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雞蘿絲去散步》教學反思(精選3篇)
《母雞蘿絲去散步》教學反思 篇1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一本優秀的繪本,我覺得挺適合在大班進行教學活動。生動有趣的圖畫讓文字活靈活現,孩子享受故事時不知不覺地就笑出了聲。于是我把教學目標定為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會使用“繞”、“越”、“穿”、“鉆”等動詞。2.感受故事的幽默搞笑,體驗閱讀帶來的樂趣。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先請孩子們猜一猜母雞蘿絲出去散步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鼓勵孩子大膽想象,然后讓孩子們嘗試進行自主閱讀。接下來在總結交流的時候我在幼兒自主表達的基礎上借助圖片和字卡演示了“繞”、“越”、“穿”、“鉆”等動作,并請孩子們表演一下這些動作,從而使他們很好地理解了這些動詞。孩子們在看一看、演一演的過程中輕松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閱讀的快樂,課堂氣氛活躍,教學目標達成較好。
也許我這個人的個性比較拘謹,我覺得如果我在上課的過程中能更大膽一些,用一些夸張的表情和語調表現故事中滑稽幽默的場面,可能教學效果會更好。
《母雞蘿絲去散步》教學反思 篇2
第二次組織大班語言活動《母雞蘿絲去散步》,雖說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孩子,但活動的效果還是比較相同:孩子們神情投入、猜想積極、笑聲不斷……如此情境也勾起我對活動的梳理想法,趕緊通過文字的梳理留下設計活動時的思考痕跡。
對教材的分析:
《母雞蘿絲去散步》講述的是母雞蘿絲在農場里散步時和一只狐貍之間發生的故事。繪本的最大特點是:情節曲折:母雞蘿絲悠然自得地去散步,繞過池塘、翻過草堆、經過磨房、穿過籬笆……兜了好大一個圈子,它又悠然自得回到家中,可它完全不知自己的身后正緊跟著饑腸轆轆的狐貍,一直在伺機而動,卻又屢屢失手。畫面精美:雖然只有寥寥數十頁畫面卻形象的刻畫出故事中的兩個角色的形象特點,看狐貍的身形,一會兒緊弓,一會兒甩到了天上,一會兒又一個倒栽蔥。再看它的表情,那雙會說話的眼睛把它的狡猾與貪婪全都寫在了臉上……。與狐貍相比,只能用“呆若木雞”這個詞來形容蘿絲了,它從頭至尾都保持著一個姿勢,永遠半閉著眼睛,永遠那么不緊不慢地走著。蘿絲和狐貍一前一后,一個邁著大步神閑氣定,一個張牙舞爪卻又總是丑態百出,共同演繹著一場熱鬧的情境喜劇。也正因為有了這么一個形象的對比,讓整個故事也變得更加幽默有趣。笑點不斷:繪本將無聲的故事變成了一個笑聲不斷的喜劇,甚至還給孩子們設計好了笑的時間:當釘耙砸扁狐貍的鼻子時;當狐貍一頭栽進池塘里時;當狐貍扎進干草垛里時;當狐貍被面粉埋住時還有當狐貍摔到手推車里,手推車載著狐貍撞翻蜂箱、狐貍被蜜蜂追得抱頭鼠竄時……
對目標的定位:
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后會發現,雖然此故事情節簡單,僅用很少的文字介紹了母雞所經過的地方,但是故事情節曲折、畫面精美,能讓幼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大膽講述,有助于豐富幼兒的語言,開拓幼兒的思維。同時,故事夸張幽默,笑點不斷,在閱讀過程中能讓幼兒產生閱讀愉悅。因此,將目標定為:⒈欣賞閱讀繪本,能根據繪本畫面的細節大膽想象、講述。⒉體驗故事情節的曲折與幽默,進一步產生對閱讀圖書的興趣。
對對策的解讀:
更了更好地達成目標,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繪本閱讀的特點,本活動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策略:
其一、把握閱讀節奏,在收放適度中促進觀察、想象與講述。什么時候需要教師帶領幼兒集體閱讀?什么時候又該放手讓幼兒自主閱讀?節奏的把握是閱讀成功的關鍵;顒右婚_始就設置了場景細讀,這段細讀足足用了五六分鐘的時間,帶領幼兒對農場內的地方、物品等進行細細觀察解讀,因為主人公母雞和狐貍的所有故事都發生在這一農場中,對農場有一了解是順利進入后面閱讀的關鍵。緊接著就是畫面二到七的集體閱讀:母雞散步時的心情與姿態;緊跟其后的狐貍表情與心理;狐貍出其不意被釘耙撞到;母雞繞過池塘,狐貍撲空掉進池塘。此環節的集體閱讀,通過教師有意識的設問,幫助幼兒了解母雞與狐貍的各自特點(母雞的昂首挺胸、神閑氣定,狐貍的賊頭賊腦、眼中只有母雞、丑態百出)以及他們發生的故事,并將一些閱讀方法滲透其中,如觀察畫面的順序、細致觀察畫面的每一部分、根據表情猜測人物的心情與想法、圍繞人物進行情節想象等,細讀與集體讀可謂是收,是埋下伏筆,做好鋪墊。在幼兒奠定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對繪本故事有一初步了解之后接下來就是四個畫面、情節的自主閱讀。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圖畫中表現出來,那么孩子的眼睛就會發現它們,孩子就能讀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意思。因此,此環節的放,為孩子創設了充分自主的環境,讓他們借助前面積累的閱讀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想象,大膽猜測講述故事可能發生的情節。在自主閱讀后的交流中,孩子們也可以從同伴那里學習觀察的方法,分享對內容的理解。
其二、融入動畫表演,在動靜互補中提升感受、理解與表現。在幼兒期,各種表現形式的自然融合是學習活動的最佳環境,它能使學習更加自然、更加容易,更加活潑多樣。
《母雞蘿絲去散步》教學反思 篇3
《母雞蘿絲去散步》是非常優秀和著名的繪本,聽過相關的教學活動,但自己卻還沒有執教過。所以今天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我心里就已經有兩個困惑:
1.沒有人手一本繪本,自主閱讀是否缺失?
2.沒有過多的文字,孩子們講述是否單調呢?
于是帶著這兩個問題,我查看了網上相關的一些活動設計和繪本教學,從中也獲得了一些經驗。
解決1:首先,我必須得克服第一個實際的困難,就是圖書的問題。我只能借助于網絡,從很多鏈接的圖書中尋找最為直觀和清晰的畫面,讓幼兒能清楚地欣賞到整頁的畫面,而《母雞蘿絲去散步》的圖書畫面必須是左右兩頁合在一起欣賞的才能有畫面的完整感的。找到了畫面以后,我又得去思考“自主閱讀”這一環節如何去達成。很顯然牽著孩子鼻子走是制約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的,而問題的設置又不可以太多,所以我決定在前面幾幅圖片中著重引導幼兒觀察,而在5—11圖畫中,則讓孩子們先一幅幅地欣賞后再講述。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有了前面較好地引導以后,孩子們在自由觀察和講述的時候興趣越來越高。當我表揚晏玉琦小朋友在觀察第五幅畫面的時候非常細致,能把里面背景上的小青蛙和小鳥找出來的時候,其他孩子們也都說他們也找到了,我順勢引導“你們猜猜小青蛙可能對母雞蘿絲說什么?、“小山羊沒有說話,但他的眼睛盯著母雞看,為什么?”等等,更是將畫面中小動物的心里活動也猜測和表達出來了。能在第一次教學活動就發現這些小細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解決2:整本繪本的文字其實非常少,我自己連貫講述的時候都依舊會被畫面吸引。所以我想到讓孩子們完整欣賞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一頁一頁地翻閱,而不必過多地區關注那些文字的東西。所以在后來讓小朋友欣賞的時候,我故意在每一個多停留了幾秒鐘,而我發現在我停下來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畫面,更有幾個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講述畫面中小動物們可能的對話和心理活動,模仿狐貍、母雞等的動作或者表情。
以上不過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點感受,但是在繪本教學中,老師的提問和引導、閱讀的多種方式、繪本活動的組織策略等等許許多多的問題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體驗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