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調皮的龍龍
案例背景: 龍龍是我們班一個調皮的男孩子,人如其名,整天生“龍”活虎,椅子在他屁股下坐不滿3分鐘,那張椅子準又孤零零地在那兒閑著了,發揮不了它的作用了,人呢,早已不知到了哪個角落了。龍龍又有一大特點,喜歡模仿電視、電影中精彩的武打場面,時不時地來兩聲“哈、哈”“嗨、海”,有時一不小心碰了別人,小朋友就來告狀了,說:“龍龍打他了。”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因勢利導,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呢?在本學期中我重點對他進行了觀察。案例實況:鏡頭一 早晨來園時,龍龍一進入教室,就用積木搭手槍,然后和小朋友玩打仗的游戲。龍龍很喜歡搭積木,一個星期每天都要玩搭積木,如果那天他來晚了玩不上,他就硬要坐在那一組不走,于是說聽見小朋友說:“老師,龍龍昨天也是玩得搭積木,今天他又要玩了。”因為我們共設了五個區域,小朋友可以每天玩一樣,不能重復。但是龍龍就不遵守這個活動規則。鏡頭二 活動課上,小朋友都在認真地學本領,龍龍坐不住了,開始撿地上的“毛毛”玩,過了一會兒,又開始拉女小朋友褲子上亮晶晶的“飾片”玩,再過一會兒,椅子上卻沒有了龍龍,一看,他已鉆到了桌子下面。鏡頭三 建構游戲時,小朋友們建構了飛機、手槍等,有幾個小朋友搭好后在空地方玩起了游戲,龍龍忍不住了,雖然一把槍還沒完成,他已加入到他們的游戲中了,一開始,還玩得有模有樣,可不一會兒就不行了,龍龍的手槍碰到了鵬鵬的頭,鵬鵬又告了龍龍一狀。鏡頭四 散步時,小朋友一個跟著一個在校園內散步,突然,后面傳來了哭聲,一看,謙謙摔倒在地,一問,說是龍龍推的,因為謙謙不愿和龍龍拉手,結果龍龍就一把把他推倒在地。案例分析: 龍龍的爸爸在年紀挺大的時候得了這個小兒子,非常寵愛他,在家是個“小皇帝”,誰都得聽他的,媽媽忙著工作,爸爸在家養狼狗,有時,他爸爸忙著照顧狼狗時,就任他自個兒玩著,因此,只要龍龍有什么要求,爸爸媽媽都依著他,久而久之,養成了他比較任性、自由、愛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我控制能力差,導致了他較“好動” 。教育策略:一、 耐心對待 “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如鏡頭一中當龍龍一再重復錯誤的行為時教師一定要保持耐心,既不責罵、訓斥,也不能妥協、順從,最好的方法就是冷處理,我采取了“暫時隔離法”,所謂“暫時隔離法”,就是把其拉離現場,到我們設在電腦桌旁邊的“反思角”進行反思,使其被迫停止不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龍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行為。二、榜樣作用在活動中,我還采取樹立“榜樣”的方法,讓龍龍向榜樣學習,人們常說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榜樣可以是同伴、老師、故事中的人物等等,為此我把我班能力較強的悅悅安排在龍龍的旁邊。同時,充分挖掘其閃光點,揚長避短,發揮特長。龍龍有個愛好,喜歡給畫涂顏色,我就利用他這一特點,表揚他涂顏色涂得好,鼓勵他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能做好,幫助他樹立起信心,激發他想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成功之母,老師的肯定、鼓勵、贊賞是他前進的動力,因此在活動中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引起他對活動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學習的動力。三、交往合作 在鏡頭三中,當鵬鵬來告狀后,我就讓小朋友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一半幼兒做“貓”,一半幼兒做“老鼠”,讓他們自由組合,結果龍龍到哪一組都沒人要他,龍龍這下急了,連忙向鵬鵬道歉,承認了錯誤,小朋友終于接納了他,游戲正常開展了。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能認識自我,能根據別人的態度和評價來認識自己。在活動中,我注意幼兒之間的互動,讓幼兒在相互交往中培養分工合作的社會精神,幫助幼兒從“他人”關系中獲得最初的人生經驗,學會接受別人,試著被人接受,從中獲得成就感,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并獲得全面發展。四、家園配合 家庭是個不容勿視的教育資源,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綱要》所說“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們利用孩子離園時的時間與家長交流孩子所存在的問題,探討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如鏡頭四中龍龍故意把謙謙推倒在地,導致謙謙頭上跌出了一個包,雖然龍龍覺得自己做錯了,但還是不以為然,覺得無所謂。甚至連句“對不起”也不肯說。這是孩子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只要我們給予正確的引導,教育,孩子會懂得其中的道理,因此離園時我與家長取得了聯系,達成了共識,讓他懂得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錯的,懂得明辨是非,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案例中所呈現出來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教學活動中比比皆是,蒙臺梭利指出:“兒童使我們認識到與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生活內容。”我們看到孩子眼里的童話世界了嗎?也許,無論是游戲還是教學,我們都不應忽視孩子的種種表現,因為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