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活動說課
在教學過程中,引題部分我在活動開始時直接出示書本,讓幼兒認識小蛇,并設計了三個問題為下文作鋪墊:這是條怎樣的小蛇?他在哪里?他想要去干什么?
第二個環節看ppt,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這個環節是此次活動的重點,作者在繪本中平鋪了五個內容:蘋果、香蕉、飯團、菠蘿、葡萄,都是先看到水果,吃下去,然后肚子變成了模樣。考慮到中國孩子的特點,我在設計過程中將飯團省略,四個內容中,蘋果和香蕉通過先看水果,再吃變肚子的模式進行,而葡萄和菠蘿則先看肚子再猜水果,使活動內容有個遞進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牢記兩根線:一根是對水果的描述,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說說該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學說形容詞,猜測水果名稱。另一根是通過“啊嗚-咕嘟”的象聲詞和小蛇吃水果動作的模仿,讓幼兒感受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在吃完四樣水果之后,小蛇做了件讓人吃驚的事情——吞蘋果樹。這個部分是該繪本的點睛之處,使整堂課的氣氛達到高潮。這部分講述使要使用夸張的語氣和表情。
接下來看flash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和滑稽,完整閱讀可以讓幼兒的零散經驗得以梳理和提升,而且在觀看過程中,幼兒可以一起跟著小蛇學說形容詞、象聲詞等。
最后結束環節讓孩子學學小蛇游出教室喝水,想想喝了水之后會變成什么?
三、區域活動及重點指導
在戶外游戲活動之后我安排了孩子的區域活動,由于小班孩子入園才一個半月,而且他們的社會經驗不多,孩子又以自我為中心,各方面能力較弱,因此他們區域活動游戲時基本還是個體的低結構游戲。9月份時我們區域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區域游戲常規意識,10月份的重點是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像今天區域活動的目標是繼續建立良好區域游戲常規,發展孩子的交往語言,學習怎樣看病。區域活動開始時先簡單提下上次游戲時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后詳細介紹病人怎樣看病,看病時病人要和醫生交待些什么問題,醫生應該怎么問,看完以后要做些什么事情,打針了怎樣安慰病人等等,讓孩子在游戲中可以模仿。接下來在游戲前再簡單提下基本的游戲規則和收拾常規,然后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游戲。在請幼兒游戲時由于孩子喜好都差不多,難免會無法顧及到每個孩子的需求,所以我們對孩子的進區情況進行記錄,在幾次區域活動中進行均衡。
由于此次的重點是發展孩子的交往語言,所以今天我指導的重點也是社會性區域娃娃家和小醫院。在游戲中,孩子們能較完整的進行就醫,醫生和病人間也有交流,動作也比較到位,像小醫生戚雨雯今天還說了一句“你感冒了要多喝開水”,說明孩子已經能夠遷移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個體間差異比較大,有幾個有點害羞,她覺得好玩但是并沒有完全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這時我的引導還不夠到位,如果也能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引導,也許孩子也會更加入戲。另外在結束活動時,孩子整理的常規建立得還不夠,收拾的時候有點凌亂。
以上就是我半日活動的情況簡述,還有很多地方做得還不夠到位,希望在座的老師能給予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