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活動故事《微笑》教學反思
情景描述:
小蝸牛為什么會給大家送信?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么做呢?
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
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
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所思所悟: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
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
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
樂。
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
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
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
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备鶕@一目
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
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
兒閱讀能力的發展,并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但是從活動開
展的情況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閱讀“要求并
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根據這情況,我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
致,幼兒在初次閱讀后,教師安排幼兒繪畫活動。制作“微笑”標志:幼兒自制
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
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溫馨的氛圍中
,活動自然結束。
通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符合我班幼兒的水
平的,因此,在以后的語言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根據這次
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