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活動《春天的樹林》反思
中班美術活動《春天的樹林》預教反思 示范是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模仿的范例。示范畫教學能夠在美術教學中延用多年而不被替代,是有其客觀原因和存在價值的。首先,示范可以利用兒童對教師的崇拜心理。吸引兒童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其次,示范是促使兒童掌握正確繪畫方法的最簡捷途徑。當然,示范的負面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每一張示范畫只有一個風格,只能體現教師本人的想法.缺少了個性化的因素.勢必容易導致千篇一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在中班美術活動《春天的樹林》預教中,我沒有為幼兒提供范畫,并盡量減少示范,我想通過給幼兒最充足的感知時間,讓他們通過實物、圖片、整體、細節來感知樹林和樹木的各部分特征,由于孩子們觀察得多了,因此在活動中能清楚的表達樹木的特征,我認為時機成熟了,是讓孩子們用畫來表達的時候了,可是在作畫的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孩子們筆下的樹木一律都是先畫一個大大的框然后在里面涂色,樹枝從樹干的最低處向上排列生長,樹林里的樹排成了整齊的一橫排……很明顯他們的畫都是老師的范畫模子,難道孩子們真的已經適應了示范?孩子們只能用語言表達而無法用美術語言表現出來嗎?一個又一個的疑問接踵而至。一個個教學環節在腦中不斷回放,我決定,還是從自己身上先找原因,活動中需要孩子掌握樹木的特征、樹林的色彩以及空間關系,還要學習拓印的方法和用色的技巧,一個活動中的知識點太多了,導致幼兒無法吸收掌握,對樹林里樹木布局的難點的解決不夠,幼兒難以將空間關系形成表象并再現,容易產生不會畫或畫得一團糟的現象,應該進行適當刪減和調整。我決定將空間關系和學習拓印的方法作為活動的重難點,其他技能先行安排活動解決。
那么,接下來的拓印的方法和樹林里的樹木布局要怎樣來解決呢?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念口訣的方法徒手練習拓印,把拓印樹葉的要領總結成有趣的小雞啄米——“輕輕點,快快提”六個字,簡單順口。畫面的布局是個難點,怎樣不會使示范成為機械的模仿,又能解決幼兒的表現與技能之間的矛盾呢?我運用ppt的課件,欣賞時,在畫面中按前后的順序讓樹木依次出現,有意引導幼兒觀察樹木的位置。把幼兒肢體動作表示環節調整到整體欣賞后進行,改成種小樹的方式引導幼兒通過調整與同伴間的位置關系了解樹木間的空間關系。繪畫前的討論中,再一次運用ppt演示,強調樹木在畫紙上的空間關系,通過親身體會和兩次的ppt演示點撥,我希望能夠達到不需要完整示范,而是由感知開始導入創作,幼兒也能將表象以美術的語言再現出來,改變“千人一面”的作品模式,讓孩子們創作出一片屬于他們自己的春天的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