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淺談對集體舞的體會
舞蹈作為一種人體語言,是通過人體動作過程來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舞蹈教學則是通過教授這門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幼兒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培養孩子對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初步的鑒賞力、創造力,從而促進幼兒健康的體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全面發展。幼兒舞蹈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直觀形象,生動活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記得我剛剛接觸集體舞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懂,更不知道從哪里著手,后來通過看老教師上集體舞課,自己去請教如何上好一堂集體舞課,慢慢的我也對集體舞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就談談我在學習上集體舞的體會。
第一、題材的選擇。要從主題入手,確定好了主題,才能選擇題材。我一般會選擇具有趣味性的舞蹈, 由于幼兒心理發展的特征所限,幼兒在參與舞蹈活動時,往往會受情感因素的支配,他們對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往往是感性的直覺。幼兒舞蹈的創作主體是成人,而表演的主體是幼兒,如果成人一味按自己的心理狀態去創作,幼兒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原本非常自然的表現力也就會隨之消失。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自始至終的保持興趣,我們可以創作時巧妙的將舞蹈與游戲結合起來,幼兒天性都是好玩、好奇,在玩與舞蹈中他們會表現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情感的極端投入,如果我們在玩中再圍繞一定的思想內核,那么舞蹈生動感人,孩子也會從中得到教育,完善他們的品格,塑造他們健康的心靈。
每一個年齡間斷的幼兒都會有所差異,對于難易程度的掌握也要看幼兒是否能夠接受,像小班幼兒,集體舞對于他們來說是快樂的教學,在選擇小班集體舞的時候就必須選擇一些小班幼兒所能接受的,所能掌握的題材,中大班幼兒可適當增加難度。其中幼兒舞蹈的選材也要追尋幼兒思維的奇特性,從孩子們所喜聞樂見中,所想和所做中取材,即所謂的“求童心,喚童趣”,同時必須追求主題的新穎性及教育性。這就要求教師在編舞前先“童化”自己。
(1)最常見的是直接通過借助幼兒本身的生活片段,經提煉、加工成反映幼兒愛勞動、助人為樂等主題作品。如《小小玻璃美容師》、《我是小小兵》、等.
(2)從孩子們所喜愛的文藝、文學作品中取材。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是孩子們很喜歡的節目,“喜洋洋與灰太狼”的形象、動作人人愛模仿,歌曲幾乎人人會唱,我由此編排的《喜洋洋與灰太狼》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這讓幼兒也容易理解,愛模仿,也喜歡表演。
第二、音樂的選取。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幼兒舞蹈的音樂首先要注意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化且節奏感強,歌詞也應順口、押韻,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們聽后能展開想象,有想跳、愛跳的欲望。主題和音樂確定后,則應考慮舞蹈的結構。怎樣開始?情節如何發展?怎樣推向高潮,又如何結束?幼兒都喜歡有情節的舞蹈,有了情節還要考慮細節,在舞蹈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注意諧調性相對差的幼兒,不斷的鼓勵,還可以讓幼兒之間互相的糾正錯誤,讓諧調性相對于好的同學,給其它幼兒做示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勁頭,并且把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小組進行練習,來讓他們懂得集體協作,來提高集體榮譽感。
第三、動作的創編。幼兒舞蹈的動作應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不應過于繁瑣,過于復雜,應適合孩子們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