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叮咚三角鐵》教學反思
《叮咚三角鐵》是奧爾夫音樂中的一節樂器認識課,目標有兩個:認識樂器—三角鐵并探索其音色;體驗演奏樂器的樂趣。音樂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審美教育,它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長。結合這一本質,在活動設計中,我力求在每個環節中突出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表現音樂。
一. 教學設計及活動中不足: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首先我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景布置可以給予學生一種美的感受和身臨其境的感覺。《躲貓貓》是多數孩子都喜歡玩的游戲,手在哪;腳在哪,你在哪等等;運用有節奏的說白把孩子帶入游戲中。先是用這種節奏問好,層層遞進,引出躲貓貓,通過多次的練習對歌詞初步的了解。
2、認識樂器:三角鐵。從多個方面:形狀、材料、音色、親子觸摸等等方面詳細的認識三角鐵,在這一環節孩子們表現的都挺好。
3、學習敲擊三角鐵。運用平時孩子們經常接觸的幾種節奏類型,用三角鐵敲出來,引導孩子們用手拍出,為后面的活動做鋪墊,孩子們興趣都挺高。當人手一份三角鐵時,孩子們更是興奮,迫不及待的要去嘗試敲擊一下,學著老師的樣子敲出不同節奏型時,孩子們的表現出乎我的意料,不僅整齊而且都對了。這為后面為歌曲伴奏做了更進一步的鋪墊。
4、樂器演奏。是讓幼兒通過演奏進一步的學習打擊三角鐵,從而熟悉音樂,感知音樂,并通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根據音樂的節奏跟隨老師打擊三角鐵,并享受著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動作優美,很認真;少數幼兒節奏卡不準,可能是孩子們對音樂不夠熟悉,對三角鐵的新鮮勁還沒有過去,所以伴奏的效果不是很好。當歌曲結束時還有少數孩子饒有興趣的用自己的方式敲擊著,從中也說明了我班孩子在平時對樂器的使用常規不好。
二. 需要改進之處:
提問的面還不夠寬,應該盡量地鼓勵更多的孩子的思維行動起來,讓他們每一個都加入到愉快的音樂氛圍中,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在平時的樂器課堂中,加強孩子們對樂器使用常規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