能讓自己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發揚優勢,改正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