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讓沙藝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
近幾年沙畫在我國也悄然興起,同時對沙藝術研究和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沙”這一天然無污染的材料,隨處可見,可以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但卻能促使幼兒動手動腦,促進幼兒動手能力和創新品質的提升。幼兒期是創造性思維開始萌芽的時期,我園圍繞“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培養他們堅持不懈”的優良品質為宗旨,將沙藝活動融入孩子們的一日活動之中。將一顆顆寶貴的沙粒成為我們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寶貝”,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思考著沙藝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實施。一、 讓沙藝作品融入于環境創設。《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于是樓梯間、長廊、大廳、教師周圍都成了我們陳列孩子作品的場所。我們把幼兒的燈箱沙畫拍成照片做成相框陳列在樓梯旁的墻上,我們還在旁邊用簡單的文字介紹。在長廊我們把幼兒平時做的各種沙雕作品陳列在里面,有的是雄偉的長城,有的是高大的城堡,有的是沙灘的烏龜,美人魚,還有的是讓人看了垂涎三尺的美味蛋糕,讓人一看就想去雕刻的欲望。在大廳,我們更是琳瑯滿目的幼兒作品映入眼簾,你看,一只只小巧的灌沙杯都出自我們小朋友能干的小巧手,一幅幅抽象沙畫,讓我們奇想連連。這些照片的展示,作品的呈現,讓我們認識了沙藝術的多種形式,感受了沙藝術的美輪美奐,領路了沙藝術的無窮魅力。二、 將沙藝活動融入幼兒園各科領域中。沙藝活動不光是藝術活動的專利,它可以滲透在幼兒園各領域中。讓幼兒無時無刻不在和沙做朋友。如,在科學活動的時候,我們讓幼兒玩玩想想。我們給幼兒準備了好多用飲料瓶做的沙漏,讓幼兒把沙灌進沙漏,然后觀察現象,我們又讓幼兒把小麥灌進沙漏,然后觀察現象,這一活動,幼兒是非常好奇,他們期待結果。通過幼兒的實踐操作,他們終于明白了,原來沙比較細,所以漏起來比較慢,但是小麥相對沙來說就比較大了,所以漏起來也就比較快了。這是幼兒自己發現的現象,所以他們特有成就感,在以后的科學活動的時候,他們還會把沙和其它物體來相比。在科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除了給幼兒準備沙漏之外,我們還用kt板做了一個連環沙漏,讓幼兒嘗試沙在彎彎曲曲的路線中是怎樣漏下來的,這樣在科學活動中滲透玩沙活動,幼兒真是樂此不疲。比較輕重是大班的一節數學活動,我們就用沙來做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不同輕重的沙,比較哪一端比較重,哪一端又比較輕。這樣新奇的操作材料首先就吸引了幼兒操作的愿望,最后,幼兒很容易的得出了結論,而且他們始終是感興趣的在操作。比我們單一的隨便拿點東西給他們稱稱效果好了許多。在音樂活動的時候,我們給幼兒制作了一個關于沙的ppt,萌發幼兒看了沙就非常喜歡的情感,我們還給幼兒播放《小小一粒沙》的音樂,并且啟發幼兒創編動作,從這個活動也可以看出,幼兒已經非常喜歡沙了。從這些活動可以看出,小小的一粒沙可以讓孩子們玩出精彩。三、 將沙藝活動融入于各年齡段幼兒的活動。幼兒各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特點,各種沙藝活動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應該提不同的要求。小班幼兒年齡小,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全,我們給幼兒準備了很多現成的模型讓幼兒在沙上刻刻,能力強的幼兒我們還讓幼兒在沙上自由的作畫,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給孩子們拍下照片,留下記憶。中班幼兒相比小班幼兒而言,能力強了許多,因此對中班幼兒的要求就高了許多,我們可以把各種灌沙、鋪沙、刮沙的技能讓中班幼兒來完成。當然在完成的過程中幼兒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能有的幼兒會半途而廢,而有的幼兒可能會堅持完成,所以玩沙活動還能鍛煉幼兒的品質。對于大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強了,我們就可以組織幼兒畫一些沙畫抽象畫,還可以讓幼兒在瓶上自由滾沙作畫,我們還可以組織大班的孩子們做各種各樣的沙雕,讓幼兒在制作過程中磨練意志,培養品質。通過對各年齡段的幼兒提出了不同的玩沙要求,所以,孩子們在玩起來也得心應手。四、 將沙藝活動走進社區。社區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時刻在起著教育作用。幼兒園周圍優美的環境、完善的綠化設備,各種社區服務機構以及工作人員都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可利用資源。我們在開展玩沙活動的時候,及時地去發現、去挖掘、去利用社區中的有效資源,有目的的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適時地將幼兒從“課堂中”帶到“社會情景中”來。(1)、結合主題利用社區環境成為幼兒玩沙的題材。每次開展主題活動時,我們都會根據主題要求設計各種玩沙活動。每實施一個玩沙主題,我們積極尋求社區中可以利用的資源,帶領幼兒參觀、觀察事物的形態特征,比如,在開展《我們的家鄉》這一主題活動的時候,我們給幼兒設計了沙池建構活動“我們的家鄉”。為了讓幼兒對我們家鄉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帶幼兒觀賞了和橋四座橋,最南面的這一座叫大楊橋,在打楊橋北面的叫南新橋,在南新橋北面的是中橋,最北面的那做叫北新橋,我們著重讓幼兒了解四座橋,也是我們家鄉和橋的特征。回園后,在沙池建構活動中,這些家鄉四座橋的基本特征孩子們都有了初淺的認識,所以,在建構的時候,幼兒就有了內容可以建構了,最后,沙池建構“我們的家鄉”所呈現的效果,活脫脫的和橋四座橋呈現在我們面前。又如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活動實施時,我們社區街道就成了我們孩子探究的對象。我們帶領幼兒走出幼兒園,來到了社區街道,通過參觀街道,孩子們都知道了街道上有寬寬的馬路、旁邊有各種各樣的商店,這些都為幼兒更好地實施主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一活動中,我們讓幼兒用沙在玻璃瓶上畫紅綠燈,讓幼兒在沙池里建構“熱鬧的街道”,沙畫“我們的城市”在孩子們手里一一呈現。孩子們在現實和想象中暢游著,創意被無限激發。社區的寶貴資源,極大地拓展了現有的主題教育內容,也為孩子們提供了親身體驗,了解社會的充實條件。正是有了社區資源的有效利用,體驗活動的親身感受,在玩沙活動中,孩子們才獲得了廣泛、直觀的感性經驗,也為今后的生活、生存和發展打下了基礎。(2)走進社區,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玩沙活動服務。家長是我們可以最大程度的而利用的社區中的人文資料。家長身上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他們都來自于各行各業,他們所在的工作場所,是幼兒開展玩沙活動的真切場所。在開展玩沙活動時,我們注重發現與利用家長特有的教育資源,利用其為幼兒園服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充分挖掘家長教育資源,每次沙藝活動開展初期,我們都把活動的要求和家長共同協商,同時我們也取得了家長的支持和幫助,為幼兒提供了相關的參觀場地。如旻旻的爸爸是籃球教練,對投籃的知識了解比較多,我們就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旻旻的爸爸帶我們小朋友參觀一下籃球場,看看籃球架是什么樣子的,籃球場地又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孩子們摸摸看看,讓孩子們對籃球場有了一定的了解。旻旻的爸爸還回答了孩子們的各種提問。回園后,孩子們將自己在參觀的所見所聞紛紛以沙雕“籃球架”沙繪“籃球場”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要充分利用家長的人文資源和社區教育資源,讓他們為我們的幼兒教育服務。在幼兒的沙藝活動世界里,我們只要小小的一個動作,就能創造出各具藝術效果的作品,只要善于融會貫通,就能在教學各個領域發揮作用。在沙畫活動中,幼兒收獲的不僅是藝術的熏陶,更多的是能充分發揮想象,享受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