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精選2篇)
《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 篇1
《歌聲與微笑》是一首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富有時代氣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的兩個部分都運用了復樂段結構,形成并置式對比。尤其是在高音區節奏重復多次運用了同音反復,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種動力感,具有一定的號召性,表達了青少年朋友將友誼遍布海角天涯的熱切心情。自歌曲創作以來,每到歡樂的場合,常常使人們想到用這首歌表達相互的情感,歌曲也多次飄至大洋彼岸,走向世界各地,傳遞著中國人民的友誼。
《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教學目標主要在于使學生能用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明亮柔和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通過學習歌曲《歌聲與微笑》,培養學生珍愛友誼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唱歌的能力。可以說基本的教學目標是達到了,尤其是學生跟著老師學習簡單的手語舞蹈時,課堂氣氛很好。當然也存在不當之處。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覺得有一個環節的設計對于小學生學生來說,要求過高了。在歌曲學唱的過程中要求二聲部的合唱,對于小學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容易走調。我忽視了他們在歌曲第四個樂句,第三拍的休止符號處,他們的演唱與第二樂句混淆了,在關注他們歌曲情緒上的表現外,忽視他們的這一點,今后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這方面的訓練。
《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二)
《歌聲與微笑》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在課堂設計中,我主要是讓學生欣賞,感受歌曲的熱情、歡快情緒,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課堂教學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多了解相關的知識,這首歌曲中,有幾個特殊的音樂記號,比如說“下滑音”記號、“升記號”,這些都是學生在以前的歌曲中沒有的,“下滑音”我在設計中,是請同學看這個記號的形狀,讓他們猜測這是什么記號,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夠通過它的形狀來記住它的名字“下滑音”,并且在學唱時候示范,聲音演唱像是從高處落下一樣,他們認真聆聽后,再通過較形象的模仿,我讓學生試著演唱,他們也能較好地掌握。在整首歌曲掌握后,我請學生們聆聽不同形式的演唱,有合唱、通俗等形式,并請他們討論不同演唱方式表現出來的不同。從而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動力感、號召性。在最后的表演中,我請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這首歌曲的情景,他們有的要求用打擊樂器,有的則是通過簡單的舞蹈動作,有的飽含感情的演唱,把課堂的氣氛帶進了一個高潮環節,他們的創造性也非常好。
在課堂活躍氣氛后,請他們認真地集體來演唱時,卻發現了這節課存在著不足地方,我忽視了他們在歌曲第四個樂句,第三拍的休止符號處,他們的演唱與第二樂句混淆了,在關注他們歌曲情緒上的表現外,忽視他們的這一點,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歌曲的整體細節把握上還得注意。
《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 篇2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著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著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著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薄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松、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蘊涵的力量。
語言活動《長大了》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借助具體事物來進行,采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