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用故事講道
理學前兒童處于自我中心發展階段,他們思考的一切出發點都是“我”,無法接受與他們的認知相違背的觀點,無論你多么努力地向他們灌輸那些行為準則或道理,他們都“無動于衷”。不要急躁,不要用成人的權威去強迫幼兒“懂事”,換一種方式,也許問題就解決了。
幼兒喜歡故事,他們不會聽你苦口婆心地講道理,但是卻會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他們會反抗、拒絕做成人要求他們做的事,但是卻會不由自主地模仿故事人物的行為。當你覺得孩子不聽話時,給他講個故事吧,讓他在不知不覺中糾正錯誤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的經驗積累是有限的,我們無法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體驗來提高認知水平,但是講故事是一條捷徑。當幼兒聆聽故事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融入故事中,體驗故事人物的情感,將他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的,這也為幼兒學習換位思考奠定了基礎。
用《拔蘿卜》的故事教育孩子幫助他人;用《丑小鴨》讓孩子懂得美麗的心靈比外表更重要;用《三只蝴蝶》的故事教以孩子團結;用《狼來了》的故事讓孩子改掉說謊的壞毛病;用《夏洛的網》讓孩子體會愛與被愛。
我們可以挖掘舊的故事,可以改編故事,可以創作更多聞所未聞的故事。教師、家長可以創編故事,幼兒也可以創作他們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多樣性與變化性是吸引幼兒的魅力所在,也使其成為一種簡便、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