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動《莎莎》教后反思
《莎莎》是大班一個很好玩的音樂游戲。音樂主要有拍手、開火車、頂鍋蓋三個動作構成的。音樂開頭拍手、拍腿的旋律有點快,中間穿插開火車動作,最后一段是讓孩子合作玩頂鍋蓋游戲。 在第一次試教中,我把本次活動分兩個大的步驟進行:先是孩子們徒手的進行合作游戲;然后是合音樂游戲。但對于我們中班的孩子來說,難度很大。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孩子們表現的還不錯,能夠在喊的節奏令下較好的游戲。配上音樂后,感覺孩子們在某些快節奏的地方就合不上音樂,動作和音樂表現的不協調,有些慌亂。特別是第一個拍手動作。我讓他們拍兩次腿之后擊一次掌為一個系統動作,這個動作持續6下。之后是開火車,最后是頂鍋蓋。 出現情況,于是我就馬上作了第一步調整:解讀音樂作品,降低難度。把活動流程大致改成:1.出示莎莎圖片,清唱旋律,邊帶領幼兒做拍手、開火車動作談話導入活動。2.創編“拍手拍腿”“開火車高興”的動作。 帶領孩子跟隨音樂玩游戲。3.幼兒兩兩相對,自主創編拍手和開火車高興的造型動作。4.大家集體圍成半圓,跟隨音樂表演。5.拓展活動。當幼兒聽到間奏部分音樂,我們可以交換同伴玩游戲。玩游戲若干次。 在此過程中,我把拍兩次腿之后擊一次掌這個持續6下的系統動作,分解成慢節奏的持續3下的動作。又把集體合作玩頂鍋蓋的游戲改成間奏音樂,讓幼兒變換隊形,重新找朋友玩游戲。這樣的調整,降低了難度,孩子們很快就能隨音樂做動作了。但有些環節還需調整,比如:孩子喊“耶”時可以只做動作,不要喊出來,這樣會影響幼兒的傾聽。教師的肢體暗示不到位,語言提示不多。另外,最后幼兒聽間奏部分音樂,交換同伴玩游戲時,既然是舊游戲,就根據經驗運用游戲,而不是新授新游戲,交代游戲規則。現在,我又根據活動的開展情況改變姿勢:如拍腿可以變為拍肩、拍腿等;也可以拍同伴的肩膀或腿等。 此游戲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活動中他們動作表現的比較嫻熟,能夠在快節奏的情況下進行合作的游戲。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以后還要多加強幼兒隨音樂打節奏的訓練,這樣有利于幼兒較快、較好的掌握音樂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