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讓孩子對謙讓有正確的了解。
孩子很小卻很真,腦子里一片純凈,眼睛里滿世界的美麗,滿世界的好奇,然而孩子的認知卻很有限,我們成人給什么樣的引導,孩子就會朝什么樣的方向去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成人給孩子一個正確細致的引導。作為第一任老師的我們更要規范自己的每一個言行,每一個教育細節,給孩子一個適度的引導與啟發教育,給孩子一個正能量。
記得一個下午我引導小班的孩子---小伙伴在一起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懂得謙讓。孩子們似乎也懂了我的意思,可是接下來上廁所環節就出現了狀況,上完廁所后我發現班上缺了兩個孩子,于是我就到廁所看了一下,只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手拉手在在那邊說邊晃悠著:“等一等,讓一讓,讓好朋友先上。”我一看樂了:“廁所都沒有人了,你們還讓誰呀,寶貝趕緊自己上一下吧!”他們這才去上廁所。透過這兩個孩子的行為我知道我的引導不夠到位,對問題的度的把握我沒有幫孩子梳理好。
接下來的環節我又給孩子們講了《兩只熊的故事》告訴孩子們,謙讓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是謙讓也是有度的,不能太過分。通過我的補充,孩子對謙讓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