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紙條舞》教學反思
細節描述: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活動目標:一是讓幼兒感受紙條在空中舞動的姿態;二是用各種曲線大膽地表現自己對紙條飛舞的觀察。
第一個環節,我做了簡單的修改,我著重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先拿出還沒有展開的皺紙,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用變魔術的方法將皺紙慢慢打開。并告訴幼兒這是一條有魔法的仙女絲帶,可以變出很多樣子,顏色鮮艷的皺紙在空中自由舞動。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吸引起來了。因此,當看到皺紙在空中舞動的畫面,小家伙們顯得格外興奮。
然后,我再加入一段輕快的音樂,原本是讓幼兒人手一根縐紙條,但我怕人多、亂。孩子一拿到紙條有的肯定瞎玩,搗亂的,情緒可能也比較激動吧。因此我一人在前面舞動紙條,然后再請幾名幼兒舞。同時引導幼兒觀察縐紙條舞動的線條、舞動的方法不一樣,說說這樣像什么。小孩子感到新鮮、好奇,小腦也發揮著特異功能。說這些紙條有的時候像一條蛇,還說出圓圓的、彎彎的。
第二環節,我拿出白紙將紙條舞所展現的曲線美活靈活現的描繪出來,孩子們很是好奇,都看的十分認真。從她們炯炯有神的眼中我能感覺到:她們渴望自己動手操作一番。我就趕緊讓孩子們拿起畫筆自由發揮,她們就迫不及待的在白白的美術本上畫了一些五顏六色的波浪線。
活動延伸,從孩子們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孩子們都很想舞動“仙女絲帶”所以在活動后,我給孩子們準備了,人手一根的皺紙,讓孩子們在草地上歡快的奔跑。孩子們拿著紙條,開心的手舞足蹈,好不熱鬧。
評價分析:由于幼兒不能對于自己親身的體驗記得特別牢,畫的時候雖然認真。一個活動下來,只有一小部分的幼兒能大膽地畫出不同的線條。也加上孩子們在園時間比較短,部分幼兒繪畫經驗比較少。
所思所悟:通過反思本次活動,我認為,不應拘泥于太教案,而是因地制宜,因班施教,本次的魔術導入效果就非常的好。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形象直覺地感知,使其都能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美術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在讓幼兒親生體驗后在進行繪畫效果會更好一些,所以在第二天的區域活動中,我在美工區投入了材料,果然孩子們的繪畫能力有了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