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給你多一點的愛
鋒是我們班的“明星寶寶”,從很多方面都看出來他與其他同齡的幼兒之間的差別。例如: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就喜歡趴在地上打滾;在幼兒園從來不吃飯菜,只吃醬油拌飯;上課、睡覺的時候喜歡自言自語,沒有紀律等等。
事件一:今天是數學課,跟往常一樣,練習做得全對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兩顆五角星,否則沒有。其他的小朋友都能接受這個條件,做作業的時候都特別認真,做完還進行了檢查,生怕自己錯過兩顆五角星。輪到鋒來給我檢查他做的作業,發現了他做錯的兩個地方,并告訴他如何改正,可是他立馬就睡倒在地上,問他為什么,他說:“我要五角星。”為了給他一點鼓勵,我說:“那你去訂正好,我就給你一顆五角星。”沒想到他非但沒有起來,還鬧得更嚴重了。
事件二:吃飯時間到了,今天有小朋友最愛吃的雞翅,嬤嬤把雞翅汁倒在飯里,拌了拌,特別香,小朋友也吃得既快又干凈。只有鋒從來不碰菜和湯,只吃醬油拌飯。我們也用了很多辦法想試著幫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可是都沒有用。
事件三:每次上課、睡午覺就是鋒最活躍的時候。每次上課像個小鸚鵡,學老師講話,對于老師的批評,更是不予理睬。中午睡覺,當別的小朋友都已經睡著的時候,他開始大聲地說話,自言自語或者唱歌,嚴重影響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
或許因為被老師批評的次數太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他成了小朋友眼中最調皮、最不聽話的孩子,無論什么壞事,小朋友都不不由地想到他,比如圖書角的書壞了,小朋友會說:“肯定又是他撕壞的。”他趴在地上打滾的時候,小朋友會說:“再哭,再哭也沒有用的,誰叫你不聽話。”聽了小朋友的話我不由愣了一下,難道他真的一點優點都沒有嗎?怎么在小朋友眼里他是這樣一種“形象”?仔細分析一下,鋒的這種個性,與家庭教育不無關系,大部分時間都由爺爺奶奶撫養,爺爺奶奶很是寵他,無論什么事情都百依百順,從來不批評、不教育不管這件事情做得對不對。而且爸爸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他身邊,所以缺少男孩子氣概和品質。這樣的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是一種缺少愛的表現。反思一下自己對他的態度和行為,都沒有很好地保護好一個孩子的自尊心。這樣反省以后,我才發現給他的愛不夠多,老師不應該高高在上,不應該有距離感,而是應該主動地與孩子親近,在平時多抱抱他,多手拉手講悄悄話,當他犯錯誤時,多一點耐心,悄悄地告訴他哪里做錯了,及時改正,改變在其他孩子們心中的“形象”。