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小魚捉迷藏》課后反思
美術教育不應只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而應成為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知識的過程。而《小魚捉迷藏》這個活動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樣的觀點。
【場景回顧】
t:孩子們,今天張老師要帶你們去找小魚,仔細找一找,小魚藏在哪?
教師示范畫彈簧線條,變化變說:找呀找,找小魚,小魚小魚躲在哪?
t:孩子們,你們找到下魚了嗎?看,老師找到了一條。
教師示范畫出小魚的頭、尾巴、小嘴巴、魚鰭、花紋等。
t:誰也來幫我找一找小魚?
請一名幼兒上來找一找小魚。
孩子們對這樣具有游戲性的美術活動特別的感興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起來。
于是我接著問“你們發現了嗎?我是從線條的哪兒變出小魚的?”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觀察探索,學會線條變圖形的最基本方法,接著一步步引導:“如果我把這些彈簧線畫得大一點呢?魚會有什么變化?電話線的圈圈靠近一點呢?又會變出什么好玩的事情?”我邊說邊畫,讓孩子們結合直觀的圖形進行想象,魚兒會隨著這些電話線的變化發生什么變化呢?經過這樣的討論和觀察,孩子們創作出來的魚兒更加鮮活了,有的將魚兒靠近一點變成成隊的小魚,有的將電話線的圈畫得很大變成了很大的鯨魚,孩子們自己創作自己想象,在活動中自我創造、自我體驗,充分體會到了繪畫活動的樂趣。
為了讓孩子們的作品更鮮活,我還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小魚更美麗呢?”這在能力要求上對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們用好看的點線面裝飾好自己的小魚。“我們畫的小魚可以不一樣嗎?你們看!”我先畫出了一條向上跳躍的鯉魚,接著又在旁邊畫了一條靜靜游著的小鳊魚。“真的不一樣耶!”孩子們發出了感嘆。“小魚兒可以有不同的種類,所以他們的形狀、尾巴、花紋等都會有所不同。”接著我帶孩子們欣賞了一組不同魚兒的簡筆畫,讓孩子們學會不同魚的形狀和花紋,開拓其繪畫思路。同時進行總結,引發孩子們繪畫的積極性:“這些魚可以朝著不同的方向,可以有不同的動作,形狀和花紋,他們的尾巴、身子、眼睛都會有變化。
幼兒的創作潛能是無窮的,關鍵是我們老師的挖掘、引導,每次收獲一點,日積月累,慢慢地學會彌補不足,一定會受益匪淺。另外,要想在藝術活動中增強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需要教師在每個環節上都用心思考、揣摩,尤其要抓住每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這樣我們的教學也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