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傘商店》教學反思
細節描述:今天我執教的數學活動《花傘商店》《花傘商店》主要是讓幼兒學習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圖案的不同進行分類,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一個數學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我以小熊開花傘商店引題,激發幼兒興趣,隨后,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讓幼兒學習分類及統計。
課前我分別準備了兩種顏色相近的花傘,而且傘上的圖案用了與傘面成鮮明對比的顏色,這樣幼兒在比較過程中就能很清楚的發現其中的不同之處。
第一環節,我以小熊開商店進行導入,通過情景的創設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第二環節,我不按順序擺放圖譜,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花傘的特征,發現花傘的不同與相似。并進行簡單的示范。
第三環節,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評價分析: 在幼兒操作材料“整理貨架”時。投放的操作材料時,我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材料,這樣就把操作材料簡單化了,如果操作材料中只有黃色和綠色的小傘,那只要把黃色和綠色的小傘分開來貼就可以了。所以在操作材料中可以加上不同花紋或者不同傘柄,但是同樣顏色的進去,這樣如果幼兒在操作時還是得看清楚才能選擇正確的貼上去,這樣就加大了操作的難度,也鍛煉了小朋友敏銳觀察的能力。操作完后記錄傘的數量時,很多幼兒都把前面的范例也數進去了,所以在設計操作表格時,可以不用把前面的范例隔開,這樣,幼兒在數的時候可以把范例也數進去。
所思所悟:語言是人們溝通最基本的方式。教師的語言應具有趣味性,激勵性以及簡約性。教師抑揚頓挫的教學聲音往往最能吸引幼兒認真聽講。數學活動很枯燥,這就需要老師用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幼兒了。如在提問之前加一個疑問詞“咦?” 幾名正處游離狀態的幼兒很快就會回過神來,繼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數學活動又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更需要老師說話簡練,既讓幼兒能聽明白,又要讓幼兒不感到啰嗦。
在《花傘商店》中,我將過渡語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終于使之變得較自然。但在與幼兒互動中,對于一些提問,對于幼兒的回應,就變得不那么自然了,有時會出現啰嗦或者該強調的地方沒有重點強調。今后在教學中應多向同行學習,多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