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丫跳芭蕾》聽課反思
《大腳丫跳芭蕾》是美國埃米·揚的第一本作品。講述的是一個叫貝琳達的女孩很喜歡跳芭蕾,但由于貝琳達的自身條件有限,腳太大了不適合跳芭蕾,但貝琳達通過自身的努力,堅持夢想,成真了自己的夢想的一個感人故事。本書所要傳遞告訴孩子們的是做任何事情要充滿熱情追求他的夢想,堅持自己的夢想不放棄的信念。
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上可以看出潘老師花了一定的心思,她用自己獨特的理解來設計本次活動。活動中潘老師用分段講述的方式并且借助ppt的幫助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和觀察。
我認為本次活動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思考:
1、留足看書和思考的空間
在開展活動的第二環節的第二部分,教師可以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如在想象空間大的地方可以先讓孩子想象情節的發展再讀故事,情緒色彩濃的圖畫可以讓學生由圖畫想象人物的心理。
2、前后對照著品味細節
繪本的圖畫講究細節,而且往往是前有鋪墊后有呼應地暗示讀者故事想象的生發點。所以在讀文賞圖的過程中或者在讀完整個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導孩子前后對照著品味細節,以產生心靈的頓悟。3、總結升華的方法
在故事結束時,可以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對故事的感受及想法,回顧故事內容角色、情節、情境、問題、解決方法等,還可以將故事主人公發生的事情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特別在最后一環節貝琳達夢想成真時,小結提升時,班級的小朋友都能從畫面的內容感受到貝琳達夢想成真的快樂,較好的理解故事的意境,在對于我的提問時,小朋友能夠結合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說出了要像貝琳達學習,要堅持自己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真夢想。同時還可以將故事主人公發生的事情與小朋友的實際生活相連。
當然本次活動也有不足之處,如:孩子的思考沒有深入,因為教師的問題設計還應該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孩子的表達可能不完善,老師還應該進一步的指導幼兒說話。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能讀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課堂上我放手放得還不夠,應該讓學生盡情去觀察、去發現、去感受、去理解、去講述,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勵他們將自己比擬成故事中的角色,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本課教學中,因為環節不夠緊湊,學生觀察畫面的時間不多,沒有深入的談論下去。
關于貝琳達還會堅持跳舞嗎?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對孩子而言,討論故事能提供一個合作思考的機會,不僅幫助孩子確認、擴展及修正個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培養傾聽、發問與表達的技巧,學習理解與思考,建立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系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