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解讀童心,感悟教育
因為家庭,生活經驗和環境的各不相同,我們中班的每一個寶寶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閃光石”。他們雖有著共同的天性但卻有著不同的個性,天真稚氣的臉上向我們傳遞著不同的內心世界。
晨晨,是我們班的新生。剛開始入園時,別的孩子都玩得興高采烈,只有她總是靜靜地在一邊,低著頭不愿與他人有視線的接觸。當老師試著與她交談時,她會緊張地把頭埋得更低,雙手使勁抓著衣角,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晨晨確實比較內向。我決定先幫助她產生積極的心理因素,讓其邁出融入社會的第一步。孩子入園、離園,是與幼兒以禮相待、相互打招呼的良好時機。我抓住這個環節,有意識地引導她和老師打招呼,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幾次以后,她就能自然地回應了,“老師好”、“老師再見”雖然聲音很輕,但這微小的變化增強了我繼續實施教育的信心。
在美術活動中,小朋友們畫出了許多漂亮的風箏。走到晨晨的身邊,卻只是一張白紙。“晨晨,你怎么不畫呀?”聽到我的催促,晨晨握著筆的手竟然抖了起來。看得出來她很緊張,也很不自信。我握著她的手,安撫她的情緒:“沒關系的,晨晨,你慢慢畫!想一想,你想畫什么風箏?”“小兔子”晨晨回答說。“好的,那你就試著畫一畫吧!你一定行的。”我繼續鼓勵道。我故意走到旁邊,不看她畫畫,讓她可以更自在一些。過了一會兒,我看她的畫紙上多了兩只兔子,一只頭朝下在天上飛,一只在草地上,旁邊還有一根歪歪扭扭的線。“哇!你畫的兔子風箏可真好看,老師都沒有你的想象力豐富哦!”晨晨聽到我的表揚,羞澀地笑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欣喜地看到晨晨的進步。在游戲中的參與度也在逐漸增加,同時還能與同伴適當地交流。我們都看到了晨晨的進步與成長。
其實,孩子膽小退縮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而在改變時也不能急于求成。教師如果過分地關注孩子的害羞和膽怯的個性,不斷地去糾正她的行為,只會增加其心理負擔,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的身心正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只有以春風化雨露的愛心慢慢栽培,以潤物細無聲的耐心漸漸播種,才會達到“夜雨瞞人去潤花”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