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望著月亮吃大餅》教學反思
中班語言《望著月亮吃大餅》是一節童話故事欣賞,一開始利用手偶兔媽媽和小兔來導入故事情節,生動形象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并讓幼兒跟兔媽媽和小兔打招呼問好,融入故事中。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講述故事時,孩子們可以安靜的聽我把故事講完,我覺得我們班的孩子今天表現很好,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鼓勵。當我故事講完開始提問:半個月到底是多久的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我用數一數和故事中兔媽媽教給小兔觀察月亮變化的方法告訴小朋友半個月到底是多久。
活動亮點:
1、圖文結合聽故事
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操作月亮變化的圖片,讓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半個月中月亮的變化過程,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于理解和接受。通過多種形式3——4遍的講述故事,讓幼兒在傾聽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能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最后的音樂游戲,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然的接受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
2、注重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
在欣賞故事的時候,我會用深情并茂的方式,引起幼兒的關注,然孩子們感覺融入進故事,然后我再逐步提問,讓孩子們能夠更好的回答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注重了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當我講故事時,孩子們都特別的安靜,專心致志的傾聽故事的每一個環節,這對于故事內容的理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教育理念的滲透。
我先創設一個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抓住孩子們都比較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充分地讓每一個孩子發言,讓他們想說、敢說,并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1、注意在語言方面的回應,應該在提前的預設一下,這樣幼兒的回答我會能夠回答出來。
2、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可以巧妙的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這樣幼兒就容易理解。通過我完整的講故事,再進行簡單的提問,不僅注重了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而且還可以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內容,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重難點的把握上應該更準確,我認為可能我在語言上回應的不是很到位,錯過了一些很好的回答,還要注重語句的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