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個案分析記錄表(精選2篇)
教育個案分析記錄表 篇1
姓名
周軍
年齡
7
性格
膽小
其他說明
他媽媽又生了小妹妹
幼兒的“問題”表現:
經常遲到
教育個案研究中的教育干預記錄(以時間為序, 每周至少一次進行行為觀察記錄)
時間
幼兒行為表現記錄及分析
教師采取教育措施及效果
3.22-3.26
經常遲到,而且大多時候是九點半才到
由于家中多了小妹妹,爸爸媽媽忙不過來,耽誤了時間
與他爸爸溝通,周軍馬上要上小學了,應該養成早起上學的習慣
但是效果不明顯,周軍還是經常遲到
3.29-4.2
一周之內沒有一天不遲到,而且還帶著早餐
與幼兒交流,鼓勵加批評
略有成效,應經能趕上九點的集體教學活動
4.6-4.9
情況與上周相似
問起帶早餐的問題,他爸爸無奈的說,周軍早餐很挑,往往都要帶他找好幾家早餐店,才選到他喜歡的。
對幼兒進行教育,與他約定,沒有遲到,沒有帶早餐的話能得到額外的紅花。
情況有所好轉
4.12-4.17
這周周軍幾乎沒有遲到了,也沒有帶早餐了,有一天早上他特別早,是第一個到幼兒園的。問他原因,原來是他想第一個到幼兒園撕倒計時牌。
對于周軍的情況,我在全班前面表揚了他,希望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都不要遲到了,他顯得很高興,爽快的答應了。
總結:
對于周軍遲到的現象,我們從開學初就已經注意到了,我們也了解到,他爸爸的工作非常的忙,媽媽又有一個不滿周歲的妹妹要照顧。但是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總是遲到課不行,雖然我們采取了各種方法,但是效果并不顯著,沒有想到我的一節數學活動改變了這一情況。在《我要上小學了》主題中有一節活動課為《倒計時牌》,在上完這節活動課時我把牌掛在了教室,并告訴他們每天第一個進教室的小朋友負責來撕下一張,當時我并沒有注意,結果卻幫我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教育個案分析記錄表 篇2
姓名
潘頌宇
年齡
7
性格
內向
其他說明
沒有在國內上過幼兒園
幼兒的“問題”表現:
不善于與人交流,喜歡一個人坐在教室的最前面
教育個案研究中的教育干預記錄(以時間為序, 每周至少一次進行行為觀察記錄)
時間
幼兒行為表現記錄及分析
教師采取教育措施及效果
2.25
表現:早上哭著進教室,不說話,不吃飯。
分析:由于該幼兒是新生,且剛從國外回來,不適應新環境。
措施:盡量多與他溝通,多鼓勵他。
效果:雖然話還是不多,且對于老師的回答都是“好”等單詞,不過午飯總算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吃完。
3.1
表現:早上過來還是不愿意進教室,吃飯不愿意坐到位子上,上課喜歡自由走動。
分析:他在國外上幼兒園時比較自由,還不適應這里的集體教學方式。
措施: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提醒他該怎么做,及時給予鼓勵。
效果:雖然很多時候他還是不愿意坐到位子上,但吃飯總算會自己吃了。
3.8-3.10
表現:已能高高興興的上幼兒園,但不愿與幼兒交往,喜歡獨處。
分析:由于他聽不懂,也不會說本地話,而小朋友私下玩世喜歡用本地話交流。
措施:鼓勵班級中外向的,交往能力較強的幼兒主動與他交流。
效果:與班中一位和他同樣都在意大利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交上了朋友。
總結:
通過兩個多星期的觀察,我發現潘松宇小朋友的進步還是很大的。現在他對各項常規已經比較熟悉了,也能認真遵守了,與小朋友和老師的交流也多了。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主要培養他一下各個方面的能力,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的學習、生活:
1、握筆姿勢,書寫數字。
2、培養區域活動和戶外活動的常規。
3、正確的語言表達,完整表述自己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